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寺前街,百工居肆成其事

2021年04月20日 10:06:00来源:龙湾永嘉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湾

永嘉场




图片


  《论语·子张》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在永嘉场历史的长河中,寺前街在相当长时间里承担着市肆即市场的角色。它像一个火车头,引领着永嘉场百工技艺的创新发展,经济和社会走向繁荣富强。如今,寺前街市肆商铺仍然林立,保留着原本的格局,街头巷尾尚未完全消磨其曾经的繁华旧貌,令人有时光倒流的错觉。在这里,你能寻到过去的记忆、经济引擎、文化底蕴,以及一代又一代永嘉场人奋斗的足迹。

audio

《寺前街,百工居肆成其事》本地方言精读


图片




图片

寺前街,百工居肆成其事

文/潘伟光

方言配音/张崇年


  寺前街,一个各地客商走过路过而舍不得错过的地方。因为它是坐商行贾日进斗金的风水宝地,一个游子怀旧、释放乡愁的绝佳地方。也是亦商亦民活态传承的商贸老街,而且更是前店后屋宜商宜居的理想之城。

图片

▲寺前街20号里屋姜宅门台


  寺前街作为永嘉场物流中心,这里集聚了鱼咸业、渔网业、棉布业、南货业、饮食业和中药业等。据当地住户姜文华先生回忆,沿街商户主要有何恒发棉布店、王阳春中药店、吴聚盛鱼咸店、源益糕饼店、何顺发酒行、泰丰南货店、协和酱酒行、陈仁和酒坊、益丰水产行、公利苎麻渔网店、张义记、冯顺记等老字号,行业几乎囊括了一切民生所需。建国前后还有邹雷照相馆及王伯英墨铅人像放大馆等,1957年并入服务合作商店,公社化时期,划归供销合作社。

图片

▲原陈仁和酒坊店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永嘉场地人每逢红白喜事都要到寺前街购置物资、酒菜。同时,大罗山东所有地方所产物资均要来此交易,就连下横路捉涂的抓到几斤跳鱼也要赶到这里寻找买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寺前街每天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正如永场人常说的“门槛也踏破爻”。很长一段时间,寺前街在永嘉场人心目中的地位,堪比鹿城的五马街、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

图片

▲日用杂货

  仿佛在昨天,寺前街是永嘉场最繁华的所在、人气最旺的地方,走一趟寺前街似乎有一种乡下人进城的感觉。南头湾到北头桥这一桥段更是寺前街的核心区域和精华地带,不到四百米长不到五米宽的街面上,竟密密麻麻地集中了二百四十余间店面,而且三百六十行一行都不缺,南货北货干货鲜货甚至稀缺货应有尽有。曾几何时,它是永嘉场人的购物天堂,确实不容置疑。即使在今天,在万达买不到的东西,倘若到寺前街转转,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图片

▲刘记姜茶

  还有挑担的行贩货郎穿行街中高声叫卖,开锁的补鞋的见缝插针,有生意就随地停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情我愿皆大欢喜,俨然一幅宋版的“清明上河图”在此隆重上演。

图片

▲修鞋、配锁匙


  整条街的布局是街上店面,店后仓库,库后河埠头,一进一出,水陆皆便。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有人把它写成“市前街”,即永嘉场集市,而永昌堡北门恰恰叫“通市楼”,顾名思义不言而喻——向北通往永嘉场集市。

图片

▲街市


  记得我友姜文华先生还说,1957年公私合营前,寺前街菜馆有清光绪年间开设的逢和春、光绪末年开设的张元丰、清末开设的夏宁和、陈振发和三星馆。公私合营后有十八踏菜馆(永强供销社菜馆)。永场人的吃,讲究个“鲜”字,历来非常重视时令,甚至苛刻到当天的“潮驾”,致使一些吃货和饮食业老板为了搞到鲜活海鲜,总是候潮在半路先人一步“劫活”。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永场人也说吃饭大于皇帝。吃光用光,身体健康,勿吃勿用,呆头大王。“正月青蛄二月蟹,三月斓鲋虾狗弹,四月子鲚蝤蛑虎,五月泥糍配米饭,六月黄鱼和子梅,七月藏鱼和水潺,八月鳎鳗强吃鸭,九月鳗鱼和河蟹,十月鲻鱼并鲈甲,十一月蝤蛑满肚膏,十二月文蛤和江蟹。”真所谓是如数家珍,一年吃到底,天天像过年。嘴唇两爿皮,吃爻有处来。若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好日子,呼朋唤友约上三五知己,走进十八踏菜馆,面对海鲜,点几个菜,谈人生几许,“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搞一下“私人订制”如“五块和”“十块和”之类,纵使“蹿起打一棒”,那也是财大气粗真真切切地过了一把土豪瘾。


  北头桥学林馄饨店为清朝道光年间青山村娄学林创办。学林馄饨汤清、皮薄、肉鲜、味美,加上黄色蛋丝、自制红色肉松、绿色葱花、黑色紫菜,集色味香一体。永乐瑞平泰方圆百里之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没人弗晓,一经提起难免口角流涎,恨不得身长翅膀飞过去撮一顿解解馋。所以,兜里没钱的羡慕嫉妒恨百味杂陈,“吃西瓜皮讲大话”,言语之间往往以到北头桥吃一碗馄饨为荣。有人说,谁错过了北头桥的学林馄饨,就错过了整条寺前街!一些上了年纪的或海外归来的老人特意来到这里怀旧聊天,仿佛只有在这里方能回味昔日的美好时光!出去打拼多年,归来仍是少年!多么心旷神怡难以言表的快感!

图片

▲梁宅巷酒庄


  探究一下寺前街的商业秘笈?其一是人无我有,如染色落花生、梨头、金珠银沙、糖金缶等传统货物,他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里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其二是人有我全,大凡农村里婚丧红白喜事或乔迁之喜所需的物件,这里全是一条龙配套服务,应有尽有,想不到的它都给你想到了,商家精明算计想顾客之所想简直就是“钻进铁扇公主肚里的孙悟空”。其三是立足本地,服务农户,过去,家家种田,户户插秧,每逢农忙时节,男女老少齐出动,真个是“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农家要用的东西,如铁板(锄头)、扁担、冲担、栏耙、畚箕……一应俱全,来到寺前街,走进“五金交电”和“生产资料”,绝不会让人无功而返空手而归。

图片

▲大小规格任你选


  曾记得国产武侠片《神鞭》里主人公剪了当鞭子用的辫子后,说了这样一句话,鞭没了,神留着。我们套用一下,就是千年永嘉场,虽然盐业没了,但“场”留着,其实,永嘉场的民风气场就像神鞭的“神”,不仅永流传,而且强悍得千年不变恒古入心。看似不经意间的坚守,透漏出的是数百年数十代人“不忘初心”的信息磁场,使得寺前街历经风雨始终淡定。宠辱不惊,望门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毕竟难得的是寺前街多年下来健壮如昔风采依旧,格局始终没变,体型不胖不瘦,即使生意不温不火,我也乐得清闲自在豁达大度,富贵于我如浮云,金钱与我何加焉?!

图片

▲桥北行前街43号张宅


  历史上多次的拦坝围垦,使得永嘉场一直处于“生长”之中,如今,城市东移,吹填造地,更是日新月异生长迅速。而寺前街也会随着永嘉场的成长而生机勃勃,南头湾一路向南经沧河街可达张璁祖祠、永昌堡,北头桥向北延伸可至黄石山公园,这样开疆拓土般生长的态势,难道不能“当惊世界殊”吗?




图片


[编辑: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