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项目“开门红”情况如何?
温州网讯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十三五”的重中之重。
春节前的最后一周,难忘故乡的省长李强再次来到温州调研,在考察了温州市域铁路、温州东部综合交通规划建设情况后说:“交通是温州发展的一大短板,要以温州都市区建设需求为导向,切实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优化城市布局,夯实发展基础,方便群众出行。”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首个工作日,全市总投资达845亿元的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打响了“十三五”扩大有效投资的“开门炮”。这40个项目中,包括温州市域铁路S2线一期、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七都大桥北汊桥等在内的交通项目就占到了11个,可见温州在“十三五”打造综合交通体系的决心。
这些交通项目“开门红”情况如何?何时能让市民享受红利?市考绩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联合晚报,前往查看。
瓯江北口大桥——
乐清居民可直达机场

【督查现场】正月初五已经复工
瓯江北口大桥是国内外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该项目上层为高速公路,下层为南金公路,高速公路起点位于黄华,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南塘至黄华段,跨瓯江北口,止于灵昆岛,线路长约7.9公里。项目总投资约91亿元,建设工期60个月。
昨天一早,记者跟随一路督查人员来到了灵昆岛瓯江边,打开手机上的“百度地图”试着定位,发现该地尚未标注有任何路名或建筑物,只显示其位于“灵昆港区”附近。隔着瓯江向北望去,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港区内配置的大型起吊臂,港口停泊着不少货船,地图上显示,对岸便是乐清黄华。
缺少了建筑物的阻挡,工地上的风异常大,加上天空下着冰冷冬雨,工地一带的温度明显比市区低了好多度。强劲的风,更是多次将记者的伞吹得变了形。在这样“不甚理想”的施工条件下,工地上却已经出现忙碌的身影。十来位工人戴着安全帽、穿着塑料雨衣,正在操作着一台起吊臂装卸一大堆墨绿色的钢铁架子。“这些架子叫贝雷钢桥,我们要用它来搭建主桥墩的临建平台。”施工队徐工头告诉记者,他们正月初五已经复工,目前都在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据介绍,为了缩短项目建设总工期,更好地服务主体工程,瓯江北口大桥项目已启动栈桥、临时码头及南岸场地填筑等临建工程,目前已完成填筑约5万方、钢栈桥320余米,累计产值超2000万元。预计在正月初十(2月17日),大部分工人便可以复位,共同参与到该项目的建设中来。
【干部表态】
既压力山大,又信心满满
“要建这样一座‘高大上’的大桥,作为业主单位,我们既‘压力山大’,又‘信心满满’。”温州瓯江口大桥公司副总经理郑锋利说。
去年12月,瓯江北口大桥项目工可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取得国家近15亿元的补助,成为温州有史以来获得国家补助资金最多的高速公路项目。今年1月4日,大桥正式开工。
“大桥接下来的建设任务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昨天上午,郑锋利在督查现场表示:“初步设计争取今年4月通过国家交通部审批;10月主桥施工图通过省交通厅审批;计划在年内实现主体工程开建。”
能否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往往受许多主客观条件限制。因此,项目业主单位计划借鉴泰州大桥等同类型重大桥梁建设经验,争取省交通厅同意分批出具施工图设计,交叉推进建设;尽快启动海域使用权证报批工作;提前启动林地报批、土地勘测定界、安置地选址、土地报批等工作,满足建设需求,尽量缩短工期。
【民生福利】
乐清居民可一路南下直达机场
乐清市民叶长明告诉记者:“现在从乐清市区自驾到温州龙湾国际机场,需要绕行温州大桥,经鹿城到达龙湾,今后我就可以经瓯江北口大桥一路南下直达机场,节省一个来小时车程。”
据悉,这座大桥的通行能力惊人,12道过江车道,每天可提供超10万辆车通行,是温州大桥通行力的两倍有余,而桥下更是可以满足3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单孔双向通行,也因此被称为“瓯江之门”。
福利还远不止于此,建成通车后的瓯江北口大桥,还将有力地推进温台产业带和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发展,对构筑温州大都市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来说,更有利于加强长三角、海峡西岸和珠三角地区沟通联系,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提高东部沿海公路运输大通道通行能力。
甬台温复线——
龙港到机场只需35分钟

