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互动社区  ->  文澜阁 -> 正文

南宋状元赵建大兴筑龙湾状元镇“状元桥”

2015年04月20日 09:54:53来源:温州晚报字体:

 温州网讯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在温州龙湾区状元镇状元村,有一座形如长虹的9孔石拱桥,横跨于宽阔的状元河上,桥下舟楫来往不绝,桥上行人熙熙攘攘,这就是在浙南地区闻名遐迩的状元桥。这座久历岁月沧桑的石拱桥,有着一段不凡的出处,据说它是南宋状元赵建大出仕后兴筑的。迄今,温州坊间还流传着“状元桥”那些带有神奇色彩的动人故事……

  赵建大,字嗣勋,南宋宁宗时期永嘉六都(今龙湾区状元镇)人。幼时聪颖好学喜读书,入过永嘉县学,熟习经史,平生擅长岐黄之术,常为乡亲们开方治病,排忧解难。他不仅是当地博学之士,还是一位口碑甚好的良医。后来,北上临安(今杭州)求学,就读于京师太学。自此,学识大进,在科考中连连胜出。宁宗嘉定四年(1211),终于殿试夺魁,高中状元,名扬天下。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郎、嘉兴知州。不久重归朝班,任郎官兼国史院编修,一直累官至工部尚书。

  南宋时期,温州总共出过5位文状元。他们是王十朋、木待问、赵建大、徐俨夫、周坦。其中4位状元在史书中均有传可查,唯独赵建大未有传记,在地方志书中也鲜有踪迹可寻,与他相关的史料可谓少之又少,这对后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赵建大的身世也是扑朔迷离:有说他是赵抃的后裔,也有说他是赵师秀之子,因无真凭实据而难成定论。赵抃(1008~1084),字阅道,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官至参知政事(副相)。他的儿子赵玑在温州担任通判,曾在丞署内筑“戏彩堂”迎养老父,以孝行扬名四方,相传赵建大有可能是赵玑的族孙。赵师秀(1170~1219),字灵秀,南宋时温州著名诗人,“永嘉四灵”之一。他也是永嘉六都人,与赵建大疑是父子关系。姑且不论这是否属实,但赵建大与“永嘉四灵”的确有过密切交往,《东瓯诗存》里有翁卷《送赵嗣勋》一诗可以为证。此外,徐玑也在赵建大赴任时,为他写过一首送别诗。

  赵建大的家世未有定论,但他得中状元以及居官的履历,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在咸淳《临安志》中,还载有嘉定四年六月,宁宗皇帝赐赠状元赵建大的诗。不过,赵建大留给后世最为精彩的传奇故事,当属他在家乡兴建的“状元桥”。

  关于赵建大兴筑“状元桥”的故事,民间主要有两种版本流传。一说当年赵建大居住在永嘉六都的“水仓头”,村庄被一条大河所隔,交通很是不便。赵建大擅长医术,又是个热心肠,乡亲们遇到困难,总是有求必应,乐伸援手,平日里前来求医问药的村民很多。但那时大河上没有桥梁,赵建大住在南岸,北岸的病家都要摆渡过河就医,遇到刮风下雨渡口无船,患急病者时有耽误。对此,赵建大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何时能替村里造一座桥,成了他多年的一个梦想。他在赴京应试之时,曾对乡民许诺说:“赵某如能出仕为官,日后定在大河上建造桥梁,以利乡间的通行。”不久,他果然金榜题名中了状元。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后来他专程回乡筹资造桥。工程竣工后,为纪念赵建大为民造福的功绩,乡亲们便将此桥取名为“状元桥”。

  另一传说则更带有神奇色彩,这在明代乡贤姜淮所著的《歧海琐谈》中就有过记载。相传永嘉六都那个渡口,水深河面宽,气候变幻风急浪高时,常发生沉船事故。有一次,赵建大从临安读书回家,到渡口时天色已晚歇渡了。他站在岸边,突然听到水底下传来奇怪的话音:“真是倒霉透了!明天本该有个头戴铁帽的人过来顶替我的鬼命,结果却让一位状元郎给止住了……”赵建大迷惑不解,以为是耳朵听错了,也就不当一回事。第二天早晨,下起了毛毛细雨,赵建大正准备在那里过渡,但见渡船中乘客已满,便没有上去。这时,有一个头顶铁镬遮雨的汉子,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急着要挤上船去。赵建大连忙将其拦住,说这趟渡船太拥挤,还是同等下一渡吧!谁知很快就传来不幸消息:那趟渡船在途中翻船沉没啦!更为离奇的是事隔不久,赵建大果然殿试夺魁成了状元。为了乡亲们出行的方便与安全,嘉定十三年(1220),他斥资在当年的渡口处建造了一座大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状元桥”。

  状元桥为9孔石拱桥(实际是12孔、中有3孔为实砌),采用花岗岩条石构筑,下设12个桥墩,俗称“十二间桥”。桥头建亭台桥阁,设青石栏杆,其时堪称温州石桥之最。据明《弘治温州府志》所载:“状元坊在六都,宋赵建大所居,有状元桥”。“状元坊”的所在地古称“水仓头”,建有文昌阁,赵建大少年时曾在那儿读书。他出仕后的状元府第就盖在“六都新建街,清光绪时尚存”。上世纪60年代,正屋上还悬挂着书有“状元”两个金字的匾额,“文革”过后,不知了去向。

  都说“人杰地灵”,由于赵建大与他所建的状元桥,使原本冷落分散的村居,逐渐形成商贾云集,市井有序的东瓯名镇,状元镇、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随着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元桥旧貌换新颜,如今已改建为长44米,宽5米多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来往可通汽车,在桥头东北首还兴建了蔚为壮观的“状元阁”。

  历史悠久的龙湾状元古镇,依然青春焕发、魅力四射,向世人展示着她那迷人的风采。 

(马邦城 马知力/绘 )

[编辑: 张漫韵] 
关键词:温州晚报
分享到: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