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公立医院实现诊疗信息共享 大数据带来什么?
温州网讯继2015年省、市9家医院实现诊疗信息共享以来,我市在构建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方面又迈出了新步伐。记者昨日从温州市卫计委信息中心获悉,我市建成全国首个地市级诊疗数据一级交换平台,通过该平台,全市294家公立医院可以实现诊疗信息共享。目前,包括省、市级9家医院以及38家区县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了诊疗数据诊间调阅。
这个医疗大数据,和你我有哪些关系?如何使用呢?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卫计委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
医疗大数据基本信息
职衔:全国首个地市级诊疗
数据一级交换平台
成长经历:截至去年底,共上传数据
纪录9.5亿条,其中个人基本信息4210万条,
门诊总数4200万条,住院总数1.86亿条,检查检验总数2.42亿条,体检总数1400万条。
专业特长:全市294家公立医院诊疗信息将通过平台实现共享
医疗大数据运行情况
从业经历:目前已有47家
医院启动诊间调阅,可查2014年
以来的门诊、住院、检验检查报告记录
奖励信息:医生诊间调阅量已达8万次/月
职业规划:上半年,计划将80%的区县医疗机构里居民的健康档案上传。逐步实现一张诊疗卡内存储市民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健康数据
共享——
检查报告47家医院通用
2013年起,我市投资数千万元打造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市级诊疗共享平台和联合预约挂号平台等三大信息项目。其中,全市诊疗数据共享服务于2014年10月启动,首批共享的数据包括市区九家医院2014年以来的门诊、住院、检验检查等所有信息。预计到今年4月1日前,全市294家公立医院将全部纳入该平台。
市民王先生因胃疼前往医科大附一院就诊,医生刷一下患者的市民卡后,能够查询到王先生2014年以来在温州其他医院就诊的病历。比如2015年11月底,王先生在瑞安市人民医院就诊过,医生给出的诊断为慢性胃炎,王先生之前做过的胃镜检查结果以及用药情况等,附一医医生都可以通过诊疗平台进行了解。
“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都可以通过同一个平台进行病历调阅,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据市卫计委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耀平介绍,通过一个交换平台,一份实际可执行的数据标准,一套数据质控管理办法,一套应用系统,打通了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围墙”,真正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据统计,率先开放诊间调阅的47家医院业务量占到温州医疗市场近九成,共享平台启用以来,医生诊间调阅量已达8万次/月。
档案——
孩子将拥有完整病史记录
据介绍,诊疗信息共享平台收录的数据是从2014年1月1日为起始点,并进行实时更新。截至去年年底,共计上传数据记录达9.5亿条,其中个人基本信息4210万条,门诊总数4200万条,住院总数1.86亿条,检查检验总数2.42亿条,体检总数1400万条。
何耀平表示,今年上半年,计划将80%的区、县医疗机构里居民的健康档案也上传到平台上。今后将逐步实现一张诊疗卡内存储市民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健康数据。也就是说,2014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将可以拥有自己完整的生命健康档案。
查询——
你可以在手机上查病历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去不同医院看病时,有时会忘带病历,对于之前就诊的信息和服用的药物又无法表达清楚。医生只能重新开检查,对于患者来说,也十分不方便。
现在,不仅医生可以通过诊疗共享平台进行病历调阅,普通市民也可以通过“智慧健康”手机APP和“温州健康网”查询到2014年以来,本人所有的诊疗记录和健康档案。在“温州市卫计委”门户网站便民之窗里,点击“温州健康网”注册后,就可以查询自己在公立医院门诊、住院、诊断、检验检查以及健康体检等所有信息。
此外,通过“智慧健康”手机APP,还能享受挂号预约、支付充值、妇幼建卡等便民服务。在市中心医院,已经实现通过APP进行院内导航,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医院加入。
保密——
你的市民卡就是密钥
把市民所有病史数据都放到信息平台上,会不会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对此,在何耀平看来,市民无须过分担心。
目前,医生只能通过刷患者的市民卡,才能调阅诊疗信息。市民通过手机和网页查询病史时,也需要通过手机进行验证。
另外,实现诊疗数据共享后,市级转诊协同信息平台和“健康云+”项目也都在酝酿中,一方面为分级诊疗提供信息支撑,同时也力争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互联网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