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财经图文 -> 正文

中国运河之都的龙商(上)

2015年05月22日 08:55:13来源:龙湾新闻网字体:

  王鹭 王策 应瑞新 柯露霞 林敏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的故乡;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辖区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它就是淮安市。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它下辖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淮安区4区和涟水县、洪泽县、盱眙县、金湖县4县。至2010年末,全市有116个乡镇,其中24个乡、92个镇;另有11个街道办事处。

  这里不但有众多温商,更是龙商汇聚发展之地。日前,我们“中国梦·龙湾情——龙行天下”采访团一行走进了淮安市盱眙县,走近了这群在“中国运河之都”创业创新的龙湾商人。

  沈小明:勇做封头中的“龙头”

  盱眙——全国龙虾之都,它因龙虾而被人所熟知,它还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牛的基地。但殊不知,盱眙的机械制造业在江苏也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盱眙的工业经济在江苏省淮安市一直稳居第一方阵,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多年来一直在盱眙奋斗的上千号温州商人,其中来自龙湾的沈小明也为盱眙顺利从一个农业大县向第一、二产业齐头并进转型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图为沈小明(右一)向采访团成员介绍企业发展情况

  走进沈小明的江苏盛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重质量、守信誉、创品牌、求发展”这12个大字映入眼帘。沈小明告诉记者:“质量是我们实体企业发展的根基,一件产品质量不过关,其他的一切都只能归零。”沈小明自2006年创办江苏盛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以来,一直在质量上做文章,其产品目前已销往世界多个国家,公司主打的封头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也有一定名气。

  ◆奋斗,一直在路上

  在江苏盛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服背面,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已经在路上,就不要忘记出发时说的话。”这是沈小明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全体员工的激励。“企业一旦投入运营,就没有回头路,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让企业越走越好。”沈小明语气坚定。当与记者回忆自己的奋斗历程时,沈小明用“舒心”二字总结过去。他15岁初中毕业后,就与当地的同龄人一起找了一份木工学徒的活,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社会生活。3年后,因为当时龙湾的机械制造行业风声水起,于是他也想试试,便毅然放弃了木工行业转战机械制造。没想到这一转,便打开了他“淘金”征程上的大门。目前,沈小明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从食品机械,到啤酒设备,再到封头、泵、人孔等,公司主打的各种承压和常压容器用标准封头、非标封头以及殊材料封头等,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啤酒、乳制品、石油、化工、生物、水处理、环保、电力、锅炉、压力容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其产品与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都有合作业务,预计今年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

  ◆领航,一直在前行

  2006年到目前,仅十年时间不到,“盛博”封头已经在全国小有名气,这不得不归功于沈小明的“质量发展策略”。“产品从设计到研发、试生产、批量生产,再到应用,都有严格的质量把关。”沈小明介绍,公司自成立之初就设定了“质量立企”的理念,他自己也专门“费尽心思”到国内最好的企业去“挖人”,专门从事研发和质量把关工作。目前公司仅研发这块就有几十人在共同奋斗,每年投入研发资金近300万元。公司于投产次年还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审验收,取得《A3级锅炉压力容器封头》制造许可,特别是薄壁封头的质量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现有专利17项,今年上半年还成功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沈小明还一直致力于盱眙温州商会的发展,自担任首届会长以来,主动为盱眙的招商工作牵线搭桥,目前已经快速集聚了1000多名温商,企业7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8家,年总产值超过35亿元,税收超过5亿元,盱眙温州商会也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商会之一。“企业家要有一份尽善之心,我们由社会起步,也要反哺于社会。”近年来,沈小明带领温州商会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发展,其个人先后向盱眙县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捐款近20万元。

