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生活资讯 -> 正文

蒸饼犹能十字裂 馄饨那得五般来

2020年03月20日 15:35:35来源:雕龙学堂

  请输入图片描述

  馄饨

  馄饨担“笃、笃、笃”的敲梆声和馄饨汤的香气弥漫在很多永强人的童年记忆中,魂牵梦萦,挥之不去……我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小时候猜过的一个馄饨担谜语:

  一株毛竹起三间,起得三间自担担;

  前头有个烧汤佬,后面有座七平山。

  一头是食柜,装着皮馅、包好的馄饨、佐料和碗盏;一头是铁镬木柴和汤水;中间一根扁担,挑在肩上行走。就这么简便,却成就了一个完整的镬灶间。如此精巧绝伦的馄饨担。其发明专利据说来源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他在考察黄山时,饱尝饥饿之苦,从木匠师傅装满斧、锯、凿、锤等工具的担子上获得启发,设制出一种集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于一挑的“游山具”,随时随地均可自制饮食,保证了他重游黄山的圆满成功。

  那时没有“快餐店”,没有“披萨”,也没有“肯德基”与“麦当劳”。馄饨担就成了居民最方便的点心和快餐。它应该是永强人心目中早年深夜食堂的雏形。

  以敲竹梆代替吆喝,这个习俗的发明者不知是谁。“笃、笃、笃”的敲梆声,清脆而悠长,如同一支风情曲,透过微风由远至近,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听着敲绑声,耳边就自然回响着一首《吃馄饨》的童谣:

  请输入图片描述

    馄饨虽是小吃,却也大有来历。宋程大昌在《演繁露》中说:世言馄饨,是虏中浑沌氏为之。”《燕京岁时记》中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古人认为冬至后阳气上升呈祥,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冬至郊天”大典,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实际上“浑沌”与“馄饨”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由此二说,未必可信。不过我们知道馄饨历史悠久,无分南北到处都有。西南有“抄手”,华南有“云吞”,福建有“扁食”,湖北有“包面”,江西有“清汤”,名目怪异,实物可又全国普及,通称馄饨。清杨静亭在《同治都门纪略》中有赞誉致美斋馄饨的打油诗:

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

  请输入图片描述

  汤清润吻休嫌淡,咽来方知滋味长。

  在温州城底最有名的是长人馄饨。在永强当属永中寺前街北头桥学林馄饨。它是龙湾青山村的娄学林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已是百年老店。采用上白面粉制成的馄饨皮薄如蝉翼;馅心用当天宰杀的猪后腿瘦肉剁成。具有汤清、皮薄、肉鲜、味美四大特色。又加上翠绿诱人的葱花、红黄色的蛋丝、黑紫色的紫菜等做浇头,秀色可餐,汤清见底,香气扑鼻。店主人有一个惯例,规定每碗共八只馄饨,四大四小,其中四只大的放在上面。还规定一镬汤只烧一碗馄饨,即使生意忙不过来,也从不破例。一天一般就烧五六十碗馄饨,如果到了下午4点钟,馄饨皮用完了,就会提早关门休息。因其价廉物美,做工考究到近乎苛刻,蜚声遐迩。永强人总喜欢来这里,吃上一碗馄饨,回忆回忆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温州邻近各县的人都慕名而来,吃上一碗馄饨,见证见证传奇。一些人还专程打车过来,车费可比一碗馄饨钱贵多了。

  我大致在七八岁时,大舅舅带我去温州城底玩了一圈,后来在永中终点站下车,顺路带我到北头桥学林馄饨店吃上一碗正宗的学林馄饨。吸一口馄饨中饱满的汤汁,含在嘴里细细品味。汤汁在舌头上来回滚动着,刺激着味蕾,整个嘴巴弥漫着香味,忍不住再吸一口。细细咀嚼着肉馅,唇齿间充溢着肉香。觉得这是平生最好吃的佳肴了。

  永强人有吃夜厨的习惯。夜深,月明,饿得咕咕叫。只要“笃、笃、笃”一响,吃客们闻声而动,现煮现吃。尤其在漫漫冬夜,要上一碗馄饨,就着担前摇曳的灯光里,享受着舌尖上的美味。

  永强人讲东西“薄”,爱说“和馄饨皮一色”。讲馄饨皮呢,有“映灯光”三个字,这三个字让外地人感觉奇怪。不过,如果吃到一碗地道的温州馄饨,看看那一只只的馄饨,穿着半透明的一层皮,映着香喷喷的一身肉,就知道其中原委了。

  过去几年,我总是HOLD不住馄饨的诱惑,忍不住跑到馄饨店里饱餐一顿,当夜厨。那皮、那馅、那汤,一点点,一丝丝,都戳中了内心的柔软处,不轻不重,恰好到嘴角。

  这些年,我也去过不少地方。每到一处,总会找一家馄饨店吃上一碗馄饨。北京的馄饨形同饺子,皮厚馅少;上海的馄饨含碱过多,味同嚼蜡;宁波的馄饨没浇头,不知滋味;香港的馄饨,虽馅不多,怎么吃也吃不出馄饨的味道来。总觉得不如老家的馄饨好吃。

  如今,各种烧烤、排挡、私家菜等涌现,永强人吃夜厨消遣的地方可选择性很多。同时,各种馄饨实体店也遍地开花。有些人家去超市或菜场买一些馄饨皮,自己剁馅包馄饨当早餐或“接力”。挤压了馄饨担生存的空间。挑担子的馄饨人,馄饨担,敲梆声,同岁月一并流走了。

  食物对于人的记忆,不仅停留于舌尖,吃食物时的附加情感更容易在回忆里发酵。人们怀念的不仅是食物,更有一份对儿时的追忆。至今,我总是觉得七八岁那时吃过的那碗馄饨,是天下最好吃的馄饨。

馄饨美味,回忆更香。

  作者:王勤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理事,龙湾作家协会主席 

  简介:世务农,乡下娃;打过工,一路爬;躺中枪,受过罚;敲键盘,泡书吧;撰专集,装儒雅;听鸟鸣,煮茗茶;对青山,举流霞。圣贤岂殊途,人事有穷达。接地气,访民间;览姿态,铸铁肩;赏丰韵,披赤胆;踏名川,学青莲;怀慈悲,种蓝田;千千结,付笔尖。问予何故独安然,心寄空澄天地宽。

[编辑: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