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外埠报道  ->  外埠报纸 -> 正文

从龙湾城中村改造看“尖兵精神”

2016年02月05日 11:07:27来源:温州日报字体:

  四个月签下3个村1643户拆迁协议,率全市之先超额完成整村改造任务

  城中村改造拆迁现场(叶晓东摄)

  下埠村拆迁现场(叶晓东摄)

  底岭下村城中村改造动员大会

  群众积极配合签定拆迁协议

  距离奥体中心一期工程不远处,龙湾区永中街道朱垟村挨山而座,农舍农田,一副典型的城中村面貌。

  但今后,这个村将是一副截然不同的图景——即将告别基础配套不全、交通设施滞后、房屋安全隐患等农村通病,转身搭上奥体中心辐射圈的城市化“快车道”。用村民的话来说就是,“日子要变啦,农村人要变城里人!”

  这份带着兴奋与期许的改变,背后却是常言道“天下第一难”的拆迁改造。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朱垟村就完成了333户农户的签约,签约率达100%,以平均每天5户以上的拆迁对象在协议书上签字的速度,在全市城中村改造新政实施后打响“第一炮”。

  而与朱垟村同处2015年龙湾区整村拆迁改造范围的其他两个村,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目标任务。目前,龙湾区已经率全市之先完成了整村改造任务。

  按时并超额完成千余户整村改造签约任务,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却不知夹杂了多少政策处理者、工程建设者们的汗水、苦水甚至泪水。探究城中村改造的“龙湾速度”背后,是一种值得总结提炼的“尖兵精神”。

  攻坚之难——拆迁面积近35万平方米

  去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会,吹响新一轮市区城中村改造的号角。

  “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比拼的是发展环境、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市政设施等。对温州来说,加快市区城中村改造,是提升城市环境、加快城市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道必解之题。”市委书记徐立毅道出加快市区城中村改造的要义,强调要坚持整村改造、滚动推进、依法拆迁、谋划在先。

  龙湾,城市东向发展之“龙头”,近年来有不少重点项目落地于此,在市区城中村改造中承载着不言自喻的重任。龙湾区工务局表示,全区共有30多个村列入2015年城中村改造任务,3个村要实施整村改造,分别包括永中街道的朱垟村、蒲州街道的下埠村和瑶溪街道的底岭下村,计划签约户数共1202户。

  工程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这些旧村拆迁改造涉及市域铁路S1线相关工程、奥体中心一期相关工程等道路网,以及城市综合体、商业街、沿河水街开发和保障房建设等配套设施,总投资30多亿元。

  工程实施之难,前所未有。三个村居住的农户和居民,有近1700户近6000人,这还不包括在附近工业区上班的上万名新居民。三个村需要拆迁的旧房面积近35万平方米。

  不仅体量大,社情、村情、房情更是让拆迁这一“天下第一难事”变得愈加复杂。许多农户家里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建筑,有些违法建筑面积甚至远远大于合法建筑的面积;由于90年代航拍技术条件所限,不少村民认为航拍测绘面积与实际建筑面积不符;所拆之处动辄上万的切身利益,让村民们面对征迁往往有自己的“经济”思维……

  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城中村拆迁改造工程的推进可谓难上加难。有时候,干部做村民思想工作,连门都进不了,一些村民想回避,电话拨个十次也打不通。当场谩骂、威胁恐吓、串联阻碍等事件都有发生,一些不骂不闹的村民,却以流眼泪的方式诉苦……

  拆迁之难、拆迁之痛,一直是阻碍温州城市发展的瓶颈。也因此,每每列出宏大的规划蓝图,遭遇拆迁难时,总是几易其稿,成了被市民诟病的“小打小闹”。在龙湾,面对繁重的城中村改造任务,如何牵好朱垟、下埠、底岭下三个村的整村拆迁改造这支“牛鼻子”,蓄积了全区下上的勇气和锐气。

  破难之快——村村挂图作战全线突围

  在市委、市政府新一轮市区城中村改造的“集结令”下,龙湾区三个村的整村改造全面启动。从建立全区干部助迁包干机制,到区里下派45名城中村改造攻坚干部;从街道成立攻坚指挥部,到村里组建攻坚小组;从挂出一幅幅作战图,到一个个网格责任到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就此全线打响。

  “那几个月真是没有双休日,还白加黑地加班。”永中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姜蓉曼对暂告一段落的朱垟村拆迁记忆犹新。去年8月,她被派到朱垟村拆迁改造攻坚组,小组5个人负责20户村民的征拆工作,其中不少都是“难念的经”,上门动员,不知道吃了多少次闭门羹,也不知道被摁掉了多少次电话。怎么办?硬着头皮上!

