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龙湾概况 -> 正文

南宋状元赵建大

2013年08月01日 12:18:45来源:龙湾新闻网字体:

  -周鼎如/文江国荣/摄

  古往今来,各地民间流传着许多“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故事,但把状元当镇名,全国却只有咱们龙湾区状元镇独有!

  八百多年前,从永嘉县六都(今龙湾区状元镇)的瓯江边走出一位状元——赵建大,他拼搏功名不忘为民造福,乡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把他创建的桥取名为“状元桥”,从此,赵建大的故里便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我是状元人”——因为出了状元赵建大,让生于斯长于斯的状元人心中多了几分自豪。而初到状元的人们,更是对这个吉祥美好的地名充满好奇。为了弘扬赵建大造福乡梓的伟大情怀,深入挖掘状元镇历史文化,我区有关文史人士积极开展研究考查活动,以期展示那些鲜为人知的悠久历史。本期刊登周鼎如先生研究南宋状元赵建大的文章,以飨读者。

  图为状元桥阁

  状元进士魁书香溢东瓯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最高荣誉,其创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延续1300多年。“状”取自“投状”;“元”即为第一,居首之意。

  千百年来,人们赋予状元这个称号太多的光彩词汇,时至今日,那些“状元及第”的美妙故事,依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特别是时下高考刚结束不久,考生和家长们无不希望“金榜题名”。

  温州的科举独盛于宋朝。特别是南宋迁都杭州后,推动了包括温州在内的南方地区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众多学子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比如,宋、明两代涌现的温州状元就带动了一方读书的热情,瓯越大地一度文风鼎盛,涌现了不少文人学士。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温州郡守史宜之曾于郡治前设“状元坊”,题名纪念温州状元王十朋、木待问和赵建大。后来继任的郡守增题状元周坦、徐俨夫。其遗址在鹿城区状元巷(今鹿城鼓楼街和晏公殿巷之间)。

  历史证明,经济是推动文化兴盛的重要条件。赵建大(字嗣勋)的功成名就,正是得益于状元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状元镇地处瓯江入海口,扼守温州海防咽喉,渔业发达;沿江腹地水网密布、田园纵横,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其中王鱼、杨梅、黄叶早(茶叶)是该镇的三大特产。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赵建大考取状元。据史料记载,这一年共考中进士465人,第一名状元赵建大,第二名榜眼姚瑶(顺昌人),第三名探花孙望之(四川人)。该科考官为吏部侍郎江逵、刘榘,礼部侍郎曾从龙和左司谏范之柔。

  赵建大考取状元后,进入馆阁。先官授补承事郎(为状元及第、宰相任子之初官)。后历官秘书省正字、秘书郎、著作郎,并出知嘉兴府(即“太守”又称“知州”)。后复入朝,为都官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最后擢升至工部尚书(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长官)。从赵建大中状元后履历可知,他大部时间均在京都临安秘书省(即馆阁)工作,这段馆阁的为官履历,为他成就功名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干的平台。宋代的馆阁,在宋代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质上就在皇朝政治和知识阶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使当代知识名流有了更多的参政机会。一般来说。宋朝士大夫从馆阁为入仕的终南捷径,把能入馆看成是终生的殊荣。

  图为赵建大文化研究座谈会

  状元故事多美名千古扬

  在状元镇状元村,有一座形如长虹的桥梁,横跨于宽阔的状元河上,桥下舟楫来往不绝,桥上行人熙熙攘攘,这就是在浙南地区闻名遐迩的状元桥。这座桥的来历和赵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据明·嘉靖《永嘉县志》记载:状元桥在六都,宋状元赵建大建。相传赵建大家住镇上大河南岸,他勤学苦读,且擅长医术,乡民向地求医的甚多,而他则有求必应。但那时河上没有桥梁,河北岸的病家要靠渡船过河就医,因此患急病者时有耽误。南宋嘉定四年(1211),他在赴京应试之前,对乡人许诺说:“此次如能考试及第,一定在大河之上建造桥梁,以利交通。”不久,果然金榜题名,中了状元,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便回乡筹资造桥,并于工程开始后才返京。乡人将新建的桥梁,命名为“状元桥”,以纪念赵建大为人民造福的功绩。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王兴] 
关键词:
分享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龙湾新闻网立场。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