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玲同志在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7日)
同志们:
开展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推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为了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动员大会。区委、区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昨天专门召开了区委常委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出台了“1+12”文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任务,宣传部门还制作了电视专题片。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区上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破难攻坚大行动,为龙湾新一轮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扫清障碍,加速推进转型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遇乱则治,知难而进,切实形成开展破难攻坚大行动的高度共识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龙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一年。近年来,我区加大城市发展力度,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有所提升,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功能不断完善。但是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制约我们的因素还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城市环境不尽人意。城市是发展的最大平台,环境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常说安居才能乐业,种得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吸引各类资本进入龙湾投资。近年来,我区加大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新型城市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水平还不高。从刚才播放的专题片看,我们不说龙湾是全市最脏、最乱、最差的地方,至少也是全市最脏、最乱、最差的地方之一。短片里所描述的城市化滞后、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垃圾遍地都是,围墙内藏污纳垢,违章建筑数不胜数,“四小车”到处乱窜等情况不是少数现象,而是普遍存在,既让人触目惊心,更使人十分痛心,使得龙湾的形象大打折扣、大为贬值。这次区委、区政府下决心开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就是要全力整治城市环境建设方面的大难题和硬骨头,以环境再造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二是土地要素严重制约。土地是财富之母。龙湾人有钱,但就是因为缺地,形成不了本土投资,导致我区有将近800亿元的民间资本,由于没有好的项目和环境,不仅没有转化为本地的财富和资源,反而很多都流入了地下钱庄、担保公司,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为了解决发展用地问题,我们正全力推进各项围垦工程,但是瓯飞围涂工程起步区、海滨围垦等要形成增量用地,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只能解决“十三五”乃至“十四五”的发展空间问题。当前龙湾正值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时期,仅靠省里下达给我区的用地指标,要保证龙湾50%以上的投资率还远远不够。在土地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我区的建设用地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根据土地部门的整理统计,截至到3月下旬还有转而未供土地12553亩,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只能靠我们手心向内、眼睛向下,加大转而未供清理,盘活存量资产,挖潜土地资源。同时,我们要加快推进农房集聚点建设,龙湾有8万多农户,平均每户农户建设用地占地面积3分地,如果按照城市化推进,每户农民200平方米的面积,算3.0左右的容积率,大概只用7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每户农户可以节约1分半多的农地,按照10年的推进速度,大概每年可以多出1200多亩土地。因此,开展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就是要全力加大“转而未供”清理和农房集聚点建设力度,切实为强化投入、转型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三是项目建设久拖不决。很多时候,我们因缺地而少项目,好不容易争取到了项目也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办、办而不实,成为“蜗牛工程”、“马拉松”工程。前段时间,全区共梳理了20来个历年遗留项目,其中绝大部分是政府工程。项目不落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少数人和个别企业无视公众利益,趁征地拆迁之机,漫天要价、要挟政府,严重阻挠工程建设和项目落地,有的一拖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钉子”不拔,项目落实不了,投资率就上不去,龙湾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些“蜗牛工程”迟迟未能取得有效进展,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转型发展。因此,我们将历年遗留项目清理作为此次破难攻坚大行动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转型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难题不解决,就不能发展。面对这么多的难题,我们只有把破难攻坚作为当务之急,以背水一战、战则必胜的信念和勇气,举全区之力破解难题,拔除一切工作中的“钉子”,粉碎一切前进中的“绊脚石”,打掉一切阻碍发展的“拦路虎”,确保破难攻坚大行动取得实效,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合力攻坚,全线突破,强化破难攻坚大行动的各项举措