  征地拆迁不仅仅是政策问题,更是工作方法问题。龙湾区拆迁干部在这场硬战中总结出了自己的“实战要诀”。

  ——经济利益一碗水端平。村民碰到征迁,顾虑最多的是经济利益。他们往往有两怕,一怕干部办事不公,让“老实人吃亏”,二怕补偿政策多变,“先签的吃亏”。“别怪村民计较,巴掌大的地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的利益,谁不在乎。”下埠村有不少“硬骨头”,在村党支部书记高炳南看来,这考验的是拆迁攻坚组的公平秤。一律“一把尺子”丈量、一律违章不计、一律不给后签者随意加价……带着几个“一律”,在当了20多年村干部、在当地颇有威信的高炳南带头到“硬骨头”家中扫除顾虑,明显提高了征迁户的信任度,也大大鼓舞了其他攻坚干部的士气。

  “该给的给,不在政策范围内的就要严格遵守政策。”永中街道副主任王晓林说,协议签订关键就是在“四策合一”政策的原则框架下,始终严格按照房屋补偿方案上的政策执行。正是得益于政策执行的一碗水端平,不搞特殊,公平公正,有效树立政府公信力,让朱垟村的村民们停止观望,加快了签约进度。

  ——有情有理打好“感情牌”。在底岭下村,有户人家两夫妻省吃俭用才盖了新房,到去年才三四年时间,面对拆迁他们心里怎么也接受不了。从龙湾区司法局派来的攻坚干部林能杰第一次上门,女主人一听说是攻坚组的,话都没说就把门给关了。吃了十来次闭门羹,有次还被一盆水泼出去了。“直接上门是不可能了,我们就想办法找各种关系,村干部、隔壁邻居等都说不通,后来找到他们在区事业单位工作的女儿,跟她解释了全区干部助迁包干等各种政策,终于让我们上门了。”林能杰说,他很理解房主的心情,但攻坚就是硬任务。后来他跟房主详细介绍政策,认真计算面积、价格,还帮忙争取最优惠的补助。正是这种设身处地的考虑,终于打动房主,在协议上签了字。

  决胜之魂——苦与乐背后的精神动力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努力,换来了龙湾在此次城中村改造中的快速推进,节节攻破,一举拿下多个全市第一:

  朱垟村成为我市城中村改造新政实施以来,第一个完成整村改造签约的城中村;龙湾区在市区“三改一拆”城中村工作中排名第一;龙湾区在全市第一个按时超额完成去年整村改造任务,在2015年度市区城中村改造专项考核中排名第一……

  审视这份“龙湾速度”,其中的苦与乐都可以提炼出许多在攻坚中聚集的闪光品格——

  比如抱团作战。建立“一天一碰头、一周两会商”工作推进机制,哪里慢了盯哪里,哪里难啃集中攻,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比如争先干事。组建微信群,各组的工作进度每日刷新,形成你追我赶的干事范围,各组间都憋足了劲,为夺取胜利拼一拼。

  再如任劳任怨。记者采访的每一位攻坚组成员,几乎都会提及: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骂,每攻下一户拆迁户,都会增加一点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加尽心尽责地去工作。

  又如将心比心。“老百姓的利益受到尊重,他们也会尊重我们的工作”……在攻坚组看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再大的对立情绪也可以化解。

  把这些闪光点汇聚起来,我们看到龙湾党员干部树起了一面精神旗帜。而这种从大局出发、捏指成拳,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团结协作、敢于担当、为民谋利的“尖兵精神”,正是换取城中村改造“龙湾速度”的根本。

  这种精神赢来了党委政府的认可。市委书记徐立毅对龙湾区前阶段的城中村改造予以肯定,称赞区委区政府下派县级干部担任挂钩推动领导,新提任干部、重点后备干部组成工作组参与项目攻坚行动的做法。

  这种精神也换来了老百姓的一种声音:这样的硬骨头也啃得下来,以后搞项目建设、建安置房,还有什么事情办不下来的?

  城中村改造从蓝图到现实的过程,是对“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最佳演绎,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而为龙湾城中村改造“尖兵精神”注入的为民谋利的公仆情怀、奋发有为的勇于担当、破难攻坚的争创意识、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给了打造迈入全面小康标杆城市的温州一个积极的信号——秉持一种精神,温州的城市转型发展将大有可图。

 

 【助拆干部说心声】

  

 

  龙湾区纪委下派的攻坚干部  周德备

  虽然很辛苦,但换来了百姓的支持和攻坚成果,每个人都感到很欣慰!尤其是看到街道、村里的基层干部那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热情,感受到那种热火朝天的氛围,对我触动很大,今后工作中也要拿出更好的劲头和作风。

  瑶溪街道金融挂职干部孙剑钧

  每天早出晚归,晚上还要开会总结,到家都要半夜了,周末还要进村继续做工作。拆迁确实很苦,但也确实是一种历练,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不容易。

  龙湾区司法局下派的攻坚干部  林能杰

  通过半年的锻炼,让我熟悉了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也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对重点工作排兵布阵。这些方法,会让我一辈子受益。

  永中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 姜蓉曼

  做拆迁工作就要有耐心、恒心,站在百姓角度看问题,我不会把自己当政策的执行者,而更愿意做拆迁户的政策引导者和困难帮助者。当然,对困难问题也要敢于挑战,这样才能啃下硬骨头。

  陈智慧姜巽林整理

  

 

[编辑: 张漫韵] 
关键词:温州日报
分享到: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