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温州龙湾莲情谷的亲水栈道上,仿佛走在一篇散文中:层叠翠绿的莲叶之海,探出几朵粉红的浪花,空气中涌动着持久不散的淡雅花香。放眼望去,大罗山独特的山体环抱过来,像一个护佑着一方花海的岩石巨神。
从内蒙古的地产大亨到侍弄莲花的莲情谷主,温商陈承胜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陈承胜的莲情文化园已走上正轨,他的莲花也已在龙湾、鹿城、苍南、乐清等地的10多个河道里陆续开花。莲花治理河道的效果受到称赞。把莲花种遍母亲河,再现“八十里荷塘”好风光,这是温商陈承胜的碧水蓝天梦。
龙湾莲情文化园 入选首批时尚农业园
日前,温州市首批时尚农业园和时尚农家名单揭晓,龙湾区莲情文化园等30家不同主题特色的农园入选。
海峡两岸观光农业合作对接活动走进浙江龙湾莲情
活动中,台方客商对莲情文化园的建设给予了赞许,对企业参与“五水共治”河道生态治理的行为予以了肯定

1973年,陈承胜出生在龙湾瑶溪。17岁那年,他跟着亲戚远赴内蒙古包头市,在此后的15年间奔波于内蒙古、宁夏等地,做过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等生意。像其他许多在外温商一样,他“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积累了一桶桶金。2005年,他被阿盟招商政策吸引到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与朋友一起投资该地集中供热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并出任公司董事长。一次投资,让陈承胜的人生发生了一次重大改变,也让他开始与莲花结缘。

2010年,陈承胜因个人原因,同时也看到了家乡对于温商回归大力支持的政策,让陈承胜有了回乡投资的动力。他放弃了在内蒙古继续开发房地产的计划,回到温州,随后去江苏、福建、河北等地考察莲花种植。经过两年来的考察以及阅读相关书籍,2012年5月陈承胜在瑶溪朋友的承包地里开始进行莲花种植试验。
从土地承包、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种苗、聘请技术专家和工人等,前期陈承胜投入了600多万元。这几年他还将建加工厂、购置加工设备,对莲花进行深加工,预计总体投入将超过3000万元。“虽然投入很多,但是温州市农业部门、龙湾区委区政府、农林局、永中街道等相关部门把我的项目作为温商回归重点项目,在技术支持、政策指导等方面给予诸多帮助,让我更有信心把项目做大做强。”说起未来的,陈承胜充满憧憬。
陈承胜的莲花种植基地三面环山,因此他取名为“莲情谷”,温州话谐音读“连情谷”,给人一种“很浪漫”的感觉。

“从小家里就是务农,我骨子里就是一个农民,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11岁那年,陈承胜去田间种豆,寻一处田埂,插进刀去,再放入豆种。这之后的某个清晨,陈承胜望见两片看似柔弱的嫩芽拱土而出,两颗露珠在那嫩芽之上,折射着晨光。那一刻,再美的景致,都不敌眼前的这一苗嫩芽。
正是这份对土地和花的执着爱好,让陈承胜回归的第一愿望就是再当一个“农民”。“其实回来的时候,除了自己对花的热爱外,还有一个原因,在我印象中老家的水都是清澈见底的,里面有各种小鱼,童年的我们能在河里捉鱼摸虾。可是我回来时看到的却不是这样的情景,河道里充满了脏、臭,当时,‘五水共治’也正开始,而我也了解莲花等一些水生植物对水体有很强的净化作用,选择莲花正是合适不过。”说起自己为何做起莲花的种植,陈承胜坦言是自己内心的梦想正好撞上了现实的机遇。
目前,“莲情谷”里已经有50多种莲花,由于种类繁多、花粉相互传授,还变异出一个新品种,该新品种以妻子的名字“美雪”,命名为“美雪莲”。值得一提的是,陈承胜花了近8万元买了3000斤泥鳅苗、近2000斤鲫鱼苗投放到莲花池里,现在的莲情谷里已吸引来了60来只白鹭、10来只大雁在这里栖息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在这里得到了和谐呈现。


如今,陈承胜将莲情谷扩展成集赏花、亲子互动、旅游、聚餐、摄影、素质拓展等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吸引着各地区的市民,每到节假日,整个园区总是客流不断。
虽然莲情文化园已慢慢走上正轨,但陈承胜更大的梦想是把莲花种遍温州的河道。2013年6月,他把科罗拉多、蓝香水莲、太空一号等品种种植在一条臭水河里做极限挑战试验,一个多月后,这几个品种的花都开了,河道也看起来干净了些许。“莲花根系发达,对河道有净化功能。”陈承胜说,他之所以下了这么大决心,放弃其他产业投身现代都市农业,最重要的一点是两年前看到了一则新闻,有关部门提出要打造温瑞塘河80里荷塘的报道,希望塘河再现昔日风光并有更美的色彩。
如今,他的莲花已在龙湾、鹿城、苍南、乐清等地的10多个河道里陆续开花。据透露,接下来,他还将在海滨围垦地里试验种植莲花,以莲花改善土壤的盐碱度,使围垦盐碱地转为水稻良田。
把莲花种遍母亲河,再现“八十里荷塘”好风光,陈承胜的碧水蓝天梦也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