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外埠报道 -> 外埠报纸 -> 正文

二月初二,拦街祈福 起源汤和信俗的宁村“拦街福”

2016年03月11日 09:42:19来源:温州日报字体:

  2015年汤和庙里热闹的“百家宴”。

  寓意“五子登科”的米塑小人。

  张灯结彩的汤和庙。

  

  项有仁/文邵康峰/摄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浙南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我市龙湾宁村又照例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拦街福”活动。宁村“拦街福”作为国家级非遗“汤和信俗”的组成部分,起源于明代换置“中堂符”仪式。

  浙南古时民俗,凡新宅落成,第一件大事是在“上间”(中堂)插下一根约2尺许长的桃木桩,称为“中堂符”,作为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镇宅之宝”。

  明初,大将汤和率军防卫浙南沿海,1387年主持设计,建成0.99平方公里的宁村卫所城堡,他麾下的1175名各地战士成为宁村所的第一代居民,根据“寓兵于民”思想,有事则战,无事则耕,在宁村所城城堡中心的十字街口、这座“大宅院”的中堂,依照习俗,安置了镇宅之宝“中堂符”,祝愿这个由千余人百余姓、异姓骨肉组成的大家庭,在“同一个屋檐下”相亲相爱,安居乐业,娶妻养子,繁衍儿孙。1528年,为了纪念汤和的功绩,宁村人建成了汤和庙。

  因为桃木的“中堂符”露天放置,日晒雨淋,易坏,需去旧换新。而更换“镇宅之宝”又非同小可,务须举行一定仪式,于是宁村的先人们就选择了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日良辰,民间传说,汤和奉旨南下造城的起程日子也是“二月二”,于是在该日换置“中堂符”。仪式由简到繁,由小到大,一年一度,连十年“文革”都没中断过,几百年孕育传承,而在近30年来,遂衍化扩大成“拦街福”活动。如今,一年一度以调换“中堂符”为契机的“拦街祈福”活动,体现了人民大众敬畏自然、感恩祈福的朴素愿望,也表达宁村人对先祖“异姓一家”遗训的坚守。

  今年宁村“拦街福”场地因为下雨而改设在汤和庙里,大殿里搭了法坛,坛前一条龙摆下67张香案桌,其中宁村合社公祭的15桌,代表全体村民“还愿”与“许愿”。第一桌柑(官),第二桌梨(利),接着是松糕桃糕(高),红枣、桂圆等山珍,鳗鲞、鲜蛏等海味。荤的是全鸡、全鹅、猪头、猪尾,素的是豆腐、豆芽、海带、紫菜。最后是一对披红挂彩的全猪、全羊。琳琅满目的祭品,表达宁村人民对丰年的感恩和来年的祝福。

  此外则是四方村民的还愿专席,一户一桌香案,共52桌。每桌大多为糕、果、鱼、面、烛、饼等6盘,象征“六根清净”。去年得子人家,通常要外加5个双叠碗(10个碗),内放5个米塑小人,象征“十全(碗)十美”和“五子登科”。香案桌的尽头是寿桃山和神座,上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两红旗,有对联曰“香烟上天天赐福,灯花落地地生财”。每张香案桌上都高烧一对红烛,烛光摇曳。

  下午4时左右,“拦街福”仪式开始,鸣炮奏乐,祭祀人员吹响三声龙角,手摇铃铛,朗读祝福祭文。全村70岁以上老人除参与管理工作外,约60人均礼帽长袍,双手捧香,恭立坛前,根据祭文提示,不时躬身拜揖,“三请三召”,中间休息两次。整个仪式长达6小时,其间老人们还要纛旗、铜锣、长号前导,鼓乐相随,穿街过巷,向全村东南西北方向安插“四方符”,最后在村中十字街口,举行隆重的调换“中堂符”仪式,鸣炮奏乐,高念祝福疏文,由德高望重、福禄双全的老人作为代表,毕恭毕敬地从地面拔起旧的桃木符,换插上新符。

  仪式结束已深夜,但却是个不眠之夜,因为全村135人还要投入今日“拦街福”的压轴戏——百家宴的准备工作。地点设在汤和庙,庙里彻夜灯火辉煌,人流穿梭。

  初三是举行“百家宴”的日子。此宴早在正月下旬,就由村老人协会组织策划,每户限额1人,自愿报名,每人缴纳香金(宴餐费)60元。从前只局限本村,近10年来,外村参与者越来越多,桌数也由50来桌逐渐增加到前年119桌,去年147桌,至今年统计报名160来桌,1600来人,外村村民占了很大一部分。

  预计今天上午,四面八方的人们将流向汤和庙。临午,各找熟人拼桌,凭券入席,160桌酒筵摆满汤和庙的殿前殿后,气氛热烈,秩序井然。一声炮响,百家宴开席,满殿欢声笑语,届时1600人共同举杯,为新的一年祝福。

  

 

[编辑: 张漫韵] 
关键词:温州日报
分享到: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