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龙湾一家人 -> 360行 -> 正文

永强一流鼓词大师——“阿介先生”张鹤森

2015年07月24日 09:03:33来源:龙湾新闻网字体:

 

  7月10日,是龙湾鼓词名师张鹤森的百岁诞辰。当天,尽管台风逼近,但来自瑞安、平阳、瓯海等县市区的八位鼓词名家依然风尘仆仆而来,在兴中文化大礼堂为父老乡亲献上了一曲曲鼓词名家经典选段,以此纪念张鹤森先生。有《遇皇后》、《梅飞鹤考试》等传统经典曲目,也有《一份炒面》、《分爹》等现代新创曲目,现场表演可谓是精彩纷呈,引来观众满堂喝彩。

  据了解,我区民间曲艺有温州鼓词、道情(莲花)、花鼓、龙船、弹词等,当年在民间相当普及风行。温州鼓词是浙江第二大曲种,历史悠久,曾有学者研究认为:北宋汴京(开封)早有鼓子词,南宋金人入侵时,宋室南迁,将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传入南方,温州的里巷歌谣说唱融入鼓子词,逐成独特的鼓词门类。

  鼓词名师张鹤森别名“阿介先生”。1916年出生于永兴下垟街北门底也就是现在的永兴街道乐二村。祖父、父亲粗识文字,善于占卜星相,谙通阴阳地理,擅长乐艺。张先生仅上过两年学,凭着聪颖,强记博学,背诵诗书。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年近百岁,仍坚持写日记。

  5岁那年,“阿介先生”便背井离乡,只身到温州染纸坊为徒学艺。童工生活苦不堪言,但他天生酷爱温州鼓词,所以即使日间工作疲乏,可一到晚上,他一定走街串巷,到市区词场旁听,风雨无阻。21岁那年,“阿介先生”学裱画出师,每月收入5.5元,因为嫌少,就心不在焉了。凭着偏好听鼓词的执着,平时常与陶山盲词师余志英交上朋友,日间做事,晚间就带余志英去唱词。久而久之,不仅学会了鼓琴,还会唱鼓词选段,一时间就提出一心要跟余志英专业学唱词。余志英自嫌年才十九,不能倒让年长二岁的张鹤森为学生,便介绍自己的恩师,瑞安铜钿垟盲人词师孙志元来传艺。有一年七月十五,温州东门新码头的听众要孙益钱演唱《再生缘》,可是孙先生没学过此词。张鹤森平时常看书,曾把《再生缘》酿成词本,于是他欲试一下登台的滋味,自告奋勇地唱了一本《再生缘》的选段。听众达到目的,给了张鹤森1.5元报酬。从此,张鹤森自编自唱,逐成名师,唱遍了温州五县。温州城区当年的十三个词场,常有他登台的身影。人们都称他为“龙湾鼓词第一棒”。

  “阿介先生”从艺50余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广大词迷所认可并赏识。他一生演唱过55部传统词目,12本现代次,22个小折子。其中最擅长的有《孟丽君》、《十二红》、《七侠五义》、《绿林义袍》等。此外,他还自编自演了《小红袍》、《紫金鞭》、《峰山双燕》、《玉连环》等多部曲目,其曲目拥有量在同时代同行中是首屈一指的。

  “我曾经看过一个档案,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阿介先生’的出场费已经高达2元一场。在那个10元钱能买30斤黄鱼的时代,2元一场已是高价。”谈起“阿介先生”的“出场费”,区史志办的潘伟光显得尤为激动。据介绍,张鹤森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担任培训全区曲艺人员的教师。三个多月,每天仅领取0.5元的补贴费,还让行动不便的盲艺人留宿家中,提供伙食、洗澡。他还手牵领着盲人宣传队过街上路,自编自导,教读“语录”,张鹤森先生付出的爱心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张氏曲艺曾有二代辉煌,三女张爱辉传承过父业,同样因艺高受人赞誉。(李希赛

[编辑: 林日丰] 
关键词:
分享到: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