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镬灶佛”油条——舌尖上的龙湾之九

2022年03月01日 10:51:16来源:龙湾永嘉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晨光微曦,城市逐渐从漫漫长夜中苏醒。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人们穿街过巷,品尝着美味早餐,那是清晨的第一缕香。

  在早餐店里,除了炒粉干、糯米饭等温州传统美食,油条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发酵过的面粉条与热油在锅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那酥脆韧劲、麦香油香交织的口感,俘获了众多男女老少的心。这道中国传统油炸小吃,和它的最佳搭档——豆浆,堪称早餐界的顶流。

  倘若你是一位美食爱好者,那一定不能错过“镬灶佛油条”,这是一道有故事的永嘉场寺前街油炸名小吃!


“镬灶佛”油条

——舌尖上的龙湾之九

文 / 姜文华

  我国传统的油炸小吃有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灯盏糕、炸薯片,以及早餐所食用的油条、油饼、面窝、炸面包、各种馃子等等。油炸小吃,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油条是油炸名小吃,永嘉场人也称之为“油炸馃”,口感松脆又有韧劲。《宋史》记载:宋时,秦桧迫害了岳飞,百姓痛恨秦桧夫妇,便用两块面捏了俩小人儿贴在一起做出了油炸“桧”,借此来表达痛恨奸臣的潜意识行为。《清稗类钞》中记载了很多地方称油条为“油炸桧”。


  

  清咸丰年间张林西著《琐事闲录》则更将各地对油条的称呼做了梳理:“油炸条面类如寒具,南北各省均食此点心,或呼果子,或呼为油胚,豫省又呼为麻糖,为油馍,即都中之油炸鬼也。”可见油条当时在北京,是有“油炸鬼”一叫法的。


图片

  另外一种说法,类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远远早于宋代。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中记录了油炸食品“寒具”的制作方法。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载:“〈要术〉并〈食经〉者,只曰‘环饼’,世疑‘馓子’也,或巧夕酥蜜食也”。“寒具”是古代食品名,用面粉、糯米粉加盐或蜜、糖,搓成细条,油煎而成。形5状各别,或为麻花,或栅状。又叫饼。馓,容易消散之名叫馓子,是用来供奉菩萨的。《楚辞?招魂》:“粔粧蜜饵,有餦餭些。”朱熹集注:“粔粧,环饼也,吴谓之膏环,亦谓之寒具。冬春季节可贮存几个月,到寒食禁烟(寒食节)时当干粮用,所以名叫寒具。”如此说来油条也是寒食节的产物,兴许还是古代中国最早的用面食制成的“点心”之一。


  油炸小吃寒具,演变发展至宋代,基本定型至今之油条、油卵、麻花、各种馃子等。

图片

▲寺前古码头

  上世纪中叶,寺前街北头桥“镬灶佛油条”闻名永嘉场。老板是本镇北山下人,因身体伟岸、皮肤油黑而得“镬灶佛”雅号,大名张成银。寺前街北头桥三水要冲,是永嘉场当时最大的内河码头。柴、谷、木头、水产等大宗农副产品均在此直接交易,又是永嘉场内河航班的停靠码头。过去,北头桥桥上有专人打旗指挥航运船只往来,永嘉场有句古话说:“青年人没事干,到北头桥带船桩赚来吃。”说明此码头非常繁荣,不管做何营生都能有机会发财,“镬灶佛”在此设摊炸油条、油卵卖,当然生意十分红火。

图片
图片


  要使油条绷松离不开酵母,酵母古称老酵头、老面。“镬灶佛”油条的酵母是他自己做的,它是用面和水拌匀发酵、发霉到发酸,培养出有益菌来,过程要天天闻闻气味,看看是否有霉斑,若有霉斑,继续重复喂养,温度掌握好的话,七、八天后霉斑就消失了,酵母发出怡人的酸香,乳白色后,排气即成为老酵头了,分小块晾干备用发面。用老酵头发面,是人们传统而古老的一种天然发面方式,做出来的面,色白松软香甜,是祖先留下来的天然发酵剂,也是人类应用最早的微生物。

