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区领导活动集  ->  区长活动集 -> 正文

解读龙湾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02月24日 14:42:29来源:龙湾新闻网

  编者按 2月23日,在龙湾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龙湾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夏禹桨作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期间,龙湾干得怎么样?2020年龙湾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十四五”时期要如何铺展美好的发展蓝图?2021年又定下了哪些新目标?这些事关龙湾发展的问题,你都将在本版中找到答案,请看——

  望“十三五” 交出高分答卷

  区本级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343.93亿元增加到467.67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生产总值从150814元增加到197216元,年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5.07亿元增加到33亿元,年均增长8.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44359元、26800元提高到63938元、40281元,年均分别增长7.6%、8.5%。

  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3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16家;入围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建成投用T2航站楼,龙湾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跻身千万级行列;温医大附二医总院、口腔医院和眼谷超级眼视光医院建成投用;实现温州首个“世界500强”企业、龙湾上市企业从零到两家、首个超5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落地、首个省级境外合作区等历史性突破。

  “科创高地”地位进一步凸显

  温州高新区全国排名大幅跨越到80位,成功迈进全国前50%;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北斗产业基地、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高能级科创平台陆续挂牌运营;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213家、111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实现翻倍,提升至64.6%;高端人才总数居全市首位;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2.8%,首次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累计实施59个城中村整村(区块)和24个旧工业区拆迁改造,腾出土地超1.45万亩;拆除违法建筑734.4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项目34个、24812套,竣工验收28个、11335套;建设小微企业园10个,解决735家小微企业发展空间问题;甬台温高速复线、330国道、瓯海大道东延及枢纽集散系统等重大交通项目实现通车,打通断头路21条;全区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到10.4%;率全省之先谋划建设“未来城区”。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排水管网整治项目,全面完成195个劣Ⅴ类水体剿劣销号;创成“清三河”达标县,四夺省治水工作最高荣誉“大禹鼎”;治理污染地块470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均跃升至100%,获评省级分类工作优秀区;新增城区绿地259.9公顷、游园18个、绿道38.9公里,获评省级绿化美化示范路4条、优质公园2个、园林式居住区(单位)4个。

  群众获得感切实增强

  创成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区,新建成投用学校20所,新增校舍面积超26万平方米;创成全国健康促进区,市区东部医疗康养中心建设实施重点项目35个,完成投资52亿元;省级体育强区创建通过复评,人均体育场地达到2.41平方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每千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57张;区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创成省级食品安全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警情年均降幅达12%,连续四年获得省“平安区”称号。

  2020年成绩单

  担当作为 实现“两战赢”

  仅用29天实现本地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归零,46天实现确诊病例全清零;服务21批次境外临时航班;建立集中隔离点25个,投用独立隔离病房39个;为企业兑现奖补资金8.67亿元、减负超32亿元;新增各类贷款超200亿元,无还本续贷突破7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5%;成功举办汽车节、“龙湾有货”云购展等活动,吾悦广场满铺开业,“龙湾消费券”撬动市场消费超6亿元。

  危为机 推进动能转换

  招引落地省“152”工程项目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个、总部回归项目5个,实现到位内资51.5亿元、回归税收9亿元;超5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大唐5G全球创新中心落地开工,“六重清单”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成功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省“隐形冠军”1家,新增上市报会企业3家、股份制公司10家、“小升规”76家、“限下转限上”54家;新增智能化改造企业120家、上云企业1089家;入选省政府数字经济专项督查激励名单,获批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成全市首个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20.7%;新增“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8家,主导制订“浙江制造”标准7个,参与国家、行业、团体、地方标准制修订15个;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72亿元、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1800亿元;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纳入国家级项目,永兴创成省级稻蔬特色农业强镇,建成市级美丽田园2个、“瓯越鲜风”基地4个。

  创新创业 构筑创新体系

  全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创新指数位列全省第六、蝉联全市第一;“中国·眼谷”中央孵化园顺利开园,入驻上市背景企业9家、“世界500强”背景企业6家,招引项目57个;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大楼建成投用,科思研究院、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2个高能级平台签约落地,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创业服务中心连续第5次评为国家级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举办6场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活动;文昌创客小镇获批创建省级特色小镇;新增雏鹰企业2家、瞪羚企业4家;引入领军型人才11名,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6支,新增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93名,温大新材院晋升为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温州科技金融中心集聚各类创投基金41支、38.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4亿元;建成上海科创飞地嘉定菊园科创园,设立温州高新区龙港分园。

  统筹协调 提升城区品质

  实施“大建大美”项目67个,投资111.73亿元,富春未来社区加快建设,南洋未来社区启动前期,“龙湾第一高楼”超高层项目顺利摘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5.7万平方米;环山东路、龙瑶大道建成通车,瓯江路东延、温州大道东延等稳步推进,金丽温高速东延、通海大道西段、永昌路等实现开工;新增公共停车位2208个;建设铁塔通信基站480个、5G基站990个;完成土地清零项目119个、7694亩,垦造耕地952亩,实现1212亩经营性用地有序出让;重污染企业关停淘汰379家、规范提升228家;建成“污水零直排区”街道2个、工业园区3个、生活小区89个,瑶溪河创成省级美丽河湖;创成全省首个垃圾分类“无桶村”,生活垃圾处理量同比下降23.9%。