  ◆回归,一直在期盼

  聊起两地间的差别,沈小明感慨:“这边政府的服务和政策都很好,但由于盱眙工业时代起步较晚,大型的制造产品数量还不多,其物流产业远远不及温州发达,特别是有时候大型的运输车无法进出,大件产品只能通过小车转大车,有时候一件货运到客户接收点要耗上大半个月,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出来十多年,想想家乡总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思念之情。”沈小明坦言,“在外千日好,不如在家一顿饱。”于是,在温州大力呼唤温商回归之时,沈小明也准备在龙湾东面的温州经开区金海园区拿地盖厂,他将带着思乡之情荣归故里,为温州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说起企业未来的发展,沈小明打算将盱眙的产业不断向温州转移,今后将在盱眙这边的场地将设立办事处,主要负责产品销售。沈小明还打算突出产品的“科技创新”及公司的规划管理,力争使自己的封头产品跃居全国龙头。

  叶金宝:文艺范的企业家

  他是一个企业家,却带有一股文人般的清高孤傲;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人,却有带着军人的坚韧果断;他曾是一名军人,却有着企业家的长远眼光……他就是江苏金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金宝。

  ◆书法常在心

  一走进叶金宝的企业,就感觉一股浓重的文墨气息扑鼻而来。在楼道、车间、办公室到处都挂着他亲自书写的字画,显得清新高雅、古色古香,不落俗套。“平时空闲没事了,我就喜欢写写字。”眼前的叶金宝,衣着简单,谈吐亲和随意,却不时迸发着睿智的火花。谁能想到如此低调的叶金宝,不仅叱咤商界,更有着横溢的书法才华。

图为叶金宝(右一)为采访团题字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忙于创业和应酬,也能练就一手好书法?叶金宝说:“创业的历程中也可以练好书法。心中有书法,只要你有这样的爱好。”在他的心里,书法早已成为一项事业。工作之余,便在斗室挥毫发墨,一直保持练习书法的习惯,这使他增添了些许乐趣。也因此,在几十年的成长和创业中,无论多么艰辛和繁忙,他都没有落下书法。

  ◆爱好文学的企业家

  于书法,是爱好,而写作却曾经是叶金宝的理想。“我特别喜爱文学,经常看文学名著到了痴迷的地步,经常点着煤油灯熬夜阅读。”叶金宝说,曾经也写过几篇短篇小说,其中有一篇名为20万字的《苦衷与理想》还曾经投稿到杭州的西湖编辑部,“虽然没有如愿刊出,但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原来西湖编辑部编辑在和叶金宝聊天了解到,在此之前来自龙湾农村的叶金宝,在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当兵,但由于视力条件不够,接连两次都未能选上。“当时编辑就给我出主意,让我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还主动给我文章写了个评语,盖上了西湖编辑部的大盖。”叶金宝说正是这个类似“推荐信”的评语帮了自己,当时正好赶上人民海军的招兵,负责招兵的首长看了西湖编辑部的点评,又取了文章阅读后,当场就确定了叶金宝入伍资格。

  ◆文人的漫漫创业路

  从部队退伍后,叶金宝放弃了分配安排,选择自己打拼。“跑了两年货车,不仅没有挣到钱,还出了事故。”那次的事故,让叶金宝两年的辛苦付之一炬。但他豁达乐观,对生活抱着积极态度,这并没有泯灭他的意志,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伤痛。“当时温州都在搞个体,我也想着自己试试。”于是,他毅然觉得下海从商,干起了设备销售。

  “带着几千块钱就往北京去了,满大街地跑。”叶金宝说,销售刚刚起步的时候是最难的,几天跑下来,几乎没有一个客户愿意搭理你。“别人不搭理我,但还得继续跑,继续说啊。”也就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坚持,他的销路开始慢慢拓展,生意开始走上了正轨。

  经过几年的原始积累,叶金宝买下厂房,准备自己生产,并成立了温州市金鼎乳业机械厂。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2005年,他又在盱眙买下40亩土地,建设成立了盱眙金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现在的金鼎机械是一家集设计、开发、制造、工程安装为一体的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和销售蜂蜜、乳品、制药、饮料、啤酒等工程成套设备及高密度流体设备。“在发展中,我坚信的一点就是质量和技术取胜。”叶金宝说,在多年的发展中,企业依靠科学管理,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完善生产和管理体系,目前已成为集科研、轻工机械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基地。

