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元明时期温州书画

2022年07月13日 08:50:01来源:龙湾新闻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温州文化发展释早于儒,唐永嘉大师开之先。至宋代人才辈出,“温多士,为东南最”。出现全国最早成熟的戏剧永嘉杂剧(南戏),以“四灵”为主体的永嘉诗派,以尚简之风影响全国的永嘉医派,以主张事功著称于思想史的永嘉学派。温州人屡创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温州人的特殊贡献。在书画艺术发展史上也不例外,元明时期温州出现颇多宫廷画师及服务朝廷书法群体,影响地域书画艺术的发展。



图片
图片

元明时期温州书画

文 / 孙建胜


· 宫廷画师 / 

  温州画家有作品传世的,以元代王振鹏为最早。王振鹏,字朋梅,元仁宗时(1312—1320)宫廷画师,仁宗赐号孤云处士。工人物与界画,史称元代界画第一人,与赵孟頫、商琦齐名。王振鹏传世的作品有《伯牙鼓琴图》《阿房宫图》《大明宫图卷》《金明池龙舟图》《维摩不二图卷》等数本,分别藏在故宫、台北故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2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出现一件王振鹏流出海外作品《江山胜览图卷》,突破一亿元成交。此卷全轴长9.5米,详细描绘天台山、雁荡山、瓯江、江心寺、温州城、瑞安城、宝坛寺、飞云江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前后景象,人物1607人、建筑494幢、船只68艘,堪比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纪实性风情画巨作。此卷再现元代温州地区真实的生活场景,既是研究元代温州社会政治的“百科全图”,又是研究元代温州绘画百科的重要图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温州学界的震动。

  评论家杨仁恺说:元代界画大师王振鹏是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界画家之一,已达到巧夺天工的妙境。王振鹏在当时影响非常大,温州受其影响从事界画的有林一清、夏迪、赵雪岩等,并且俱名列画史。

图片

▲元.王振鹏《大明宫图卷》局部

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明代温州亦出现数位宫廷画师。永乐初,黄淮任官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明成祖朱棣任命黄淮负责恢复书、画二院。为筹备画院,黄淮从家乡温州请来两位画家:郭纯、谢庭循,及台州的陈宗渊,担任宫廷画师。

  郭纯(1370—1444),是黄淮从温州荐举的第一位画家。原名文通,因其作品优雅,极称成祖之意,赐名纯。宣德间官至閤门使。宣宗朱瞻基绝爱其画,曾御书赐以“江南秀才家”。郭纯擅长金碧山水,宗唐大小李,亦师法元盛懋。影响其后戴进、石锐等人的创作。且对明代院体画派确立,功不可没。传世有《赤壁图》,藏首都博物馆。此画不失“院体”绘画法度,堪称“神妙”之作。其嗣子郭缙也是宫廷画师,继承父亲的遗志。

图片

▲郭纯《赤壁图》


  谢庭循(1377—1452),名环,以字行,号梦吟、乐静。是黄淮从温州荐举的第二位画家,景泰间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历事五朝。黄淮入狱后,谢庭循加入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阁老社交圈中,杨士奇对他厚爱有加,曾作为座上宾参加著名的杏园雅集,参加雅集的人物除“三杨”外,还有黄淮的门生王直、王英、李时勉、钱习礼、周述、陈循等,谢庭循绘有《杏园雅集图卷》,风流韵致足以与宋代李公麟《西园雅集图》后先媲美。《杏园雅集图卷》传世两本,有谢庭循本人的藏镇江博物馆,无谢庭循本人的藏美国翁万戈处。可知谢庭循参加杏园雅集当时应该绘有十卷,与会诸人各得一卷,可能件件构图及人物安排都不同,所以《杏园雅集图卷》绝对是谢庭循匠心独具的精心之作。

  谢庭循传世的还有《云山小景图》册页藏淮安楚州博物馆,《香山九老图》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寿朴堂图》藏四川博物馆等。谢庭循画远承荆浩、关仝,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近师元人。美术史认为,谢庭循人物画可代表宣德时期宫廷人物画的面貌。

