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三问干部”命题 努力把问号拉成感叹号

温州网讯“走进会场大门,大型触摸屏上‘开局十三五,奋力树标杆’的话语,已经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担子。”昨天一早走进市人民大会堂,市政协委员潘仲华如是说。
谋好“十三五”、干好“十三五”,让温州成为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标杆城市,必然要激发全市各级干部的干事热情,这在此次“两会”上引发了代表委员的共鸣。
此前市委全会上的“三问温州干部”,各级干部该如何更好地作答?在制度设计上,如何激发干部“敢担当、树标杆”的激情?如何把评判干部实绩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
借着这一连串问号,与会代表委员“亮剑”干部作风建设。
“三问”点准穴位谨防“软土地基”沉陷
一个地方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政府服务、机关作风等软环境是一个重要风向标。在不少与会的经济界委员看来,温州的软环境仍有待提升。
“近年来,我市多次深入开展审批制度改革,但面对层层设卡,手续繁复的审批,部分企业负责人反映依然遭遇‘门好进、脸好看、事依旧难办’的窘境。”市工商联《关于扩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试点的提案》,直指审批部门的“惯性思维”,管制企业的方法较多,主动创新为企业服务不够,缺乏改革勇气、害怕担责的现象较为普遍。
目前来看,“不敢担当”的行为并非个案。在市委、市政府新春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会议——全市作风建设暨考绩表彰大会上,一个《作风建设距离标杆有多远》的专题片,就指出了个别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精神不振、标准不高,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不敢担责、不善履职等违反作风建设的典型案例。
不护短、不遮丑,直击作风顽疾,我市正以作风建设“大起底、大巡查、大整治、大推进、大评议”五大行动,对代表委员担忧的干部作风问题对症下药。以“无为问责、担当免责”为导向,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五大行动将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及其他“四风”问题亮剑,切实补齐作风这个最突出短板。
“三问”问醒头脑强化干部担当刻不容缓
直面“三问干部”的命题,我市各级干部亦对作答有了自己的思考。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龙湾能否屹立前行、走在前列,关键是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执行推动落实。”市人大代表、龙湾区委书记王军表示,龙湾全区干部要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壮志,以翻篇归零的心态,以一刻钟都不能停的作风,奋勇争先、狠抓落实、善作善成,以发展的成效作出最响亮的回答。
作答“三问”,我市各地在“两会”召开前夕已迅速展开行动。在瑞安,新春第一会聚焦作风效能,在去年对“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开展亮剑整治基础上,今年还将推出审批服务深层次问题“大起底”、严重违规违纪责任人“一案三查”等一系列举措,通过抓人促事全面展开作风整治升级版。
在永嘉,该县四套领导班子带领着相关职能部门,在新春第一个工作周即走访150家重点企业“五帮五助”。“教玩具行业培训工作尚不完善,贴合行业实际的培训老师难找;企业周边无污水处理厂,相应工业污水废水无法处理,企业自身难以解决……”对于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该县将推出个性化服务,其中梳理出的86家企业、152个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已提出解决方案或拟办意见,并向企业家承诺每半个月督办一次。
干部答好“三问”广大群众要有话语权
“‘十三五’时期,瓯海必须要努力走在全市前列,在推进‘三个转型’上更快一步,以昂扬的姿态迈入全面小康,成为标杆城区,作为区委书记,我必须要有这样的事业追求。”市人大代表厉秀珍表示,作为“三问”落脚点之一,瓯海将以战斗的姿态开展一系列“清零”行动和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交出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让群众满意”,也是市人大代表、瑞安马屿镇党委书记叶序锋为自己工作立下的标杆。“针对当前干部作风急需破解的问题,在‘指挥棒’上要制定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选拔机制,既要看即时,又要看平时,更要看群众的口碑。”他表示,只有持之以恒干实干好的干部,抓出让群众满意的发展项目和工作亮点,才是真正的好干部。
针对当前个别干部存在工作浮夸不实,领导点到拼命干、平时应付等“机会”的现象,代表委员建议让群众更好地参与干部绩效评价“打分”。民进温州市委会在《健全群众满意导向下的政府考评机制》的集体提案中指出,在进一步深化“万人评议政府”模式的同时,要有效完善群众投诉追责机制。一方面确保现有投诉平台运行畅通,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投诉事项的追踪督查,对重大投诉事件、屡教不改者,可酌情采取一票否决制,真正让群众满意度成为绩效考评的核心标准。
代表委员们期待,未来五年里,各级干部把自己身上的担子挑好、标杆立好,真正把这些“问号”转换成肯定式的“感叹号”,如此一来必将赢得广大群众“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