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龙湾】潮新闻客户端 | 思维碰撞,成长蓄势!龙湾“罗峰思响”青年宣讲团掀起青春热潮
“生态+产业=?答案就藏在瓯飞滩涂的波光粼粼里——泰瀚光伏的渔光互补项目,板上光伏阵列源源不断输送清洁能源,板下鱼虾欢跃孕育生态财富,这便是绿色生态与高效产业共生的生动答卷。”
9月18日,“罗峰思响六干争先”龙湾区青年理论宣讲走基层活动在温州国际云软件谷启动。10名来自龙湾的“90后”“00后”青年宣讲员轮番登场,将深邃的理论思考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家常话、青春语,向现场100余名观众传递着兼具思想温度与青春活力的“理论之声”。

共享联盟·龙湾方亚特摄
聚才赋能:为青年宣讲员搭台引路
激活理论源泉,方能唱响宣讲“新声”。近年来,龙湾区以“青年宣讲员成长计划”为牵引,持续深化“8090”和“00后”宣讲员队伍建设,为理论宣讲注入青春动能。
今年7月,该区启动新一轮宣讲员“招募令”,短短时间便吸引近百名青年踊跃报名。机关干部、乡村CEO、企业青年骨干、一线记者、在校大学生……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青年干部,怀揣对理论宣讲的热忱,共赴这场“以声传理”的青春之约。

共享联盟·龙湾方亚特摄
如何让理论宣讲走“新”又入“心”?龙湾区精准施策,为青年宣讲员量身打造“成长套餐”。
一方面,邀请省级文化特派员、省级宣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省级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大咖”担任导师,围绕理论内涵解读、热点话题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等核心内容开展专题授课,全方位提升宣讲员的“理论功底”与“表达武艺”。
另一方面,组织宣讲员走进黄石山雕塑公园感受生态之美、深入泰瀚光伏发电站探寻产业密码、漫步寺前街触摸文化脉络、驻足钟秀园体悟民生温度,通过实地蹲点调研挖掘宣讲“活教材”,让宣讲员从“听故事的人”变成“讲自己故事的人”,让宣讲内容更有底气、更接地气。
现场风采:青春话语讲活理论故事
活动现场,10名青年宣讲员精神抖擞、慷慨激昂,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所见所闻,将理论宣讲变成一场“有温度、有干货”的分享会。
龙湾区委编办的孙叶琳,从黄石山雕塑公园的生态蝶变,聊到瓯飞滩涂渔光互补的产业创新,再到安吉毛竹林的绿色发展样本,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让现场观众真切感受到“每个人都能成为两山理念践行者”;龙湾区委宣传部的张曦,以青年视角讲述“绿水青山”与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展现新时代青年在生态保护与发展中的担当;龙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冯依萱,则以寺前街改造提升为切入点,从老街的青砖黛瓦、特色商铺里,挖掘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的故事,让传统文化在青春讲述中焕发新活力。
一个个带着乡土味、冒着烟火气、充满青春范的故事,打动了现场每一位“听故事的人”,赢得阵阵掌声。

共享联盟·龙湾方亚特摄
“青春、活力、新鲜!这是今天宣讲活动给我的最深印象。”听完宣讲后,温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文化与社会学教研部主任徐声响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龙湾区打造“罗峰思响”理论宣讲品牌,积极开展8090和00后宣讲训练营,注重理论学习与宣讲实操并重,让宣讲员在实践中感悟理论之源,这将进一步锻造“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的宣讲队伍建设,不断助推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
创新实践:让理论宣讲“润物细无声”
好的宣讲,既要有理论的“深度”,彰显理性力量;也要有情感的“温度”,传递人文关怀。基于此,龙湾区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拓展宣讲场景,为青年宣讲员搭建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更具创新性的是,龙湾区推出“罗峰思响?夜理速递开放麦”项目——利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周六晚间公益电影的“映前10分钟”,让宣讲团成员轮流开展“植入式微宣讲”。短短十分钟,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只有鲜活的案例、通俗的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利好、身边正能量融入其中,让观众在观影前轻松“学理”,实现理论宣讲“润物细无声”。
下一步,60名新加入“罗峰思响”青年宣讲团的成员,将带着精心准备的宣讲内容,奔赴全区各街道、村社、企业、学校,让党的创新理论以年轻人特有的视角和语态“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