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乾道海溢与移民——以永嘉场为例

2021年11月02日 17:40:00来源:来源:龙湾永嘉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温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每年夏季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以台风及由此而引起的暴雨、海溢最为严重。据记载,温州历史上死亡千人以上的大水灾有11次。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温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成了改变温州人口格局的因素之一。本期,孙建胜先生以永嘉场为例,梳理乾道海溢与移民的因果关系。





乾道海溢与移民

——以永嘉场为例

文 / 孙建胜


  在温州灾难史上,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的大水灾给温州沿海地区、瓯江口两岸带来灭顶之灾,亦改变温州的人口格局。



水灾记载与遗迹

  正史记载。《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七:乾道“二年八月,温州大风,海涛流溢,沿江民庐、盐场,覆舟溺死者二万余人,江滨胔骼尚七千余人”。《宋史》两条:1.卷六十一,乾道“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大风,海溢,漂民庐、盐场、龙朔寺,覆舟,溺死二万余人,江滨胔骼尚七千余”。2.卷六十七,“乾道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大风雨驾海潮,杀人覆舟,坏庐舍。”《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九》:“温州近被大风驾潮,渰死户口,推倒屋舍,失坏官物,其灾异常。”

  方志记载。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七《祥异·灾异》:乾道“二年夏,海门有蛟出水,长丈余。既而塔头斗门吼二日,海上浮钱,有一老父识之曰:‘海将鬻人也,风潮必作矣。’至八月十七日,飓风挟雨,申酉益甚,拔木飘瓦,人立欲仆,市店、僧刹摧压相望。夜潮入城,沉浸半壁,人方上屋升木以避,俄而屋漂木没,四望如海。四鼓,风回南,潮退,浮尸蔽川,存者什一。以永嘉任洲言之,一村千余家,家以五人为率,计五千余人,存者才二百人,余可类推。其居山原者,虽潮不及,亦为风雨摧坏毁,田禾无收。瑞安、平阳、乐清皆然”。

图片

▲明刻本弘治《温州府志》

记载宋乾道二年大水灾书影

  历修永嘉、乐清、瑞安、平阳《县志》,在“灾异”或“祥异”目中均有相同记载。

  谱牒记载。瑞安《八水周氏族谱·草斋公谱序》载:乾道二年八月“十七日申酉时,果一声惊震,顷刻飓风挟雨,溢甚。海浪潮翻,拔木漂瓦,人立欲作摧倒。市店、公廨、民居、僧刹,夜潮入城,沉浸半壁,人方上屋升木以避,俄而屋漂木没,四望如海。四鼓,风回南,潮退,浮尸蔽川,存者什一。其居山原者,虽潮不及,亦为风雨摧坏,田禾无收。瑞安、平阳、乐清皆然”。

  文集记载。宋叶适《水心集》卷二十一《李宜人郑氏墓志铭》:“天富北监在海玉环岛上,乾道丙戌秋分,月霁,民欲解衣宿,忽冲风骤雨,水暴至,闼启膝没,及霤荡胸,至门已溺死。如是食顷,并海死者数万人。监故千馀家,市肆皆尽,茅苇有无起灭波浪中。”林季仲《竹轩杂著》卷六《祭林尚友文》:“大浸稽天,祸及九乡。残骸露胔,姓氏勿详。”

  水灾遗迹。在龙湾境内坦头峰门山南部高约20余米山埂上,线描阴刻一艘船,竖桅扬帆,船后有舵,长约50厘米,船下刻有“乾道二年水满至此”八个隶字。按相关专业人员水准测量,其距地面高程69.68米。据传,此为乾道二年八月十七日海溢水满高度遗迹。据知情人士介绍,此阴刻船为旧物,下八字为王璞(1911—2003)先生生前所自镌。今为龙湾区文物保护点。