  在食品机械生产的过程中,叶金宝又窥得另一波商机,那就是淀粉粉丝食品生产。“食品类是快速消费产品,我觉得市场需求会更广,而且淀粉粉丝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目前,叶金宝的江苏众望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注册成立,生产设备也已全线待命,“等所有手续办齐就可以马上投产了。”

  在我们采访摄制组即将离开盱眙时,叶金宝当场挥墨,书写了一幅《龙行天下》赠于中国梦龙湾摄制组。

  沈永贤:从门外汉到机械工程师

  “德行天下,利行四方。”这是江苏炬峰机械有限公司(前身温州市龙湾星火食品机械厂)近二十年来稳步、健康、高速发展的秘诀,并在机械生产领域取得独特、领先的实力。董事长沈永贤认为做企业要先做人,利他才能双赢,企业才能长足的发展。

图为沈永贤带采访团成员参观企业

  白手起家、自主创业、从零开始。创业二十多年来,沈永贤率领公司员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使企业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由一个不知名的小厂,发展成为集设计、开发制造、工程安装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机械生产企业,并与许多国内知名的企业,如汇源、伊利、快活林、蒙牛等建立合作关系。

  朴实、勤劳是沈永贤二十多年风雨历程的真实写照,他以自己的辛勤付出,树立起了的一座丰碑。

  ◆“笨办法”做成的第一单

  1992年,上初中的沈永贤就表现出了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商业头脑,开始涉足商圈。当时沙城周边许多村民都开办不锈钢作坊,沈永贤做起了收购不锈钢针头的小生意,从中获取一小笔利润。

  在多年跑不锈钢收购的过程中,沈永贤开始接触到不锈钢下游产业——机械制造。1994年时,感觉敏锐的沈永贤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经过奔走研究后,他发现内陆地区的机械销售市场相对较大,机械制造业不是很发达,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的湖南湘潭地区。

  看准了这点,沈永贤就带着仅有的500块钱去往湘潭,开始做起了机械销售。“温州当时是没有直达湘潭的车子的,要从金华转车到湘潭。”对此,沈永贤记忆犹新,堵车外加山路,让温州到金华这段只有200多公里的路程,却硬生生花费了30多个小时。

  万事开头难,到达湘潭之后,沈永贤屡屡碰壁。“我挨家挨户地跑到机械销售的门市店推销,但人家都不感兴趣。”后来,机智的沈永贤想了个“笨办法”,在门市店几米外的路上站上整整一下午,“那时正值夏天,真的是可以把人烤焦的。”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抓住了一个机械采购的客户。“那人是去门市采购机械设备的,我等着他出来就拉着他谈,当天晚上就在宾馆里签订了一项合同。”在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沈永贤笑得无比开心。

  ◆从门外汉到机械工程师

  随着销售业务的不断拓展,沈永贤便决定创建自己的机械生产厂。1997年,他租了个简易竹棚搭建的小厂棚,招了三五个人,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一般都是客户下单后,我们加班加点地赶单子。”在创业的初期,沈永贤根本不拿自己当老板,既是工人加销售员,更是企业的技术工。为了降低成本,企业的所有设计图纸都是沈永贤就从上海老工程师那买来的。

  2003年,为了扩大企业发展,沈永贤在沙城工业园内买了6亩多的厂房,员工也增加到了30多人,有了自己的技术力量和营销团队,还专门从上海聘请了退休的工程师,担任技术顾问。从那时起,沈永贤开始明白要使自己在机械制造类企业中真正的站稳脚跟,就必须全面掌握各种专业技术。

