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场泥蒜冻——舌尖上的龙湾之八




沿海的滩涂有着丰富的物产,可以说是海鲜美食的天堂,例如弹涂鱼、蛏子、泥蒜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其貌不扬但鲜美无比的泥蒜。
泥蒜又称为泥蛋、沙肠子,是一种产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栖息在比较硬朗的海涂下吞食泥沙,并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因全身满是泥沙,故顾名思义为泥蒜。
永嘉场人锄到泥蒜通常会把它做成泥蒜冻来品尝,蘸些酱油醋,别有风味。


永嘉场泥蒜冻
——舌尖上的龙湾之八
文/姜文华
永嘉场泥蒜冻是温州龙湾的一道传统名菜,也是“温州十大特色旅游美食”之一。泥蒜称泥蛋,又叫泥虫、土钉等,学名星虫。《汉语大字典》星虫:“通称沙月子。星虫纲。体呈圆筒形,无体节,无刚毛。前端有吻,能伸缩,吻端有口,口的周围具触手状突起,体腔很大。世界性分布,我国广东、福建、山东沿海均产。可做钓饵,亦供食用”。泥蒜不同于广东的沙虫而又不是蚯蚓。
泥蒜生活在靠海附近咸淡水交界处的泥塘或海边烂泥里,外形粗陋,颜色黑褐,粗者如食指,细者似稻茎,约有手指长短;还拖着一条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呈圆筒状,似钉子,外观类似肥大的短蚯蚓,前端较细、表皮灰黑,黄皮泥蒜味道更好。温州乐清湾大荆、瓯江口灵昆、七都吟洲等海滩泥土中均有,它会在滩面留下的小洞孔,人们翻开表层的泥土,寻找带粉青色泥土的虫道,轻轻浅挖,就可采挖到泥蒜,十一月至二月泥蒜最肥美,个体较大。勤劳的永嘉场人常年掘泥蒜,用来做美味食材----泥蒜冻(天河后凤地方是掘泥蒜专业村)。特别是冬种之后正值农闲,永嘉场人成群结队去乐清湾、瓯江口滩涂采挖,
《中华本草》:泥蒜“味咸;性寒。增强耐缺氧能力 ,镇静、镇育及兴奋平滑肌作用。主治滋阴降火。主阴虚盗汗骨蒸潮热;肺痨咳嗽;牙龈肿痛功能。”《中国药用动物志》记载:“健脾,主治夜尿症。” 民间认为泥蒜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能调节机体多种机能。滋阴降火、清肺补虚、活血强身。对治疗肺痨咳嗽、神经衰弱、小儿脾虚与肾亏而夜尿频繁等症均有效果,故而素有“海滩香肠”和“泥中虫草”的美誉,并且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泥蒜含有天然胶质和丰富的胶原蛋白。因为它含有丰富胶质,冷却后就会凝结起来,永嘉场称其为“泥蒜冻”。泥蒜的传统做法还有泥蒜炒年糕、泥蒜蛋汤,最常见的做法是泥蒜冻,冬天一次煮成吃好几天。

▲泥蒜
过年时,永嘉场人总是要买几斤泥蒜煮冻,犒劳家人补补身体。市场买带泥的泥蒜(不泡过水的),买回家洗净表面上的泥巴,需用清水冲洗几遍,将粘裹在泥蒜表面的泥浆冲洗干净,然后挤压揉搓泥蒜,放在水里使劲地捏搓除内脏,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把洗净的泥蒜放入锅内加水、少许食盐,慢火煮20多分钟取出装深盆内(一定要慢火煮,否则泥蒜会脱皮,成品浑浊。)拌些葱花,泥蒜冻烹制过程中不能加油,否则冻好后上面有一层油膜,影响感观,自然冷却1—2小时后即可成冻了。冷却后汤汁自然胶冻即成泥蒜冻,银灰半透明,入口不腻,清淡可口。
记得我小时候,奶奶煮的泥蒜冻味道特别好,她煮泥蒜冻的水,是用石首鱼科的鳞片加生姜片煮出来的汤水,去渣和泥蒜一起煮。鱼鳞要用盐水浸泡10分钟,除去鳞上的油脂并使鱼鳞膨胀。手反复按摩鱼鳞并用清水冲洗。再用稀盐水浸泡一天,浸泡后用清水反复清洗,经过浸泡处理后,即可将鱼鳞放锅内加5倍的水煮胶,熬煮温度以60—70℃为宜,熬煮时间为2—3小时。然后用滤布趁热过滤,与泥蒜、水一起煮即可。永嘉场地处沿海海洋捕捞技术发达,常年有各类鱼上市丰富了人们食物链。