图片

▲谢庭循《杏园雅集图卷》局部

藏美国翁万戈处

  稍后宫廷画师有瑞安人孙隆,字从吉,号雪斋。供奉宣德、正统两朝20余年,后出任徽州知府。孙隆工梅花,得王冕笔法,与夏昶齐名。史称“梅花太守”。曾画梅花40幅,每幅有题咏,装盒20个,世人誉为神品。大学士杨士奇称其梅花“瓣中有诗,诗中有瓣”。传世作品有与陈录合作《梅花图卷》,藏杭州西泠印社;与女儿合作《梅花册》,藏瑞安博物馆。

  明永乐初年的宫廷绘画尚未形成固定的风格,尚处于发展变化的过渡阶段。待到洪熙、宣德以后,来自闽、浙等地的画师给宫廷绘画带来新的风格,明代的宫廷绘画一改元代的画风,重现宋代画院的传统,从而真正形成了明代的院体画派。温州籍的宫廷画师,对明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画风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



· 服务朝廷书家群体 / 

  明永乐初,黄淮负责恢复书院和画院。为建立书院,选集28名善书的士人进入翰林院,以比二十八宿,号庶吉士。在黄淮的监督下,在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为大学士书写诏册、制诰的职务。中书舍人是皇家认定的书法家,代表着官方书法书写模式与审美观点,在社会中起示范作用。在黄淮的荐举下,温州一大批“善书”士子,绕过科举而进入仕途,担任中书舍人。流风所致,其后温州不断有善书士子入荐服务朝廷。

  温州这批服务朝廷书家有:

黄养正以善书永乐间授中书舍人

胡宗蕴宣德四年(1429)荐入朝,起为中书舍人

柳楷宣德七年(1432)七岁以善书荐举

任道逊 宣德八年(1433)十二岁以善书荐

姜立纲 景泰元年(1450)七岁荐入宫廷

黄采 黄淮次子,以荫授中书舍人,官至太常寺少卿

黃璨 黄采子,天顺四年(1460)荐举为礼部秀才,官至大理寺副

张环 以神童荐举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八岁时能作径丈大字

周令 以奇童荐补翰林弟子员,弘治中历官太常卿,工柳之楷书法

赵性鲁 世宗时以善书荐,官至大理寺副

赵士祯 性鲁孙,善八法,为明代杰出兵器研制专家,撰有《神器谱》传世

包容 神宗初荐举入宫,授中书舍人

  这批书家在服务朝廷期间,参与书写国家重要的文件、碑制、诏书等,如《宣德八年进士题名碑》、正统八年(1443)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及敕建《太清观碑》等,俱出自黄养正手书。《正统十三年进士题名碑》为黄采所书。景泰七年(1456)敕建《妙清观碑》《汉寿亭侯庙碑》为任道逊所书等等。他们退休回乡后,又为温州官方与民间书写颇多的碑记、墓志,引领温州的书法潮流。

图片

▲胡宗蕴篆书

  这批书家除书法之外,还会画画,并且造诣均颇高。如首都博物馆藏有胡宗蕴《墨梅图卷》,《古书画鉴定实录》中记载国家古代书画鉴定组7位专家对《梅花图卷》的评价:“此画风格类王冕,但接近陈宪章,比陈宪章更清秀。”温州市博物馆藏有任道逊三件山水立轴,意境高远,清气盎然。2014年在拍卖会上出现姜立纲的《春湖渔隐》立轴山水画,自署“拟黄子久法”。徐沁《明画录》载姜立纲“画山水,深得黄子久法”。

图片

▲《姜立纲楷书千字文》局部

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姜立纲是这批书家中代表人物,幼年即以善书名闻乡邦,七岁时被荐入宫廷,命为翰林院秀才。历事景泰至弘治四朝,官至太仆寺少卿。当时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于他的手笔。以其“姜字”,被誉为一代书宗,成为明代中期楷书或榜书的领军人物。姜立纲撰有《东溪书法》《中书楷诀》《楷书千字文》等著作,是当时干禄士子学习的范本,影响深远。



· 与书画大家交往 / 

  元明时期的许多书法大家,或为温州书碑,或旅居温州,或作品收藏温州,对温州书法的风格影响极大。

  南宋末年,丞相陈宜中扶植二幼主南下,延续南宋王朝的年祚。其弟陈自中拒守温州分水关而死,兄弟俩忠贞事君。陈自中子陈萍事元官拜大司徒,推恩三代,元延祐五年(1318),请翰林承旨刘赓撰《永嘉陈氏世德碑》立于陈自中墓前。此碑请书法大家赵孟頫所书,据记载,因传拓极其频繁,至明后期碑下端铲坏十多字。清末已经出现部分漫漶现象,今尚存残碑。此碑拓历来被温州人奉为法帖。

