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塘河情思】

2012年12月25日 09:56:09来源:龙湾新闻网字体:

□徐洪迪

  不知多少个这样宁静的时光,每每翻阅有关塘河的史册,那惜墨如金的记载字眼,总勾起了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寻找历史长河里那些如珍珠般的点点滴滴……

  500年前永强遭遇一场百年的旱灾,先贤们急忙上报灾情,奏请嘉靖帝,在上横路和下横路之间,再挖一条河,于是批文下来,先民们踊跃地拿锹带锄挑畚箕,排成一队队,挖河场面热火朝天……多少劳动的日子,没有谁去记录;流过多少的汗水,没有谁去抒写,很快,开掘了现今永强片上规模的塘河主河道,一条宽80—100米,全长14公里,就是家喻户晓的“永强塘河”,都说这是永嘉场的古运河,灌溉农田、抗旱排涝、航运和用水样样少不了她。

  1000年间,灾难不断,“海溢”、“飓风”“大雨”《永嘉县志》上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字眼,不忍想象:旱灾则河床晒裂,粮食歉收,饿死人;水灾则民房、盐场和寺庙冲毁,淤泥满河,漂浮死尸几百几千,抑或几万……。你登临永中坦头村峰门山,一山坡上刻着一艘帆船,竖桅扬帆掌舵,长约50公分,下刻着“乾道二年水满此地”八个隶体字,这是温州最早水文记录的摩崖石刻,记录了温州史上最大的水灾。八百多年来,读到这八个大字的路人,不堪回想当年这场史所未闻的洪水。宋乾道二年(1166)中秋过后第二天,晚饭过后,谁也不预料一场恶梦即将降临,依山傍海的永嘉场,首当其冲,海水瞬间涌入三面环山呈喇叭口地形的永中区域,浊浪排空,浪高达几十米,万物荡然无存,一片汪洋,场景何等惊心恐怖。据载约死两万人,家园被毁,谱谍湮没……虽然后来奉诏徙闽人再行移民开发,但此前便成了断代史。

  我们的祖先在每次灾难惊魂后,面对严重破坏的塘河地形地貌,总是召集乡民筑堤掘河修水闸,才有后来的浙南水利工程蒲州大埭,才有永强、状元多条的堤塘,不断的挖掘疏浚,才有永强片、蒲州状元片526条河流的出现。

  龙湾塘河是温瑞塘河的一部分,塘河碧水千年来长流不息,不知饱含多少百姓辛酸的血泪,且不说先民们长期为抗御风暴、海潮、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更要为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民族压迫、外敌入侵而遍洒热血,能有几番乐业安居的日子?

  明时永嘉场先民抗倭又修塘。嘉靖十三年(1534),先贤王澈、项乔建筑一条南起天河长沙?北至海滨沙村长达4619丈的沙城降,耗银5400两,得首辅张璁的支持,沿沙涂垒石为城,既防潮又抗倭。同时也催生了沙城河。嘉靖年间倭寇乘潮登陆,沿着塘河突袭,先侵海城,后袭金岙,烧杀抢掠,永昌堡人王德及其侄王沛、族侄王崇尧、王崇修等率兵抵抗,惜相继阵亡,可歌可泣。宁城堡汤和守军击退墙外的那些沿着塘浃窜来的800余倭寇。明朝的倭患是塘河历史上最大的兵祸之一。

  “寸板毋入海,粒米毋越疆,犯者磔死连坐。”这些苛刻的字句出自顺治十二年(1655)颁布的“禁海令”。清朝廷为隔绝沿海民众与郑成功的联系,于十八年(1661),进而下令“迁界”,以“离海五里为界”致使龙湾茅竹岭以东的村落全部迁废。有逾期的就将房屋焚烧,一绝依恋之心,百姓们扶老携幼,一步三啜泣。你想,一个靠海吃海,以海谋生的渔民,其内心是怎样的痛苦?十余年时间禁海,塘堤溃坏殆尽,塘河淤积煞人。更让人悲愤的是,文脉被割断,所有氏族谱谍、文物古迹、珍贵书籍遭损失,一些村庄从此消亡。

  民国时期,先是军阀孙传芳部割据浙江等五省,后是当局残酷压迫剥削人民,当时民谚有“孙传芳,米籴斗二三;蒋介石,百姓没得吃”。民国35年(1946)6月永嘉城区闹米荒,上万群众上街示威,捣毁五家米厂。次日,千余群众包围馒头巷温州粮仓,军警开枪镇压,群众死、伤11人。塘河赤民遭殃。

  抗战时期,凶残的日寇先后三次侵占温州,盘踞龙湾275天。塘河两岸成为日本鬼子南下侵略、抢掠的走廊。永强下横路宁村沙村至下篛街皆留下日寇的暴行。村民被迫躲进沙城河下面的糖蔗园里,有的半身缩在塘河浃沥草丛里。

  文革时期,1967年1月,温州造反派组织数万人集会游行,高呼“夺权”口号,进驻地、市委机关,揪斗大批领导干部,地、市委机关瘫痪了。随即,温州发生大规模武斗,双方占领制高点,控制主要交通要道,进而占领地盘。公路和水上到上海的航运都中断了。又抢夺分区军械库武器。街头设垒,展开巷战。空中子弹飞,还会有谁去关心塘河呢?

  塘河在哭泣,翻阅史书记载,让我们揪心啊!

  经济突飞猛进的三十年间,塘河自然成了牺牲品。为拓宽车道侵占河道,榜眼桥的河成了水沟,文化品位大打折扣,游人们叹息而去。许多河潭浃沥堙没。古老的沙城河沙城段被填塞成街,富有民间文学韵味的沙村东河、金岙状元浃……早已消失。一些企业人眼珠子只盯着铜钱,半夜偷放工业废水,道德败坏。水质恶化,短视的人甚至言,怎么不填塞臭河?孰不知,一场暴雨竟使路道成河道,寸步难行哦。

  塘河卫士们苦叹:一日100吨污水,清淤泥比不上抛淤泥,挖新河赶不上填河速度!听言,我陷入忧思。

  塘河关系着民生大事,虽然饮用以及航运已退居次位,但仍关系到数万亩水田和上百万居民的用水、抗旱排涝、休闲观光等方方面面。“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是否发达,如果要验证一下,只一场雨足矣。”台湾作家龙应台讲得多妙。

  龙湾,尤其是千年古地的永嘉场,随着温州城市发展往东延伸扩展,一直在改头换面。如今区域重划,有人喜也有人忧,忧的是会否扰乱了塘河的系统规划建设。千年的永嘉场也面临着脚砍手剁胸插一刀,我想切割的不仅仅是塘河,还有深厚的文化。也有乐观者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老龙湾原为永强的一个公社,后割离几年,现在不是又合而为一?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身处中秋夜,耳闻民怨言,心有戚戚焉。故乡的塘河会得到有识之士长期的重视和保护吗?会催唤塘河边居民的素养提升和呵护吗?今夜无眠,想到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编辑: 李伟康] 
关键词:
分享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龙湾新闻网立场。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