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 -> 正文

温医大恢复招收儿科学本科生 此前已停招14年

2016年03月02日 10:57:12来源:温州网字体:

  温州网讯暂停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生14年之后,温州医科大学将于今年6月恢复该学科招生,今年招60名本科生,学制5年。此外,经教育部批准,该校今年还将设立精神医学专业,招60名本科生。

  1998年,国家对临床医学专业调整优化,把儿科学专业纳入临床医学专业。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儿科医生荒”,教育部考虑从“入口”吸引一批优秀生源从事儿科医疗服务,支持中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开设儿科学本科专业,并自今年起开始招生。

  温医大校长吕帆表示,希望儿科学恢复本科招生能带动更多的学校去培养儿科医学人才,从而形成全社会重视儿科人才培养的格局。“人才培养的源头解决了,加上医疗政策、教育政策、人事薪酬制度等对儿科的支持,‘儿科医生荒’将会慢慢缓解。”

  温医大第二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副院长、儿科专业负责人李昌崇教授表示,温州儿科医生总体数量不足,与其说是“儿科医生荒”,不如说更突出地表现在儿科医生专业不平衡、区域性数量分布不均衡等方面。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应想办法解决儿科医生收入低、风险高的问题,增加儿科的职业吸引力。李昌崇建议,要制定符合儿科医生工作特点的薪酬制度。还要让更多的家长理性求医,尊重儿科医生,减轻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

  据初步统计,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医生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缺口。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远远大于其他学科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

  精神医学亦为社会紧缺人才专业。根据国内近年调查,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800万人,而目前全国仅有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等4所医学高等院校设有精神医学本科专业,精神卫生行业人才输出“源头”“先天性”数量不足,精神病专业医生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的比例差距高达1∶2000,精神卫生行业凸显“人才荒”。为此,温医大一方面积极申报该专业,一方面与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于今年1月联合创办精神医学学院。

  近60年的坚持,让我们赢得此次机会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吕帆谈儿科“复招”的幕后故事

  温州医科大学是此次教育部批准设立儿科学专业的全国8所医科院校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所设立儿科学专业的医科大学。温医大在儿科方面有哪些优势?在儿科人才的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吕帆女士日前接受温都记者专访,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1

   38年培养近2000名儿科人才

  记者:为什么温医大能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批设立儿科专业的医科大学?

  吕帆:这得益于温医大对儿科医学教育的坚持。

  儿科学是临床医疗系统里一个非常大的领域,社会对儿科的需求一直很强烈。而温医大也一直在坚持培养儿科医学人才,即使在1998年,国家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优化,把儿科学专业纳入临床医学专业,我们仍坚持为温州、浙江乃至全国输送儿科医学人才。据统计,从1978年至今,我校已为社会输送儿科本科毕业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500人。

  1998年,国家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儿科学专业不再独立招生。虽然从2002年开始,我们停招儿科学专业本科生,但坚持培养儿科人才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留。我们调整了培养策略,一方面从临床医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中(从大四阶段开始)分流30名左右的学生,设立临床医学儿科方向班;一方面以数据和事实为例,“游说”政府调整招生政策。为培养更高素质的儿科医学人才,我校于2009年开始独立招收儿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

  撑起浙江儿科事业

   “大半江山”

  记者:温医大在儿科方面的人才储备情况如何?

  吕帆:我们坚持了,我们也确实有所作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儿科(呼吸)入选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学已成为浙江省儿童医疗、保健、研究和教学中心之一,学科影响力遍及浙江全省,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儿科学科在温州医科大学有近60年的历史,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儿科人才。近年来,在对1100名温医大儿科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其中从事儿科工作的占70%,在浙江省内担任医院院长职务的20余人,担任科室主任的200余人,可以说撑起了浙江省儿科事业的“大半江山”。

  儿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带动了温州儿科医疗事业的发展。学校于1988年设附属儿童医院(1991年命名为“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近3年平均年门急诊量118余万人次,医疗辐射全省各地及闽北地区。

   3

  多措并举缓解

   “儿科医生荒”

  记者:获批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对温州医科大学意味着什么?缓解“儿科医生荒”的现象,学校还有哪些举措?

  吕帆:儿科学专业的获批使儿科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前移,这是好事情,但同时也是挑战。

  面对儿科医生的缺乏,怎样才能引导最优秀的学生选择临床医学,选择儿科学?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对专业的热爱,并渗透到学习的细节中?学生毕业后,如何保证他们留在这个领域,并且有所建树?这些对于对学校来说,都是一个个挑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要创新,要更加注重人才的社会责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儿科学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儿科医生培养体系,努力把儿科学专业办成全国医学院校中的龙头专业、特色专业。

  希望通过一批学校先试先行设立儿科专业,带动更多的学校去培养儿科医学人才,从而形成全社会重视儿科人才培养的格局。人才培养的源头解决了,加上医疗政策、教育政策、人事薪酬制度等对儿科的扶持,儿科“医生荒”将会慢慢缓解。

  温医大儿科教育大事记

  -1958年,我国著名儿科专家黄达枢教授组建了温州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1978年,温州医学院成立儿科系。

  -1979年,成为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2年,停招儿科学专业本科生。

  -2009年,独立招收儿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儿科医学界部分杰出校友

  -沈晓明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儿童环境医学、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主要开拓者(现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孙锟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

  -陈超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赵伟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儿童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专业科室主任

  -林锦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儿科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编辑: 陈静] 
关键词:儿科 儿科学 科学 专业 医学
分享到: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