图片

▲黄采书正统十三年进士题名碑

  明弘治十一年(1498),长洲文林来任温州知府,其子文徵明曾随之来居温州,与温州士子如赵君泽、王基、李经敕等交往甚笃。文林卒于温州任上,王基等人曾扶送文林的灵柩回长洲安葬,文徵明后有寄王基的信札,感谢王基扶送之恩。信札收入《百爵斋藏历代名人法书》中,至今传世。

  温州英桥王叔杲官吴时,得赵孟頫《大洞玉经》。赵孟頫的《大洞玉经》后世有很多摹本,王叔杲所藏为真迹,被王世贞定为“神品”,卷后有王世贞、俞允文的题跋。王世贞跋称:“阳德观察出示,贞焚香静阅数过,觉右军、北海出入结构中,拂拂有天际真人想。”王叔杲又藏有王宠晚年所书的《白雀贴》,后有南京兵部尚书孙鑛跋,称“全是大令风骨,微出入永兴,比之平日笔,更觉顾盼有姿”。于此可知,温州士子在宦官期间,颇注重收藏大家的作品。

  乡贤项乔卒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吉水罗洪先为撰《瓯东先生墓表》,江夏黄姬水为之书丹。张文忠卒于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六日,至隆庆四年(1570)其孙汝纪请葛守禮撰《明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忠张公神道碑》,并请吴郡周天球为之书丹。今两碑藏温州市博物馆。黄姬水、周天球为文徵明弟子,是吴门书派中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这时期,温州士子与吴门书家交往颇为密切。

图片

▲周天球书《明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忠张公神道碑》局部

  明末温州居士马一腾随其弟子林增志宦官期间,士大夫向风问法,时任江西提学副使昆山陈懋德提十七问,请马一腾为解答,马一腾撰成《答陈公虞十七问》。崇祯十三年(1640)十月,书法大家王铎用《圣教序》《兴福寺》《金刚寺》三体书《答陈公虞十七问》长卷,今藏故宫博物院,是王铎书法的精品。

  向书法大家学习及交往,使温州于明中后期出现了颇多能自由表现个体情意的书家。《岐海琐谈》所谓“在乡大夫则有侯舜举方伯、王子孝中丞、黄文振邑宰、王育德宪副、王阳德大参、王光禄立德,俱谙草圣”。除姜准所云侯一元、王诤、黄一鹏、王叔果、王叔杲、王叔本之外,善书者尚有朱邦采、张承明、周宗旦、康从理、洪孝先、何白等,他们以其深淳的学养,艺术的灵性,突破台阁体时风的束缚,上追魏晋,推动温州书法向展露情性的方向发展。



· 对温州后世影响 / 

  元明时期,温州宫廷画家、服务朝廷书家群体退休归乡后,与地方士子结社建园,肆意泉石,歌吟舒啸,抚慰心灵。使他们书画进入个性化新境域。这些无疑对明以后乃至今日温州书画的兴盛与风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图片

▲任道逊题宋李公麟《蜀川胜概图》引首,藏美国华盛顿的弗瑞尔美术馆

  清乾隆、道光间,项维仁与流寓温州曾衍东(号七道士)结交,及项维仁弟子“果园三山”:吴第(号次山)、陈恭(字地山)、汪秀林(字霁山)的崛起,开启永嘉画派的序幕。民国初,以汪如渊为代表,弟子有张红薇、郑曼青、马孟容、徐堇侯、施公敏等30余人,使永嘉画派达到兴盛。这时期,由上海美专培养的温州画家有50多人,形成一个庞大的画家群体。永嘉画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走向海派,为日后温州书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晚清民国以来的近百年中,温州书法人才辈出,出现池志徵、叶墨卿、孙诒泽、谢磊明、王荣年、刘景晨、马公愚、方介堪、夏承焘、方去疾、邹梦禅等一批在书法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书法篆刻家。他们不仅开启温州现当代印风之源流,门生更是遍布篆刻界和书法界。究其渊源,应该是元明时期温州书画脉流所致。




[编辑: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