图片

  油条制作工艺简单,主要材料是面粉、适量盐、白糖、老酵头,加水、鸡蛋搅拌成面絮状,使老酵头与面粉搅拌均匀揉成团,并在揉粉时加小量猪油,所以特别松脆。用拳头折压法将面压均匀细腻,注意加水时不要一次性将水全加进去,要分次小量慢慢加留有余地。待面团揉好后,还要盖上棉被发面一夜待第二天用,饧好后,切成2厘米左右宽度,筷子上沾水在下边那块面上的中间位置抹一下,把另一块放上去,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这样炸的时候两块就不容易开了。

图片

▲油条坯

  操作面团同时在锅里放油,中火加热油温,准备好油条坯后,先放一块小面团进锅测油温,小面团能接着浮上来,就差不多了,把火调成小火,油温约八成热,把油条坯稍微抻长,旋转后拉成长30厘米左右的长条,边炸边翻动,使坯条鼓起来。油条坯在热油中,瞬间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让面块在短短几秒内膨胀起来,最后定型,达到丰满膨胀酥脆,呈金黄色即成。

图片

▲炸油条

  刚炸出的油条,中段松脆,下口时有撕纸的声音。冷了的油条就软绵绵的,吃着没嚼劲有点绵。油条最好吃的是两个尖头,两头尖处经脉纠结,有没韧化时的脆劲。油将面里的麦香激发岀来,像点燃的檀香慢慢扩散,弥漫在北头桥和桥下每一条往来的船只,钻进每一个赶路人的鼻孔里,会鬼使神差般止住步伐,迈进“镬灶佛”的油条铺子,看着金黄酥脆,放射小麦最直白、最容易感受的香味,谁也挡不住这种诱惑。大嚼一口油条,趁着麦香,要是再抿一小口豆浆,豆子的醇香精华从豆衣里启封,融进北头桥杂乱的叫卖声,流进喉咙,香气弥漫开来,慢慢渗透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

图片

▲油条

  本地老人们坐在桥头,迎着滋润的南风,吃一口油条,喝一口豆浆,听一段温州豉词,哼一句“乱弹”调,人生乐事也。食用油条时,佐以豆浆,那么就在无意中保护了自己。因为豆浆中富含卵磷脂,科学研究发现给老年性痴呆患者服用一定剂量的卵磷脂,可以使他们的记忆力得到一定的好转,也许咱老祖宗早就知道豆浆与油条是天下小吃中的绝配。

图片

  早上油条现做现卖,中午做油卵,油卵由水磨糯米粉制作,料团做斗中间馅红糖,表皮洒上芝麻。那大锅油又沸了,半成品油卵坯一个一个丢下去,又慢慢浮到油面上,等到颜色开始慢慢变金黄色,用漏勺捞起轻轻地倒进了筐里,还发着油吱吱的声音,就被嘴馋的孩子拿在手里,一边吹着,一边品着,一边笑闹着。轻轻咬上一口,鲜香的糖汁就从薄薄的皮子里流了出来,吃在嘴还有一股芝麻、红糖和猪油香味,鲜之外甜丝丝的,糯糍爽口,烫嘴的温度将馅的精华顺着身体里的所有管道肆意地流淌,美味妙哉!

图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不少人喜欢吃油条,并且常吃不厌。其实,油条虽然外焦里嫩、鲜香可口,但不宜多吃,吃多了油脂会使胃里分泌出的消化液减少,同时胃运动也减弱而不易消化,影响身体健康。

图片

▲寺前横庄桥

  永嘉场寺前街“镬灶佛油条”为油炸小吃正宗名品,关键是“镬灶佛油条”是用猪油炸成,并慢工出细活。其原料里无化学酵母和其他添加剂,不含铝等重金属元素,安全又好吃,吃起来又松、又脆、又韧、又香,所以名扬永嘉场,人人都爱吃,不是无缘无故的。


图片






[编辑: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