开展这次破难攻坚大行动,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生命线,以促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为目的,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全力以赴打好“七大硬仗”,扫除一切阻碍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障碍,确保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为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这“七大硬仗”,具体说就是开展“拔钉清障”、违章“六必拆”、“拆围去丑”、“四小车”整治、建设用地清理、历年遗留项目限期建设、“村房两改”等七大专项行动。
开展破难攻坚大行动,打好“七大硬仗”,是一次联合大会战,必须相互呼应,形成气势。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要坚持以“拔钉清障”先行,实行违章“六必拆”、“拆围去丑”和“四小车”整治三路并进,带动土地清理、历年遗留项目限期建设、“村房两改”等三项工作落实。
(一)坚持“拔钉先行”。“拔钉清障”是这次大行动的首要任务,必须形成尖刀推进、势如破竹的态势。重点要做到“四个凡是”:即凡是阻碍民生工程建设,凡是影响重点工作落实,凡是损害公共利益,凡是破坏龙湾环境形象的各类“钉子”,都要坚决限期依法拔除。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宗旨要求,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价值取向,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生命线,积极有为,言必信、行必果,绝不能让遵纪守法的人吃亏,绝不能让投机钻营的人占便宜。当然,在强化依法依规办事的同时也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对那些疑难户、重点户,要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可以通过媒体发动群众进行公开说法说理,动员其自愿主动搬迁。但对那些目无法纪、蛮不讲理的“钉子”,特别是我们近阶段梳理出来的一批拆迁“疑难户”,不管后台有多硬、态度有多蛮横,都必须坚决依法予以强制拔除,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强制搬迁任务。
(二)实行“三路并进”。就是抓好违章“六必拆”、“拆围去丑”和“四小车”整治三项重点。首先要全力推进违章“六必拆”,就是对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违法违章建筑、构建物以及户外广告设施,党员干部的违章必拆,沿河沿路的违章必拆,妨碍建设的违章必拆,存在安全隐患的违章必拆,顶风新建的违章必拆,大型典型的违章必拆。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做到敢于碰硬、主动碰硬,谁顶着不拆,无论职位多大、社会地位多高、影响力多强,都要在媒体上公布曝光,并予以强制拆除,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还要追究相关纪律和法律责任。其次是强势推进“拆围去丑”,就是要坚决拆除所谓沿路沿河和躲在居民区内藏污纳垢的围墙。要结合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两拆两绿”工作,以绿化、洁化、美化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的沿路沿河单位、商业门市、居住小区及区属有关单位,全面开展“拆围去丑”专项行动。凡是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实体围墙,除工地和城中村以外,原则上都要拆掉。确实需要保留的围墙,要严格进行审批,准予建通透围墙。拆围的目的是除丑,围墙拆了之后,洁化、绿化、美化工作要及时跟进,要切实做到拆除一处、绿化一处,建设一处、见效一处,确保到年底前全面完成我区范围内“拆围去丑”工作,实现城区面貌大改观。这里我再强调一下绿化工作,现在离5月底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各镇(街道)、有关部门务必要抢抓时间,加快绿化进度,严格验收标准,确保圆满完成“去冬今春”绿化任务。再有就是大力开展“四小车”整治,就是要强化电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违法摩托车的整治。要按照“整体规划、一车一案、梯次整治、有序推进”的原则和“先易后难、分层明责、分步实施”的办法,做到“禁三治残限摩”, 即从下半年开始,我区禁止生产企业、商家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标准的电瓶机动三轮车,严禁电瓶机动三轮车上路通行和非法营运;严厉整治残疾车非法营运行为,禁止无牌残疾车、外地残疾车在我区上路及非法营运,禁止我区牌照残疾车非法营运,规范市牌照残疾车管理;对市牌摩托车实行“报废不更新”政策,对区内摩托车进行自然淘汰;通过经济补偿、置换出租车和转行转业等综合措施,对隶属龙湾但营运范围为鹿城区域的有牌人力三轮车(红车)进行回收淘汰,区内禁止无牌人力三轮车上路及非法营运。确保到10月底前,切实解决“四小车”问题,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树立良好的城区形象。
(三)带动“三项工作”。就是土地清理、历年遗留项目限期建设、“村房两改”等三项工作,要乘势而上,联动推进。一要着力抓好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的清理,按照“依法依规、保障发展和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原则,确保6月30日前,转而未供土地量消化60%(约7532亩),年底实现12533亩转而未供土地100%供地、1189亩供而未用的全部清理,34.11亩用而未尽土地全部启动建设的目标。区里已经明确,每一类转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工作分别落实一位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同时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一把手”务必要倒排时间,深入一线,破解难题,确保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清理工作。