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完善免费文化公益服务
浙江在线讯(郑懿)先后摘取“中国书法之乡”、“浙江省文化先进区”及“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2016年度)”等文化金名片;成为全省近年来文化工作提速进位最快的城区之一,并获得省文化厅考核奖励230万;在2014年全市11个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考核中,名列第二,于2013、2014连续两年荣获区部门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十二五”期间,我区大力开展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网络体系建设,在文化建设方面交出一份喜人的成绩单。
区图书新馆,区实验中学非遗展示厅,永昌堡都堂第陈列布展馆,以及瓯窑文化创意工作室,白鹿堡葡萄酒博物馆、永昌堡博物馆等民办博物馆……近些年,可供普罗大众进行文化休闲的场所越来越多,这得益于文化设施建设体系的初步成立。据悉,近些年,我区率全市之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响”、“村村通”全覆盖,并拥有省、市级文化示范村22个、文化礼堂34个、文化主题公园5个、特色文化广场3个、室内外固定电影放映点13个、国家级书法教育基地、省级书法教育基地各1处。同时,我区还建立了吉夫图书馆、海滨街道蓝田图书馆等14个图书流通点,并率先开通图书流通点市、区、街道三级“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
设施的完善促进了文化惠民活动的日趋丰富多彩。以“文心雕龙·以文化人”品牌创建为载体,我区累计开展“群众点单,政府买单”自助餐式送戏下乡1303场,送数字电影近万场,送书下乡6万余册,文化走亲27场,群众文化课堂500余期。此外,我区还举办了“龙湾龙年龙文化盛会”、“龙湾好声音”等文艺巡演、上善若水·情聚龙湾“两美龙湾,五水共治”暨城中村改造文艺巡演等百余项系列文化品牌活动。
全民文化休闲的同时,我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不遗余力的,为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奉献了一份心力。在文物保护方面,我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昌堡、国安寺千佛塔,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文物保护点73处,馆藏文物达3614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区完善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共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非遗名录6项,市级非遗名录46项,区级非遗名录81项。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不仅是解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十二五”期间,我区重点推进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红连文创园、蓝江互联网文化产业园及万达影院、瑾瑜白鹿堡、莲情文化园、澳珀生活馆、龙湾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园区(项目)。同时,我区紧抓优势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全区制笔行业2011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率达6%,2015年上半年实现产值约21亿元。
当然,成绩斐然的背后是相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监管,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区共出动执法检查万余人次,办理案件172起,停业整顿4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