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发展湾区经济 乐清湾瓯江口洞头是重点
温州网讯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使命之下,“湾区经济”在中国东南沿海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同样在省两会上也成了热词。
昨前两天,在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温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省人大代表们献言献策,建议要发展湾区经济,打造经济新增长点。“湾区经济”这一新词究竟是何意思?温州为了发展湾区经济,又做了哪些规划和安排?对此,晚报君为你进行解读。
-代表观点
建议把乐清列为湾区经济县级试验区
林晓峰(省人大代表、乐清市委书记):
湾区经济现在是全国、全世界的经济发展热点,也是国际经济版图上突出的亮点。在国内,沿海各省份也都聚焦湾区经济,例如山东青岛,十几年前就提出“沿湾保护环湾发展”;深圳市还出台了实施湾区经济的指导意见。在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我们看到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视,我希望能把乐清列为发展湾区经济的县级试验区。
从自身条件看,温州发展湾区经济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天时”,即顺应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深化海洋经济战略和省委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地利”,即东部沿海可围垦滩涂就有数十万亩,而且还有省级集聚区平台优势和港口、机场等交通优势;“人和”,即温州人口规模庞大,“向沿海湾区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乐清湾的海岸线长达220多公里,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基础。乐清湾周边有三个全国百强县,人口规模300多万人,GDP达到2100多亿元。人口规模、经济体量超过湖州。所以,我建议科学编制规划,统筹港口发展,合理布局产业,推进环境整治,把乐清湾经济区打造成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示范区、港口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海洋环境绿色发展的示范区,以湾区经济为突破口,来打造新的增长点。
-温州举措
市委全会首提“湾区经济”
乐清湾瓯江口洞头是重点
今年1月,温州市委全会的报告上,首次明确提出“湾区经济”概念。要求建设“一口(瓯江口)、一片(瓯飞围垦)、一湾(乐清湾)”,发展“温州版”的湾区经济,推进海岛、海湾、海港“三海”联动,加快推动温州城市发展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
根据《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三五”期间,我市要统筹推进以乐清湾、瓯江口、洞头列岛等为重点的湾区保护和开发。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谋划一批符合都市发展需求的亲海、绿色、共享的重大海洋生态项目,打造海洋生态廊道、滨海湿地公园、碧海蓝天等工程,利用乐清湾围垦、苍南江南围垦用地,形成湿地保护、滨海旅游、临港工业等基本功能,协调推进瓯江口及洞头列岛海域河口整治、围填海造地和港口建设,形成港口运输、临港工业、滨海旅游等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什么是湾区经济?
湾区经济是指在湾区地理特征和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具有4种高级发展形态:经济发展强劲持续,生活环境优美宜人、文化氛围多元包容、交通系统便捷高效。
目前,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全球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主要集中在湾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北美的旧金山湾区和亚洲的东京湾区。发展湾区经济对区域转型升级、高端要素配置、持续创新发展等都产生了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