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树名木为邻
镶嵌在龙湾大地上的绿色文物活化石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从经济角度看,古树名木是我国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植物生态角度看,古树名木为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区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各级党委、政府以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六城九市”创建活动为依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保护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适时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保护工作,多次组织参与全市十大(百大)古树名木评选活动,并分别在2002年、2007年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基本查清了我区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等,并建立资源档案。
目前,我区(包括蒲州街道、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海滨街道、永中街道、永兴街道等6个街道)现有古树93株,树龄均在100年-300年之间,属三级古树,大多数是榕树,分布在寺院、村宅、路旁、水旁、公园等,成了我区市民日常社交、休憩、纳凉的“好去处”。
在众多榕树中,尤以夫妻榕和包松榕最为有名,有关它们的传说流传至今。
夫妻榕
在龙湾区状元街道西台村有两棵倚河而长的古榕树,它们之间隔着塘河遥相呼应,当地人亲切地称其为“夫妻树”。
相传在清朝末年时,西台村有一个家境贫困的李姓青年,和村里的一个家境富裕的黄姓姑娘私订姻缘,结果遭到了女方家长的强烈反对。黄姑娘从此不吃不睡,身体日渐消瘦,家人最后同意了这门亲事。几年后,李姓青年出去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一家人都为之自豪。有一年夏天,他所在的部队和贼寇展开血战,许多兵士英勇献身,家里人翘首等待李姓青年的消息,但一直没有下落,他从此也没有回来。此后,黄姑娘不再谈婚论嫁,终身等待郎君到来,直到去世。这位女子的真挚感情感染了当地人,人们纷纷用各种方式进行纪念。有一个李姓青年,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行医,救人无数。他从茶山取到了树种,并在村里种下了两棵榕树,用于纪念这对青年男女,这两棵树隔河相望,伸出的树枝却最终汇在了一起,颇似一对缠绵的情侣,时间一久,大家都称其为“夫妻树”。位于西台村西边的这两棵“夫妻树”,虽历经130多年,但在当地村民的呵护下至今长势良好。
包松榕
在龙湾状元三郎桥庄济庙内的古榕树,树荫参天,覆盖了整座寺庙。入夏以来,这里每天有数百名群众前来避暑纳凉,这株“包松榕”成了夏日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长在庙内的“包松榕”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据当地人说,庄济庙是为纪念宋孝宗年间庄济王陈氏,于明朝万厉年间所建,但是庙前只栽有一株榕树。有一年北方大旱,许多候鸟纷纷来这里,筑巢安家。一对大雁飞到了一名李姓村民家中,他们一家人都感到很新奇,轮流着照顾它们。不久后,母雁生下了四个“孩子”,为了喂养它们,两只大雁每天早出晚归,四处觅食。一次,母雁叼着食物从茶山飞回,当它飞到庄济庙上空时,天空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母雁受到惊吓,嘴里的一棵榕树苗滑出,掉到了庙前的松树旁,母雁也坠落受伤,李姓村民连忙将它救起。不久后,掉在松树边的榕树苗长成了大树,把松树团团围住。刚开始,当地人都担心两株树不能成活,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榕树长得很好,并把松树包在里面。到如今,被包在里面的松树是死是活还是个谜。
“包松榕”的树干越长越粗,村里其他榕树的树干大约只有它一半大,它延伸出去的树枝蔓延到了整个寺庙,气势辉宏。庄济庙的寺碑上有着这样的描述:“参天古榕显威风,英姿挺拔似高峰。根深叶茂长年绿,犹如大伞撑院中。寒热风雨全顶住,罗山脚下称冠军……”一百多年来,这株古榕树长势良好,从未得过病虫害,也没受到破坏,是村民们避暑的好去处。
这株榕树的树干周长达7米,要四、五个人合围才能抱住,树荫覆盖面积上千平方米,每到烈日炎炎的夏季,这里就会聚集着村里的男女老少,外面的人也慕名而来。在树下,会传来自然清爽的空气,就象进入一个天然氧吧,村民们在这不仅可以避暑,还会津津乐道地向来访的人说起“包松榕”的传奇轶事。 ( 徐少波黄日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