被微信群填满的日子
国企办会
也不“土豪”了
彭帅在微博上曾经看到有同行戏谑“PR”的意思就是“骗人”, “我回复说,不!骗人是广告的活儿,我们公关是‘陪人’。”
岁末年初,这一点体现得越发突出,在彭帅最近一周的晚饭清单上,要“陪”的人既有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同事,也有传统媒体记者、著名写手和“自媒体”经营者。
“PR”的本意是“公共关系”,身在其中的人们也确实“各种关系丛集”。也正因为这些丛集的关系,许多看似并不相关的大事小情都会波动这个群体。
从2012年的“八项规定”到2013年的整治“四风”,让国家机关风气一振,一些并不在波及范围内的“PR”也意想不到地受了影响。
汪铭所在的公关公司和一些大型国企有业务往来,这一部分客户“明显节俭了”。在他的印象中,国企搞活动一向颇讲面子,“背景板、签到笔这些物料都要最好的。但这两年,尤其是今年,这些东西都不那么‘土豪’了,能用就行。”
2013年下半年,警方对网络推手的打击让一些“PR”也跟着紧张了几天——“推手公司”、“草根大号”、“网络水军”原本就在一条产业链上。到了年末,北京警方查处了多个提供有偿删帖的公关公司,牵连出了多名网站工作人员,其中不乏主流新闻网站的员工。
“就是这些人把公关这个行业‘异化’了。”汪铭说。
在他看来,不管是打击网络推手,还是打击有偿删帖,对这个行业而言都是好事。“比如要求PR用网络水军去攻击竞争对手的活儿也很多,但我们就接不了。有的客户毫无节操。作为PR,你不能没下限地去满足他的要求。”
就连用过“网络水军”的彭帅也觉得这是件好事:“我们不能这么做,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能这么做了,大家都省心。”
但好事归好事,一些曾经在各种场合见过面的同行突然触犯刑律,还是让这些坐惯了办公室的白领们很有些紧张。
“我们以前也跟媒体沟通过下沉负面新闻之类的事儿,老大专门强调,如果有经费往来,一定不能走自己的卡。”杜鹃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