水灾损害与赈恤

  乾道二年大水灾来临前,温州出现不祥的征兆。夏,大饥荒。海门有蛟龙出水,长丈余。八月十四五日起,乐清县西塔头陡门水吼二日,海上浮钱。及至八月十七日,飓风挟雨,拔木飘瓦,人立欲仆。下午15-19时,飓风、暴雨、大潮三碰头,出现潮水反流,涌入城市,沉浸半壁,四望如海,即民间所传“水满温州城垛齿”。至十八日凌晨1-3时,风回南,潮退。

  前后连续约十几个小时的潮漂风催雨注,温州全郡尤其永嘉、瑞安、平阳、乐清四县的沿海地带及瓯江口两岸的人口、财产、水利设施遭受史无前例损害。潘猛补先生据《宋会要辑稿》“温州永嘉、平阳、瑞安、乐清四县逃移、死绝人丁共一万四千七百九十五丁”,及有关史书与先贤记载,考证此次灾难中温州死亡总人数在七万左右,约占当时温州人口的十分之一。

▲四库全书本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记载宋乾道二年温州大水灾书影

  温州五大盐场:玉环天富北监、乐清长林场、永嘉场、瑞安双穗场、平阳天富南监,均遭飘毁。尤其永嘉场适在海边,地势比温州郡城低卑,全场沦为泽国。相传只有居住在大罗山上的茶山管氏与潘山木氏,才幸免于难。如果龙湾峰门山上摩崖题刻是真实的,永嘉场的受灾实触目惊心,即令时隔850多年的今人登临思之,仍毛骨悚然。然而,瓯江中的孤岛七都任州,在这场大灾中尚二十五人存一,永嘉场当然亦有孑遗,如曾于宋元祐间捐赀建国安寺石塔的青山申屠氏、唐代迁居郑岙的郑氏、元祐间与寺僧同建白水上岸桥的姜氏等,逃过大劫难,顽强地生存下来,承续文化脉流。

  水灾后,温州知州刘孝韪即同司农少卿陈良弼,未上报而将五万余石义仓米分赈灾民。时任国子监丞永嘉郑伯熊率乡人在朝者上告灾情。九月七日,刘孝韪上书朝廷,得旨放罪。同日,朝廷诏遣浙东提举常平宋藻来温州,派常平义仓米赈恤救援。九月十一日,朝廷又差度支郎中唐珣,同宋藻、刘孝韪访问水灾实地,统计受灾人数,核实赈济。十二日,下诏点检全州并诸县刑禁人员,早判决结案,将判杖刑罪行人员优先放归。十月一日,下诏令内藏库支降钱二万贯付温州,专充修筑塘埭、斗门使用。乾道三年四月十八日,下诏销欠温州永嘉、平阳、瑞安、乐清四县逃移、死绝人丁纳绢。九月十七日,下诏减温州经总制钱十分率为二分。朝廷在温州大水灾后的赈恤救援中,虽存在如以不能收葬被水死之人而放罢知州刘孝韪及存有欺压百姓现象的失职行为,但总体还是颇为积极的。



灾后重建与移民


  大水灾因海水倒灌,咸卤浸入土脉,致使数年不可耕种。又因人口剧减,劳力缺失。虽朝廷数次诏令存抚赈恤,诏命郡县主平治水土、开复田亩,然由于此次灾难具毁灭性,且被灾面广。自乾道三年三月知州刘孝韪以不葬被水之人骸骨罢官,至乾道九年六年时间,连换王逨、王之望、刘夙、刘敏士、曾逮、王伯庠、莫济七任知州,可知灾后重建极不容易。其间,如王之望等数任知州檄文福建,移民补籍。此后先民陆续移徙,开垦田地,繁衍生息。

▲龙湾坦头峰门山上

“乾道二年水满到此”摩崖题刻

  永嘉场自水灾后,大量外籍先民迁入定居,占籍为灶,重整鹾业。至淳熙元年(1178),永嘉场三十九灶,煎纳正耗盐二万六千九百五十一石。可见或因是国家盐课的重区,灾后重建颇速。据可见的相关姓氏谱牒统计,永嘉场移民迁徙有如下几类:

