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状元亭施粥点—— 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图为“状元亭”施粥点一角。
龙湾新闻网讯 状元街道的状元桥边,在周围建筑物的包围下,一座由废旧变电所改造成的状元亭很是不起眼,亭后是用钢板搭建的棚,每天这里上演的画面却是异常的温馨:清晨时分,从附近赶来的人群聚集在这里免费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早粥,在亭子的一角,是精心准备的家常小菜……
状元亭免费施粥已持续了两个多月,从最初由状元桥村的三名退休老人发起,到如今近100名义工自愿帮忙……状元亭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状元亭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传诵,一碗清粥悄然温暖了这座城。
5月22日早上6点20分,记者来到“状元亭”施粥摊前,来喝粥的群众已排起了长队,几名老人和妇女志愿者们正忙碌着:施粥、端盘、盛菜……这个简易的施粥摊,为初夏的状元增添了别样的温情。
“清晨4点多我们就来了,我负责到菜场买菜,其他两名老人负责管理内务,大概到了5点多的时候,妇女义工们也陆续来帮忙了。”今年已经64岁的吴南华说,5点左右两名帮工开始炒菜,咸菜豆干、洋葱炒蛋、花生萝卜干……10个炒菜,完成后再蒸上油豆腐、咸鱼,把装满酱瓜、虾皮、花生、白糖的罐子准备好。
这样的忙碌和热闹,几乎每天都会在状元亭上演,每天都有将近500碗粥送出,负责管理内务的老人张宪定说:“来的人越来越多,还有早起上学的孩童们,看着他们吃的津津有味,我们特别有成就感,心里也乐滋滋的”。
老人们告诉记者,开始决定施粥,是因为看到周边一些孤苦老人、拾荒者和失业民工,在寒冷的冬天吃不上一顿热乎乎的早餐,所以几位老人自己筹钱购置锅碗瓢盆,自发办起这个施粥摊。 很快,老人们的善举感动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有的老板一次就捐款几万,也有的人不吃早餐,放下几百元就走了,端午节快要到了,来送米,送粽子叶的人也很多,最近还有一位婆婆不断的送米过来,名字不留就走了。”帮工朱红芬一边搅粥一边说。
“免费的,吃完了还能再添。”环卫工人王兴龙说,他清晨3点多就要出门清扫马路,出门前会在家吃点剩饭垫一垫肚子,但是他清扫完保洁路段往往已经到了上午8点多,肚子已经饿得不行,“现在有这么一碗热粥喝下去,胃里舒服多了,身子也暖暖的”。义工告诉他,以后每天早上都可以过来喝粥,王兴龙高兴地连连点头。
义工周三妹早上5点多的时候特意从市区坐车过来,她告诉记者,现在的义工队伍已经发展到了90多人,但是还有很多人报名加入,“我们现在的服务时间也有限的啊,队伍强大了,我们被分成16组,一组五六个人,轮一次都要半个月,最该敬佩的是那三位老同志,他们天天都来,做好事一天容易,但是天天都能这样,我看很少人做得到。”
采访手记:“一粥一菜”唤起了人类乐善好施怜贫惜弱的美好天性,这种温暖的平常心的输送方式,无疑为处于人际隔膜的现代社会,寻找到一条共融共生的精神路径。
自4月份,我区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以来,每一次寻访“龙湾好人”都让我的眼眶浸润。无论是花甲老人王进者纵身一跳勇救落水群众,还是状元亭的温情施粥铺,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龙湾好人”点燃了道德的火把,提升了整个社会道德“浓度”,构建了新时代龙湾人民的新形象。您身边有这样的凡人善举吗?您愿意和更多的人分享他们感人的故事吗?请致电新闻热线:86968131,或新浪微博@龙湾新闻网。
(叶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