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急救中心2015“急救榜”:意外伤害接警最多


温州网讯昨天,温州市急救中心公布2015年“急救榜”:市本级全年救治病人25420人次,其中意外伤害以11458人次高居首位,心脑血管等内科系统疾病以4245人次位居次席。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在救治的4245人次内科系统疾病患者中,脑血管疾病有2707人次,心血管疾病1538人次,分别占据“急救榜”的第二、第三位。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受到冷刺激,或者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都可能引起急症发作。”市急救中心主任甘桦表示,心脑血管疾病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发病跟天气有很大关联性,每到天气转冷,发病率就会有很大的上升。气象部门预计,21日我市将迎罕见寒潮天气,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推迟出门时间,早晚尽量少出门,以免受冷刺激发病。
去年救治1万多外伤病人
市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徐恩利介绍,比较我市往年的急救统计,交通事故的呼叫量一直排在外伤首位,不过最近几年接警总量有下降趋势。这与严查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相当一部分的车祸都是酒驾或者醉驾导致的。
根据2013年~2014年数据,意外伤害中,受伤部位排在前三位的为四肢、头面部和脊柱。
哪些时间段呼救高发
呼救高发时段
第一波:6:00到8:59
第二波:15:00到17:59
最高峰:18:00到20:59
市急救中心培训科科长金晓胜对2013年到2014年的19415例创伤急救病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前两波高发时段和上下班高峰期相重叠。晚6时到9时是夜间生活的活跃期,由于夜间视线不佳,出现超速、违规、行人乱穿马路等现象,导致意外伤害事件高发。凌晨3时到6时,这个时间段呼救发生率最低。
2月份受伤人数最少,7~11月份受伤人数最多,高达9136人次。这可能跟夏天人们驾车外出和旅游等活动增多,天气炎热容易疲劳有关。
春节期间应注意哪些事
饮酒要适量:到了年底,因喝酒出事的人数会上升。急救中心调度科科长赵愉介绍,去年春节期间,急救人员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例:在瓯海区南白象街道上蔡村一出租房内,一男子由于饮酒过量,昏睡时呕吐导致窒息。过了一个多小时,家人发现后拨打120。但遗憾的是,120急救医生赶到时,该男子已经死亡。
防鞭炮炸伤: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孩子因放鞭炮而受伤,甚至有孩子的眼睛被鞭炮炸瞎。
六种疾病易受天气影响专家教你抗战“断崖式”降温
气温“断崖式”下降,急诊里感冒、脑梗、哮喘、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就多了不少。记者罗列了六种最易中招的疾病及预防方法。寒潮来袭,打起精神好战斗!
呼吸内科:
感冒、哮喘、慢阻肺开始发威
御寒贴士: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出门,出门时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心内科:
“三高”患者要管理好自个儿身体
御寒贴士:老年人出门需戴暖和的帽子。晨练也要谨慎,最好等到日出气温上升后再锻炼;平时,要多饮水,防止血液变得黏稠;注意饮食不过饱,饭后适当休息,餐后不能从事劳动或快步行走,否则容易引发心绞痛;做到心平气和,保持情绪稳定。
神经内科:
气温骤降,脑梗“说来就来”
御寒贴士: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中风急救分秒必争做到三早:早识别、早求救、早溶栓。
消化内科:
年轻人最易中招胃肠道疾病
御寒贴士:胃病患者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些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骨科:
冰雪天气老人别摔跤了
御寒贴士:特别是老年人,在寒冷的天气里尽量减少出行,出行时最好是有人陪伴或者辅助拐棍等等,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平时要加强营养,注意饮食搭配,多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多补充钙质,增强骨质坚韧度。
中医内科:
给身体保暖要多补充能量
御寒贴士:消化功能好的人可以吃些糯米食物,糯米消化慢,耐饥,还有一定的温补脾胃作用;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可以喝些红糖水来迅速补充能量,糖水易于消化吸收,可在短时间内补充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人不能喝。据浙江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