  1.灾后闽省补籍。此类迁徙,约占永嘉场总姓氏的三份之一。有两部分组成:其一,直接迁自福建。如普门张氏、英桥王氏、度山朱氏、新河邹氏、山北林氏、湖滨邵氏、环川王氏、龙湾潘氏等28姓氏。其二,间接迁徙。其先祖自福建迁入温州郡城或他县,后世子孙再转迁永嘉场。如前街、英桥陈氏,及沧湖陈氏等。此类先人是否响应知州的檄文而来补籍,未敢确定。但在《度山朱氏宗谱》旧文记载中另有说法,度山朱氏始祖朱纂,福建赤岸人,淳祐间奉命来永嘉场灾后治理。曾回乡动员有能力田且愿意外居异乡的亲戚朋友随他来永嘉场,其时从如趋市。可以知道,除官府檄文外,也有民间的动员,自宋末至明初陆续迁徙。

  2.仕官而定居。因永嘉场是国家经济特区,来任盐官而定居的亦颇多。如度山朱纂(1216—1297),灾后治理小有成就后,即辞职卜居于度山,娶蒲州诸葛氏,发族成村。沙园章克良,宋开庆元年(1259)来任永嘉场监盐官而定居。高原张和(1288—1361),安徽凤阳人。元泰定致和(1328)任瑞安双穗场大使兼理永嘉场,卜居二都高原。南桥马初翁,元至元间自钧州任两浙运判,至瓯奉征盐课,卒于任。其子天叙葬父于双岙,并选居于南桥,奉父为始迁祖。街南张始祖张笃仪(1302—?),任永嘉场盐官,定居寺前街南头。

  又有来任武职而定居。如五甲韩伯高,河南怀庆人,元至元中任温州中界山巡检司官,定居一都五甲,后世有迁居宁村所及瑞安八水等地。七甲陈宁,永嘉茗岙人,明洪武初来任海安所千户,二世迁居上京等。

  3.避乱或入赘迁居。此类迁徙,不为少数。如白水郑祥(1304—1376),元未兵乱时自乐清象山迁居永场一都白水。沧湖姜乐溪(1317—1383),避元末兵燹之乱,由瑞安南社乡迁居。青山娄孝庄,宋自温州郡城九曲里入赘四都青山申屠氏。双石碣金行甫,咸淳七年武进士,避元乱自平阳入赘四都双石碣杜氏。五甲孙固,元至治间自瑞安入赘一都金家池头金氏。七甲项璧(137—120),明洪武初自青田入赘永嘉场汪大使之女,而迁居七甲。沧湖冯彦芳(1362—1430),明初自永嘉德政乡峡屿入赘南园何氏,遂居永嘉二都沧湖。郑岙孙原实(1404—1464),明永乐末自永嘉朱涂入赘一都郑岙方氏。何家桥陈圣觉,明嘉靖间自温州郡城虞师里入赘四都何家桥何氏。

  4.访友、寻幽等其他迁入。如大塘范思敬,宋自平阳访永嘉场山水而爱之,遂卜居。茅竹岭张成志(1261—1332),元初至永嘉场访友,迁居茅竹岭下发族成村。蟾钟李闰(1330—1401),元至正间,因好友潘佑卿邀游,自缙云迁居。白水刘文沁(1394—1461),明永乐七年自永嘉金堡过游永嘉场一都白水,过继何姓而定居。

  永嘉场以上几类移民迁徙,推而可代表整个温州的移民类型。外籍先民带着忧患意识来新土地上开垦劳作,蕃衍生息,确立温州人勤劳耐苦及敢为人先的性格,共同推动温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出今天温州的繁荣与昌盛。



图片



[编辑: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