  提优补短 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达77.7%;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53亿元;新开工学校5所、建成6所、投用4所,设立教育专项资金1亿元;高考成绩稳中有升,中考成绩实现全市13连冠,小学教育质量检测成绩位居全市前列;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查,启动建设龙一医新院;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49岁;启动建设未来康养智城;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建成实践基地1家、服务机构5家、托位200个;七彩运动休闲田园入选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率全省之先出台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实施办法;全力巩固“无欠薪区”创建成果。

  改革转型 强化政府治理

  逐条落实“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34条新清单任务;机关内跑网办平台上线42家单位、377个事项;高质量完成2个市级“一件事”试点;率全省之先打造“专品标”赋能云平台、创新实施预售商品房预告抵押登记新模式;区图书馆入选全省十大公共服务大提升项目,建成政务服务驿站3个;建立涉重点投资、招商引资等领域代办项目库,组建代办队伍103人;开设长三角一体化“一网通办”窗口,成功办理食品经营“全省通办”首个许可证;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6.7%和37.5%;“共享助调”模式获评省级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入选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全国试点,政府债务“降本减负”创新做法获评全省争先创优“最佳实践”案例;行政案件总数与败诉率实现双下降,顺利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

  2021年新目标

  聚力推进疫情防控交出新答卷

  持续深化“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管理;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升院感防控、核酸检测、监测预警能力;实现新冠肺炎疫苗应接尽接、愿接尽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聚力推进创新发展跨上新台阶

  ■提升科创平台能级

  统筹推进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会战”和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推动温州高新区排名朝着全国前40%目标迈进;主动承接瓯江实验室建设;推进图盛电力生态园等5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大唐5G全球创新中心一期;提能造峰高能级平台2家以上;办好新一届青科会,开工建设青科城启动区;加快文昌创客小镇整体环境改造、产业项目植入。

  ■加速新兴产业集聚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依托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快培育晨泰科技等数字经济企业;新建5G基站500个,打造5G场景应用2个;提速建设伟明环保产业园、瑞浦能源锂电池二期等重点项目;加速建设“中国·眼谷”,落地科创项目40个,累计注册眼健康企业100家以上。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家、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个以上,力争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7%以上,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认定“卡脖子”项目2个以上;新增发明专利350个以上;力争新引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80名、高水平创新团队4支以上。

  聚力推进民营经济焕发新活力

  ■持续深化“两个健康”

  制定2021版新清单,高标准推进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和十大品牌落地;探索个人破产制度改革,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落实企业降本减负措施,及时兑现涉企优惠政策;推动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深化企业家训练营、“雏鹰”培养、“青蓝新学”等计划,开展“亲企业部门评比”活动,投用“龙商家园”。

  ■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

  力争获批工业强县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00个以上,新增上云企业600家;力争新增上市报会企业1家以上、“专精特新”培育企业170家,净增“小升规”30家;亩均税收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长9%以上;深化“十园千企”工程,力争入园企业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上。

  ■着力壮大现代服务业

  实施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举办汽车节、阀门展、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活动;全年培育“限下转限上”40家以上;新增税收亿元楼1幢以上;加快构建服务双循环物流体系,启动建设信息枢纽港;争创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

  聚力推进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以更实举措提升改革成效

  谋划建设政务服务智能驿站;加快实现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创新“信用+”治理机制;扎实推进“智慧监察·阳光支付”系统提质扩容试点;深化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全面推广“三资”智慧平台。

  ■以更高水平激发开放活力

  鼓励更多龙湾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全速驱动外贸稳增快转,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8%以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上海嘉定菊园新区飞地互建、科创资源共享;加强“双龙”区域战略合作。

  ■以更大力度推进招大引强

  力争10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实现突破,全年招引到位内资52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全年招引总部回归企业4家、回归税收5亿元以上;推动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个、省“152”项目3个以上;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

  聚力推进城市能级实现新提升

  ■深入实施精建精美

  着力打造“未来城区”,推进富春社区,开工建设南洋社区,谋划开发状元南单元板块;开工“大建大美”项目34个、完工27个,确保建成亚运文化公园、宝龙广场等项目;启动建设“云上智城”;谋划建设寺前街、宁村、永昌堡等特色街区;改造民房110万平方米以上,完工、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各3个;大力推进东片排洪、海塘“安澜工程”等水利设施建设。

  ■加速完善交通骨架

  深化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前期,开工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启动甬台温拓宽工程,加快实施金丽温高速东延等项目;建成温州大道东延、围垦路等道路,开工机场大道东延、环山北路二期等项目,推进瓯江路东延、通海大道西段、永昌路等道路建设,打通雁荡中路、兴区路等6条断头路;新建四好农村路2条、改造提升3.7公里、大中修11公里;加快建设市域铁路S2线,提升浙南科技城、空港新区交通枢纽功能。

