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转让土地被判合同无效 一村民走上十年要地路

温州网讯“我60岁出头的人了,打官司要回自家的农田,法院跑了上百趟,腿都跑软了,官司是打了一场又一场,如今终审判决都下来一年多了,这土地还是没能拿回来,要求法院强制执行也执行不了,这究竟是为什么?”2001年,乐清市柳市镇刘宅村村民张老伯,将自家1.53亩农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方式转让给了沪光集团有限公司,没想因此走上了长达10来年的“要地”之路。
-村民投诉
土地转让有问题他想要回土地
今年62岁张老伯向媒体反映,他所在的乐清市柳市镇刘宅村,人均不到4分地,村民珍惜自己的土地。回忆起当年转让农田一事,张老伯是一脸的委屈。
他说:“2001年11月的一天,村干部派人来说,我家附近的农田都将被沪光集团征用,已经用围栏围起来,而我家的农田紧贴着该集团的厂房。无奈之下,当年11月28日,我和该公司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协议,并收取了24万余元的转让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5年8月25日,《乐清日报》在头版揭露了时任刘宅村村委会主任刘某等7人腐败窝案。报道称,柳市某集团因生产需要,陆续与刘宅村20多户村民私下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而刘某等7人向该集团多收土地转让管理费,并向该集团总裁索取现金20万元,予以私分,涉案金额达50多万元。
这下,他才知道,这起土地“转让”原来有猫腻。不仅如此,被“转让”的部分土地盖起了临时性建筑,而不是之前所说的农业开发。为此,张老伯与其他转让土地的村民萌生了要回农田的想法。
官司打下来唯独他拿不回土地
多年来,张老伯等村民和沪光集团有限公司就土地纠纷多次交涉,并于2010年将该公司告上了法庭。
乐清市人民法院在2011年1月14日的民事判决书上说明,因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张老伯与沪光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确认无效。
为此,沪光集团有限公司提起上诉。2011年11月22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认为双方的行为名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实为土地使用权的变更,驳回该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
之后,与张老伯同一批转让土地的村民先后拿回了自己的土地,唯独张老伯始终要不回自己的土地。
他见部分土地处于荒废状态,2014年6月,张老伯又以土地的物权保护为由上诉至乐清市人民法院,要求沪光集团返还占用土地,恢复原状。
乐清市人民法院在2014年8月5日的民事判决书上说明,要求沪光集团有限公司在判决书生效后30日内,返还张老伯的土地并恢复原状。该公司不服判决,上诉至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14年11月18日的终审判决中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然而到此,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张老伯说,他曾多次到该公司要求返还土地,但是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就是不搭理他。无奈之下,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法院。2014年年底,张老伯向乐清市人民法院柳市人民法庭提交了执行申请书,但一直没有结果。
而此时,从这次征地存在猫腻被曝光后算起,张老伯想要回自己的土地已足足等了十年。
-记者调查
公司回应还地后将被一分为二
今年2月17日上午,记者在张老伯的指引下,来到了位于104国道苏岙村段的沪光集团有限公司厂房外围。
记者在现场看到,张老伯之前转让出去的农田已经大多被水泥硬化,堆放着钢材等杂物。在该地块的南侧,还盖有一层临时性建筑。
“你看,临时性建筑的底下,原先就是灌溉用的河道、水渠等,现在已经被填埋。”张老伯指着这座建筑说。
当天,沪光集团有限公司还没有开工上班。记者辗转联系到了该集团的董事长蒋先生。他说,此事一直由该公司的副总秦先生经手,自己对此事并不太了解。
记者再度联系上了该集团的副总秦先生。他表示,企业还地后,该公司的主体建筑与发展用地将一分为二。并且,征地一事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个中缘由复杂,而他又在上海出差,一时间讲不清楚,说着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法院称执行难因土地“四至”有变
终审判决书都下来了,可张老伯还是拿不回土地,找法院成了他唯一的希望。可张老伯说,他跑法院已上百次了,申请强制执行一直没有结果。
这又是什么原因?记者就此来到了乐清市人民法院,该法院分管执行局的范姓副院长表示,他曾随乐清法院柳市人民法庭的有关人员两次到现场勘察情况,但这一地块的执行存在着难点,正在促进双方和解。
范副院长说,难点之一是这一地块的“四至”(四至指某块土地四周的界限)有变。判决书上标明的是该地块南至河边,但河道线已经发生了变化。原先的田埂等也已经被铲平。该院曾要求当事人提供图纸,但是张老伯从土地部门获得的图纸,对方并不认可,而对方又拿不出图纸来。因此,就地块上的确定上,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范副院长还说,另外,这一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当时在企业征地上存在不规范。而这一地块的部分土地已经硬化,可能没有办法再进行耕种,也较难恢复原状。为此,法院方面也一直在跟双方进行协商,双方思想也有靠拢的趋势,但差距仍然存在。如果在执行上过于强硬,可能不会从根源上消除矛盾。因此,希望当事双方各自做出一些让步。
当记者问及具体执行时间时,范副院长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