【督查现场】已有130名工人进场开工
为了不耽误工程建设,即使是春节期间,甬台温复线平苍段第3标段鳌江特大桥施工也没有停止过,50多名工作人员留守在工地过年。昨天下午,督考组一行来到鳌江特大桥施工现场时,工人们早已进入工作状态,钻孔、浇筑,忙个不停。项目部副经理潘强介绍,正月初二留守工人就已开始施工建设,昨天共有130名工人进场开工,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已经到岗到位投入工作。
督考组一行听取了项目部有关负责人对现场管理、施工进度及施工重难点的汇报,对该标段开工6个多月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督考组认为,从现场可以看出项目部切实做到了“早谋划、早动手、早准备”。跨江沿海项目施工难度大,希望项目继续迎难而上,按照“重点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确保项目施工进度。
通过春节不停工,节后早上工等方式,甬台温复线平苍段在新一年的“开门红”当中已经取得一份可喜的成绩。记者了解到,第3标段鳌江特大桥自2015年8月进场施工至今,已完成投资额1.59亿元,占合同总价的17.1%。
【干部表态】
多个“最”给施工带来挑战
甬台温复线平苍段是温州市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独立公路工程项目,也是迄今为止浙江省历史上投资额度第二大的独立公路工程项目。
昨天,浙江沈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平苍管理处副处长陈卡拉在现场向记者介绍项目进度:“目前除鳌江特大桥正式开工外,其他10个标段土建施工也已正式签约,这预示着在完成临建施工后,主线工程将于今年内全面进场施工。值得一提的是,平苍段工程桥隧比达到83%,同时该项目是我省目前在建桩基最深的高速公路,这些都给施工建设带来不小的挑战。”
陈卡拉表示:“管理处和项目部克服种种困难,力争早日把高速建成通车。”
【民生福利】
温州将建成“一小时交通圈”
甬台温复线平苍段起于瑞安阁巷,经平阳、苍南,止于苍南县马站浙闽交界处南山尖,全长约57公里。项目建成后,将结束沿线各乡镇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沿线市民可从鳌江镇、龙港镇、钱库镇、赤溪镇和马站镇等地快速上高速。向北可直达瑞安、机场、温州滨海区等地,往南可直通福建省,南北形成航空、高速公路及地方道路三合一体多元化交通网路。
其中,鳌江互通至机场约42公里,驱车用时约30分钟;龙港互通至机场约48公里,驱车用时约35分钟;钱库互通至机场约60公里,驱车用时约40分钟;龙沙互通至机场约68公里,驱车用时约45分钟;马站互通至机场约83公里,驱车用时约55分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温州市“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
市域铁路S2线——
玉海楼“牵手”雁荡山

【督查现场】多台大型挖掘机现场待命
在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旁的北新村和教新村,多台大型挖掘机已在现场待命,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SG13标段施工地就在这里。
据介绍,市域铁路S1线和S2线在机场站设有换乘点,SG12、SG13、SG14、SG15四个标段是S1线与S2线共线部分,从SG15标段之后,S1线向南往灵昆方向,S2线向东往乐清方向。其中SG13标段是一个重要标段,因为它是从地下到地面的一个过渡段。
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SG13标段业主代表、现场工程管理苏文海告诉记者,SG13标段全长约1500米,以地下隧道为主,地面段有200米左右路基,于去年8月份开工建设。
现场,温州市铁投集团董事长丁建宇说,市域铁路S2线是一条面海线路,今后将对沿海东部发展和湾区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不仅要把轨道建设好,还要把轨道沿线地区的开发规划好、建设好,也就是把‘TOD模式’开发好。”
他说的TOD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温州市域铁路建设正是遵循“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理念,即以轨道交通沿线重要站点为平台,促成一批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游憩等各类高度集约街区建筑群体,呈现“珍珠项链”式开发。
这几天,工人们都陆续返回工地,预计从正月初十之后,将全面恢复施工建设。
【干部表态】
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
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SG13标段项目负责人柳七峰表示:“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SG13标段的工期计划为24个月,目前施工进展已进入地基加固、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阶段,下步将进行基坑开挖、支撑架设、主体结构施工等工序,最后是防水施工。预计到2016年底,工程可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柳七峰介绍:“我们将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从工序衔接、人员组织、安全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入手,优化资源配置,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
【民生福利】
玉海楼“牵手”雁荡山
市域铁路S2线北起乐清雁荡镇,南至瑞安市区,线路全长约93公里。S2线一期工程于去年底开工。
现在,从乐清虹桥到瑞安城区人民路,如果自己驾车走沈海高速,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要是遇到堵车,就要花更多时间了。S2线设计时速在140公里,全程时间目标设定为约1小时。
“对于我们这种经常来往于瑞安与乐清的人,S2线信息一公布,我们就非常期待。”乐清市民钟先生说,S2很好地解决了瑞安和乐清两个温州经济强市之间“乘坐时间长、乘坐地点远”的问题,瑞安玉海楼“牵手”乐清雁荡山,是不是很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