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花店故事多 男子为三个“小情人”准备惊喜



温州网讯昨天下午1时许,市民黄先生在市区学院东路一家花店里挑选粉色玫瑰。今年31岁的黄先生在某保险公司做内勤。
今年,是他和太太许女士结婚后的第六个情人节。
两人是温州二高的校友,许女士比他高两届,是当时同学眼中的校花。两人第一次见面是一次擦肩而过。那时,他痴痴地看着这个身高174厘米的女孩远远地走来。
“她那时候看起来有点高冷。”黄先生说,他只能把这份情愫埋在心底。
8年后,大学毕业的黄先生在一次聚会上偶遇许女士。黄先生发起了“猛烈攻势”,两人最终确定了恋人关系。
2010年5月20日,两人结婚。接下来,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如今一个5岁,一个2岁。
被问及每年情人节和许女士是如何度过的,黄先生有些腼腆地回应:每年都不同。热恋期间,情人节对于黄先生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该买什么样的礼物,该选怎样的餐厅,都经过黄先生的精心谋划。
“结婚后的前两个情人节,就买点花‘意思’下。”黄先生笑着说,“接下来的三个情人节,则直接微信转账给她‘5203.14’(我爱你一生一世)。”
为何今年又动起送花的念头?原来,黄先生考虑到家中的两个小“情人”。以前送花,是向妻子表达爱意。今年送花,是想要孩子感受到爸爸爱妈妈,爸爸也爱她们。
黄先生说,这也算是一种家庭教育,让孩子明白,这个家充满了爱。简简单单的几束花,就能营造出这种氛围。“情人节送花,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爱情。”
最后,黄先生选择了一束粉色玫瑰送给太太,还为两个小女儿准备了两束小花朵。他说:“现在回家,给我的三个小情人一个惊喜。”
结婚8年的三口之家
他带儿子买花送妻子浪漫结缘:小学校友大学牵手
在市区纱帽河的一家花店里,夏先生和陈女士带着孩子来买花。“我和爸爸一起来买花送妈妈的。”3岁男孩奶声奶气地说。
80后的夏先生和陈女士都是美术老师,在北京工作。今年回温州过年期间赶上情人节。
结婚8年来,夏先生每年都会送花给妻子。
最终,陈女士选中了一束香水百合。她说,从谈恋爱起已经收了丈夫十多年的花了。现在带孩子来买花就是想让他感受爱,了解如何表达爱。
说起他们的爱情故事,可是令人艳羡的青梅竹马。他们是温州市少年美术学校的校友,夏先生比陈女士大一届,他们从小学到初中都在同一所学校。
“我们那两届小学同学总共才40多人,而且我妻子那时学习成绩很好,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刻。”夏先生说,两人高中分别去了北京、杭州读书,但一直保持联系。两人真正走到一起是在大四的假期,夏先生在火车站送行时终于表白。
表白成功后,两人却开始了长达4年的异地恋。“我在北京工作,她在杭州读研究生,但是情人节我们都是一起过的。结婚后才一起定居北京。”夏先生说:“我们都很喜欢花。她生日时,我会画幅花卉当礼物。”
“我们比较有缘分。”陈女士笑着说,有一天翻看照片,竟然发现两人小学就有一张合影,那时老师带他们去雁荡山夫妻峰写生,两人都坐在台阶上画画。
结婚67年的空巢老人老两口情人节收到特别礼物
昨天,家住市区乘凉社区的三对空巢老人,收到了情人节特殊礼物。市民汪大爷今年89岁,老伴胡阿婆今年87岁,两人已经结婚67年。收到鹿城区五马街道乘凉社区工作人员送来的鲜花与蛋糕后,两人乐开了怀。胡阿婆还拿出两人结婚60周年拍摄的照片,回忆两人携手走过的风风雨雨。
社区工作人员说,情人节不是青年人的专利,空巢老人也应该得到大家的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