  ■着力优化生态环境

  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创成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奋力再夺“大禹鼎”银鼎;力争创成省级“无废城市”;打造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省级6个、市级8个以上;突出抓好“一廊三通道九区域”环境治理;加强智慧城管应用。

  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斩获新成果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和市级田园综合体;开展“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启动粮食加工用地项目建设;实现生猪产能5万头目标;新增“瓯越鲜风”基地1个;培育150名新型职业农民。

  ■全力建设美丽乡村

  持续提升空港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全面建设环大罗山(永中)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新建新时代美丽乡村4个;力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亿元以上。

  ■协同推进城乡发展

  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引导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加强村社组织民主管理和“头雁队伍”建设;打造龙湾—苍南山海协作升级版。

  聚力推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建设温州东部“未来教育”创新区

  加快推动与国科大、北师大、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战略合作,建成上海世外国际学校、温州状元中学、区二小龙江校区;深化“初中强校”“小学精品”工程;新投用幼儿园9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55%以上;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校长联盟创建成果。

  ■建设高水平“健康龙湾”

  建成蒲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开工建设怡宁康养中心、永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基地);新增婴幼儿照护机构3家、托位90个;促进龙一医、温医大附一医深度合作;推进中医专科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项目。

  ■提升文化体育软实力

  推进和合文化研学基地建设,全面开展民俗过节看龙湾活动;力争创成中华诗词之乡;新增文化礼堂4家、城市书房1家以上;实现温州奥体中心二期主体育场竣工验收。

  ■切实强化社会保障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深化“真爱到家”社会救助品牌,推进“爱心龙湾·点亮梦想”困难群众帮扶项目;新增示范型儿童之家5家以上;全力推进养老智慧监管平台等项目建设;安置房项目开工10000套以上、交付4000套以上;深化军民融合发展。

  聚力推进县域治理取得新进展

  ■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管控

  组织开展“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大会战;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严打整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犯罪行为;全力实施第二轮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应急云”平台和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建设;确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前两年平均数下降20%以上;持续推进“智能阳光厨房”建设和放心市场创建。

  ■坚持不懈抓好社会治理

  大力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实施“城市大管家一体化”模式;推进智慧安防小区、避灾安置场所等项目,提速街道、村社两级综治工作中心实体化标准化建设;做好“八五”普法工作;继续推进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规范提升,实现街道分中心全覆盖;打好“平安夺金主动战”。

  展望“十四五” 开创崭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龙湾将进入新发展格局构建窗口期、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期、城市全新蝶变关键期、改革系统集成深化期、区域现代治理迭代期。龙湾要加快建设“未来城区”,全力打造浙南科创新城、温州产业新城、东部枢纽新城、国际开放新城、滨海幸福新城,全面打响“新中心·大未来”城区品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2025年,区本级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0000元、58500元,年均分别增长7%、7.5%;确保科创实力更强劲、产业发展更协调、城区品质更优化、生态环境更和谐、智治体系更完善、未来生活更美好,成为引领温州大都市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坚持区域统筹 建设“未来城区”

  着力构建温州东部新城“一核引领,两翼拓展,全域未来”发展格局;推进未来社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未来校区、未来景区“五区”联动;高效开展城中村改造和历年攻坚村“清零”;精细化管控城市风貌,打造城市地标。

  坚持创新驱动 打造浙南科创新城

  大力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加快布局创新链、强化要素链、提升服务链;着力构建“两区一廊一城一室”科创格局;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8%左右;实施“罗峰领雁”“家燕归巢”等计划优化引才留才环境;系统构建全生命周期创新链,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格局形成。

  持转型发展 打造温州产业新城

  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深化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工业互联网;扩大“亩均论英雄”覆盖面,培育一批省市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做强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建成环大罗山休闲文化旅游示范带;增强大型商业综合体辐射能级,谋划特色街区,鼓励发展夜间经济;打造航空商贸物流园,发展临空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持体系建设。

  坚持交通支撑 打造东部枢纽新城

  启动机场三期扩建;配合建设杭温高铁、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M2线,建成投用市域铁路S2线;建成金丽温高速东延、永昌路等项目,加速推进沿江快速路龙湾段、滨海大道快速路、瓯江路东延等项目;继续织密四好农村路,畅通交通微循环。

  坚持改革开放 打造国际开放新城

  主动融入“双循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五城五高地”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纵深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升级版,落实落细“放管服”改革;建设“城市大脑”,着力打造“掌上办事之区”“掌上办公之区”“整体智治示范区”。

  坚持民生为本 打造滨海幸福新城

  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打造市区东部医疗康养中心;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建成奥体小镇,创成省级体育现代化区;推动社保医保、公积金扩面提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就业稳定;加快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打造公园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区。

[编辑: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