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村”翻身记
临近春节,龙湾区蒲州街道上江村内,村民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不久前,上江村“两委”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总额2500万元作为年终“福利金”,发放给4000多名村民。有老人家里每人持10股,按照每10股5000元的分配,共领到6万元,老人笑得合不上嘴,直言:“高兴得没话说”。
上江村为村民发放年终“福利金”现场。
上江村给村民分发“年终奖”的视频、新闻在网络热传后,引起网友热议,热闹非凡。
这个18年前还负债7800万元的“困难村”,如今为何这般“壕”气?1月17日,记者来到上江村寻找致富密码。
一
上江村位于龙湾区西部,区域面积约4.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98人。
“答案还是那句老话:线路决定一切。”在上江村,记者见到了林朝生,1996年至2006年期间,曾担任上江村的村支书。
20世纪80年代中期,林朝生在村内开起了当地第一家紧固件作坊,打开了上江村紧固件产业发展之门。从“一家店”到遍地“小作坊”,不到六年,上江村就一跃成为典型的产业村。
1995年,为了做大产业,上江村“两委”萌生建设交易市场的“前卫”想法。找投资、腾土地、建市场……他们大刀阔斧地对村里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但换来的却是村民的不领情。“因为看不清市场未来的发展,村民便上村委闹,导致村委解散,整个村子都‘瘫痪’了。”村民回忆道。
1996年,蒲州镇(现蒲州街道)相关领导动员林朝生担任村支书,可生意做得不错的林朝生起初并没有想法,经过几个月的“深思熟虑”,才终于答应接手。
温州紧固件市场。
上任伊始,林朝生带领村“两委”,顶住压力继续开展市场建设。2000年,由上江村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蒲州镇、温州工业公司合作共建的温州紧固件市场正式投用。“当年,上江村从中盈利180余万元,这成为全村的‘第一桶金’。”
随着温州紧固件产业发展,林朝生此后萌生了建设生产基地的想法。但建基地,用地怎么办?“找政府批,贷款买地!”在林朝生的谋划下,没过多久,上江村有了470亩土地的购买指标。2003年,他们大胆向银行贷款2800万元,用于470亩土地的征收款;2004年,又向银行贷款5000万元,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和生产基地建设。
全村负债高达7800万元,光利息每年就得930万元。村民一度抱怨连连,干群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二
“不能只顾眼前,要有长久之计。”
上江村的实践证明,“养鸡生蛋”的经济路线不光可行,也确实灵。
上江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建武告诉记者,18年来,上江村的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先后打赢了三场“商战”。
第一场“商战”,是温州紧固件生产基地拉丝园区的建成投用。
2008年,园区投用后,上江村将各类“低散乱”紧固件企业都汇集至该园区进行统一管理、生产、治污。上江河水质此后开始好转,“低散乱”整治和环境整治齐头并进,拉丝园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70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的态度也逐渐发生转变。
温州广纳五金市场。
第二场“商战”,出现在2010年。温州广纳五金开发有限公司看中上江村已经成型的市场前景,通过招商引资,投资建设了占地166亩的温州广纳五金市场。上江村一次性收取6年租金6000万元,并约定合同到期后地上建筑物无偿归村集体所有。
第三场“商战”,源于投资1100万建设的上江村综合大楼。这个曾经被村民要求“变卖”,给银行抵债的大楼,在村“两委”的争取下最终被“保”了下来。如今通过出租,大楼自2005年投用至今,租金累计达3400万元。
上江村综合大楼。
此外,乘着城市建设发展的东风,在龙湾区文昌路建设中,上江村被征收56亩土地,获得土地补偿金5900多万元。
至2013年,上江村还清全部借债,并结余2000多万元。
如今,上江村集体资产超10亿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100万元,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长。
“现在看来,当时贷款买地、建园区、不卖办公大楼的决定是对的。”陈建武坚定地说,遵循着“养鸡生蛋”的理念,上江村才有了如今的全新面貌。
三
村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村民的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2012年,上江村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将股权设置为人口股,总共约50000股,4000多名村民享受股权分红。由于村集体收入增加,自2014年起,村里每年都给持股村民发放“年终福利”,从2014年每10股2000元,到2022年每10股多达5000元。
安置房正在上江村拔地而起。
除此之外,上江村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照顾政策:全村村民都有一份人身意外保险;对60岁以上老人,每年重阳节发放1500元高龄福利;对妇女购买“两癌”保险;偶然出现的个别困难户,村里逢年过节送上节日红包和慰问品。
经济富裕了,上江村还先后投资建设诸多文体设施,村里的文化生活也相应地丰富起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上江村党委每年出资10万元,捐赠给当地慈善总会,反哺社会。
这个镶嵌在龙湾大地上的集体经济明珠,未来定将更加光辉灿烂。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张银燕 郑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