▲鳞汤煮泥蒜成冻
奶奶告诉我,石首鱼科中的“网撞鱼”鳞片汤煮泥蒜冻为首选鳞汤,没有“网撞鱼”,其他鳞片或加小鱼鳔煮汤也可以,选择其他鱼鳞,应选体积较大的鱼类鱼鳞,以鳞片大、厚者为好,这样做出来的泥蒜冻更营养、更好吃。永嘉场人平时喜欢海鲜下饭,过去,做鱼时家庭主妇会把鱼鳔取下,贴在木门板上凉干,常年积下来过年时煮泥蒜冻用。以前温州地区只有大罗山以东的永嘉场人和宁德漳湾人喜欢吃泥蒜,其他地方包括盛产泥蒜的乐清和温州各县人,都不兴吃泥蒜。现在大家都知道泥蒜的营养和好吃,各地都兴吃泥蒜,但个别酒店煮泥蒜冻加明胶、冻粉,厨师不懂永嘉场正宗泥蒜冻的煮法。
网撞鱼是石首科鱼,人们熟悉的石首鱼有“毛鲿鱼(网撞)、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黄姑鱼、鮸鱼、黄唇鱼。”这七种海鱼同属石首科一个派系,营养价值都很高。石首鱼科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耳石,因为头部的耳石特别大,所以称为“石首鱼”。系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肉食性鱼类,每年5月中旬从东海外洋洄游到浙东近海的礁石中产卵,7月下旬返回外洋。在海洋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纯野生黄鱼已经少见,像黄唇鱼和毛鲿鱼这样珍贵的鱼种,我们更是很难见到一回了,而养殖的石首鱼类如大小黄鱼、鮸鱼和其他鱼类很多。

▲网撞鱼
《诗·周颂·潜》:“有鱣有鲔,鲦鲿(网撞)鰋(鲇鱼)鲤。” 时珍曰(鲿鱼)︰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至秋化为冠凫,即野鸭有冠者也。腹中白鳔可作胶。田九成《游览志》云︰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泼以淡水,皆圉圉无力。初水来者甚佳,二水、三水来者,鱼渐小而味渐减矣。上迷均记录古人食石首鱼和捕获方法。
《医学入门》记录石首鱼药用功效:益气健脾,补肾,明目,止痢。主治疾病:用于病后、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肾虚腰痛,水肿,视物昏花,头痛,胃痛,泻痢。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胃、肝、肾经生东海。味甘,无毒。脑中有二石如棋子。主下石淋,烧灰饮之。候干名鲞鱼,炙食之,主消瓜成水及卒腹胀,宿食不消,暴下痢,中恶不解,生食。和菜作羹,开胃益气。对用于病后、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肾虚腰痛,水肿,视物昏花,头痛,胃痛,泻痢有疗效。《证类本草》石首:“味甘,无毒……。”《本草汇言》载:“动风发气,起痰助毒。”《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疮助热。”加石首鱼鳞片汤有益气健脾,补肾养颜,明目及止痢等功能。可治疗骨蒸潮热、阴虚盗汗、肺虚喘咳、胸闷痰多以及妇女产后乳汁稀少等症。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泥蒜挥发油所含泥蒜辣素等具显的抗炎灭菌作用,尤其对上呼吸道和消化感染、霉菌性角膜炎、隐抱子菌感染有显著功效。并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泥蒜素及其同系物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活性,使之不能正常生谢,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泥蒜液能阻断霉茵能抑制或抗癌作用。由泥蒜与石首鱼鳞煮制的泥蒜冻,营养价值更高,它含有大量的天然胶质,可以让人体内的有毒物质随大便排出体外,能起到明显的排毒作用,另外泥蒜的胶质还能滋养肌肤,可以减少皱纹生成,增加皮肤弹性,补血美容。

▲泥蒜冻
泥蒜冻是永嘉场人发明并喜爱的家常菜,其鲜爽的口感成为更众多食客舌尖上追求的享受,这是永嘉场人的自豪。在外地读书、工作经商的永嘉场人,特别是过年时,会更怀念妈妈做的泥蒜冻,它不仅代表的是对美食的想念,更是对家乡的想念。
(撰于沐兰居别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