二要着力推进历史遗留项目的限期建设,按照“全部盘清、分类理账、分组负责、上下联动、包案破解、合力推进”的总要求,梳理一批历史遗留项目,由区领导包案,在坚持依法依规前提下,通过破难攻坚予以解决,区级层面能解决的问题限时解决;涉及上级部门的问题,由行业对口部门限时提出解决意见或方案。通过行动,对应审批而未审批的5个项目,6月底前解决1个,9月底前累计解决2个,年底前全部解决;对应开工而未开工的3个项目,6月底前开工1个,年底前全部开工;对应建成而未建成的8个项目,按年初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推进;对应验收而未验收的2个项目,抓紧全部完成验收工作。三要着力推进农房集聚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这两项工作是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六城联创”的重点难点,必须紧抓不放,全力推进。当前,尤其要抓好永中街道试点的农房集聚点和面上6个农房集聚点建设,确保6月份集体开工。同时,要抓好面上城中村改造工作,确保2011年底启动改造建设22个城中村项目,启动安置房建设285万平方米,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完成城市建设规划区内的城中村改造任务和350万平方米旧村拆迁改造任务。
三、各司其责,决战决胜,确保破难攻坚行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搞好破难攻坚大行动,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效,策略决定效果,责任决定落实。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真正做到各项工作强势推进。
1、坚定必胜信心。开展大行动,我们的力量来源在于民心所向,全区人民是我们的坚强后盾。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决心和态度,取决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只要各镇(街道)、各部门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把决心下到底,把措施落到底,把工作抓到底,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今天动员大会以后,各镇(街道)、各部门要立即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好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做到上下呼应,全面参与,形成态势。
2、加强组织领导。破难题、攻难关,组织大会战,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体系。要按照统分结合、有统有分的要求,搭建好领导组织框架。“统”就是当前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这个主题,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为此,区里已经建立了由我和王军区长总牵头的破难攻坚大行动领导小组,一切行动由领导小组指挥。“分”重点是分三个层面。一个是七项具体任务都建立专门的行动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根据线上分管工作和联系分工,组成若干个督导组,分别联系若干个相关部门和镇(街道),领衔攻坚,做到一条线抓到底;另一个是相关部门、各大指挥部要各司其责,成立相应的机构,明确具体负责人,根据七大行动涉及的相关内容负责到底,再有一个就是各镇(街道)要结合七大行动的具体内容,有侧重点地确定分管领导,组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全力配合部门工作,做到条块结合,联动推进。
3、强化责任落实。“七大硬仗”都要明确工作主体和协同力量,分解细化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要求,按照定时定量定人的要求落实责任。要建立部门与镇(街道)条块责任捆绑机制,形成纵横交织的责任体系,确保工作到位和任务落实。各镇(街道)|各部门“一把手”要牵头抓总,充分发挥带头示范效应,把力量集中在破难题、打硬仗的前沿,把责任落实到边、贯穿到底。
4、坚持典型引路。抓典型是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破难攻坚的有效手段。“七大硬仗”都要树好抓好一批正反典型,每月排出一批,以正面典型示范,以反面典型示警,一批一批、一轮一轮地把破难攻坚行动引向深入。
5、营造强大声势。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引导、广泛发动,鼓劲助阵,使破难攻坚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支持配合,成为老百姓自觉参与的全城行动,以强大的声势和浓厚的氛围掀起破难攻坚热潮。
6、实行督查考绩。要建立“六督联查”机制,强化党委效能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府行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公众社会监督,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体系,促进任务落实。要把拔钉率、供地率、拆违率、绿化率等具体指标纳入对各镇(街道)和区属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将各级干部在破难攻坚中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要根据考绩法和绩擢法,实行奖优罚劣、选贤任能,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要健全行政问责制,坚决杜绝党员干部在“七大行动”中可能出现的说情、干扰等现象和推诿扯皮、进展不力等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倒查一起、追究一起,真正做到有诺必践、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同志们,破难攻坚,刻不容缓;改善环境,时不我待;推进转型,事在人为。各镇(街道)、各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迅速行动起来,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搏击中流的气概,抓住弱项不撒手,盯住死角不放松,不见成效不收兵,切实为推进我区转型发展铺平道路,为开创龙湾科学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