  “机械的设计都是用CAD制图软件,我那时电脑都不太懂得操作,一点点慢慢学。”就这样,沈永贤经常跟着工程师加班熬夜设计,边看边学边问。从根本不懂到熟练掌握CAD机械专业制图软件,沈永贤花了几年时间苦学。从一个机械技术方面的门外汉转变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企业负责人,这与他勤奋敬业,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向多元化机械生产转变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机械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此形势下,沈永贤认为企业要多元发展,从单一的食品机械转变为多元机械生产。主意已定,沈永贤便开始奔走选厂址,最终在盱眙买下25亩厂房,并注册成立江苏炬峰机械有限公司。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与生产技术的改进、公司经营范围逐步扩大,涉及果汁、饮料、乳制品交钥匙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卫生流体配件等领域,并和北京汇源集团、浙江快活林、湖南千金药业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公司在食品、饮料、制药、石油化工领域,汇集了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中教授级高工4名,高级工程师6名,助理工程师9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技术员20名。现在的炬峰企业是一家集设计、开发制造、工程安装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机械制造厂家。

  “不能埋头苦干,还得学会抬头看路。”沈永贤直倡导学习理念。他认为企业的一把手如果学习能力不够,企业肯定做不好,所以他坚持学习,并报班聚华商学院,“可以了解到更多新动态,接触到更广的视角”。

  江贤娒:从袜子到氨纶丝的跨越

  江苏瑞峰针纺织品有限公司座落在淮安盱眙工业园区,以其良好的企业形象、卓越的产品质量、严格的规范管理、环保的投资理念,成为洪泽湖之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针纺织公司。

  “我们的货供不应求呀!去年我们就浙江一个省,销售额就有1.2亿元。今年同比增长50%以上,我们公司从正月开工以来,就没有停歇过,每日每夜24小时生产,可以说日夜不停啊!订单实在太多,生意实在太忙!”总经理肖圣通自豪地对记者说,今年他们公司对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特别在工艺设计上更加讲究,比如黏度、拉伸度……

  记者随着肖圣通走进企业车间中心机房,只见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机器在飞速地运作着,惹大的车间,头不见尾,尾不见头,只有三三两两的员工在机械手的操纵下,麻利地输送、接手……肖圣通指着一排排纺织架下的机械手,告诉记者:“这些设备全部是意大利进口的,你看它生产出来的纱线这么细这么柔这么轻,我们每天生产的包覆纱还高达4吨,袜子8万双呢!”

  肖圣通说,董事长江贤娒是温州地区袜子创始人!说来话长,少年时期,江贤娒在当地一家工厂学机械手艺,这人挺精挺专,一学就是7年,学会了一手高超的机械技能,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出去经商。一次他在洽谈袜子生意的时候,听说商家的机器坏了,没人来修理。情急之下,他毛遂自荐,到企业看看。他眼疾手快,不一会儿就修好了机器!回家以后,他自制了一台手摇织袜机,试验了数次,成功了!手摇织袜机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人生第一桶金!1981年,他创办了上望针织袜厂,产销两旺,一年后,产值就高达100万元。江贤娒丝毫没有在美丽的光环下迷失方向,他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热心助人的好品格。在蔡宅村,他帮扶了大半村民办起了织袜车间,据不完全统计,鼎盛时期当时当地的织袜作坊就有183个。

  上世纪90年代初,江贤娒又涉足织袜原料产销,购进纺织机,加工涤纶高弹丝、丙纶弹力丝,开始向织袜厂供应原材料。1993年,他尝试外贸出口,产品远销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1994年创办了江华针织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企业获得首批自营出口权,出口额大幅攀升,同年,他出国到保加利亚,重点扩展对外贸易。广阔的海外市场激发了企业的活力。1997年他们夫妇共同投资“中外合资”企业——温州江华针织有限公司。

  在织袜行业,江贤娒连续奋斗了20多年,瑞安、诸暨和保加利亚,3家织袜厂大红大紫,加上英明的销售网点,他成为名副其实的“袜王”。事业的发展引领着他更广的视野。他决定在生产袜子的上游建立企业,让生意的路子更广。2010年5月29日,他在江苏盱眙经济开发区买下了一块荒地,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于当年11月3日顺利开机!

  谈到企业将来的发展前景,江贤娒笑了笑,说:“我们从做袜子到做氨纶包覆纱到做氨纶丝,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也就是每一次创业都站在前一个企业的上游,这样路子就越来越广,步子就越来越大。最近,我们又在江苏创办了江苏泽诚纤维有限公司,生产氨纶包覆纱的上游产品氨纶丝,近几天将要运作了!”站在身旁的总经理肖圣通指着瑞峰公司的一侧,忙不迭地对记者说:“你看,这是我们公司的第3期要开发的项目,20亩全部开发出去!”

  陈孝忠:我在机械技能上找到了感觉

  “我们公司生产的乳化设备,80%以上销往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江苏标新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孝忠对记者说,近年来,公司以科技为依托,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不断改进创新,与国际标准接轨。目前公司的生意还行,客户较为稳定。

  记者随陈孝忠来到了生产车间,他指着一台正在调试的机器说,这台内外循环真空乳化搅拌机是美国一家知名公司订的,它是用来制造牙膏药膏的。别看它只是制造我们日常生活用品的一台小机器,它的科技含量还是挺高的,如果设备不精致的话,生产出来的膏酸装在皮瓶里,有时漏气挤不出来,有时憋气挤出太多,都会导致产品品质的低劣!

图为记者团在企业车间采访陈孝中(右二)

  为了乳化设备的高端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公司由5名中青年专家成立了研发团队,每年投入不少于100万的经费进行攻关难题,经过数年努力,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我经常看到陈董在电脑前,双目紧盯,做沉思状!我以为他在玩什么游戏或什么棋牌,走近一看,傻了眼,他在研究CAD设计图,这是个高难度的机械程序,非专业是没法看懂的!”袁主任告诉记者,一台设备单单螺丝,大大小小方方圆圆就有几百个,他都亲自设计亲自把关。

  说起陈孝忠对机械的专业知识,坐在沙发上的他挪了挪身子,眼睛湿润了。他说,小时候生活在海滨,兄妹多,家里穷。父亲出海捕鱼,母亲在家务农,尽管父母含辛茹苦,起早贪黑干活,只能维持家里的几张嘴。小学毕业后,陈孝忠通过亲戚介绍,就到当地一家阀门厂做学徒,学习车工学习做模。17岁那年,他挑起家庭重任,买了两台机床建成一个工作坊,既当工人又当老板,可是忙来忙去,最终赚不到钱。后来跟着亲朋好友到湖北武汉开了一家阀门门市部,然而对于小学毕业的他,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束手无策呀!再后来,又在湖北黄石开了一家阀门门市部,他苦笑了一下,叹着气说,在那段时日里,除了生育一男一女外,别无好处。生意不好的时候,连给家人打电话都不敢,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给舅舅打电话,诉说自己生意上的苦衷,以及没文化带来的后遗症!

  1999年,他灰溜溜地来到温州,东山再起,在瑶溪创办了温州标新机械有限公司。这时候,他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上真正找到了感觉,他有了英雄用武之地!连年来公司发展得很顺利。但是随着订单的增多,随着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车间受到严重限制,又因为某种原因,他再次背井离乡,只身来到千里迢迢的江苏淮安创办江苏标新机械有限公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提升。过去有很多客户来到我的温州企业,看看企业环境听听企业业务,要么砍价要么悄然离开了。”他说,现在他的企业已经上了规模,当然也讲究规范化管理了!其实,一个公司越是规范化管理越是轻松,越是轻松也就意味着你的管理水平越是上乘!目前,公司已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运行体系。从企业通常意义上的“三流”到“信息流”的管理都有科学、严格的程序约束,制度规范;从企业高层到基层班组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角落!

  谈到企业将来的发展前景,陈孝忠信心满满地说:“领先源于创新,优秀自然出众。我们公司在不断体生产质量的同时,我们时刻不忘对服务质量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贯彻‘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我们还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团队服务意识和质量。不管是售前、售中还是售后,我们都会认真对待,让客户享受周到放心的服务。下一步想扩大外贸市场份额,让更多的‘洋人’来我企业量身定做设备!”

[编辑: 林日丰] 
关键词:
分享到: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