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一位B超医生的援川日记

2018年11月16日 09:11:33来源:龙湾新闻网

  7月24日

  一大早,我告别家人,登上了飞往四川阿坝的飞机。3小时后,飞机缓缓降落在四川阿坝红原机场,当接机人员为我们一行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时,我意识到自己的援川之旅正式开启了。

  我帮扶的藏医院在壤塘县。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3298米,为藏族聚居区,是阿坝州最偏僻、最闭塞、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重点扶贫县。我们从红原县城驱车,一路翻山越岭,历时6小时到达壤塘县。由于高原反应,当晚我迟迟无法入睡,通过吸氧、喝红景天口服液勉强应付了一晚。

  8月1日

  来到壤塘县已经一周了,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高原气候。

  通过观察,我发现这里老年病人多,非常需要心脏血管超声检查,但我帮扶的藏医院开展的超声项目特别少,更别说心脏血管超声检查了。于是我白天上班,晚上就熬夜制作心脏超声PPT课件,之后花了5节课的时间,对科室人员进行了理论和操作培训。目前科内人员已经掌握了心脏常规切面基本手法及初步的理论知识,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超医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月1日

  我常常对自己说:如果教不会当地的B超医生独立操作,当我走了,一切都停滞,那我来援川的意义是什么?所以,这段时间,我一直坚持讲课和操作带教。现在,藏医院的超声科同事已经能在我的指导下,开展心脏、血管、甲状腺、乳腺超声检查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大大方便了临床检查需要。

  10月30日

  壤塘县有三停:停水、停电、停网。今晚,壤塘县又停电了,我只好到县城的一家网吧同家人视频聊天报平安。这几天下乡义诊,山区没有信号,我尽量晚上回来向家里人报个平安。藏区的辛苦、艰险,我可以一笑而过,但内心最愧对的是刚满6个月的小儿子和正在上五年级的大儿子。每次接到大儿子从家乡打来的电话,我的心情都复杂而纠结。

  爱人是医院一名文员,平时工作忙碌又辛苦,我援藏的这段时间,照顾孩子和老人的责任就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孩子夜里发烧了,爱人独自一人抱着孩子去医院看病、挂点滴,等到孩子恢复健康了才告诉我,怕我在外面担心无法安心工作。有朋友问我:援川最难的是什么?我回答说:最难的不是条件的艰苦,是对亲人的思念,是七尺男儿面对家庭的担当却无法去担当。

  10月20日

  除了医院的工作外,我主动请缨参与精准扶贫义诊。

  今天,我们要去鱼托村义诊,这也是义诊的第一个村。经过2个小时的山路颠簸,义诊队终于抵达了鱼托村村民活动中心。听说有医生来义诊,藏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聚集到义诊点。

  19岁的桑尕姐是我今天碰到的一个特殊的病例。桑尕姐感觉上腹部轻微胀痛已经有几个月了,但因为鱼托村地处偏远,家庭条件又困难,她一直没到医院检查。我帮她做了B超,发现肝右叶肝包囊虫69mmx70mm,询问得知她有生吃牦牛肉、喝生水的习惯,于是我耐心地对她进行肝包囊肿防控知识宣教,同时联系义诊队中的疾控人员,给桑尕姐采血检测,让她可以享受国家对藏区肝包囊虫病免费治疗政策。我还给她留下电话号码,便于随访联系。

  今天的义诊,一直从上午持续到下午两点才结束。虽然很累,中饭也顾不上吃,但能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感觉内心很充实,也是从医生涯难得的经历。

  11月3日

  今天下乡义诊,我们遇到了非常惊险的一幕。

  早晨,我们一行人开车前往蒲西村。壤塘县境内多为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泥石流、塌方、滑坡时有发生,再加上近期持续降雪,部分路段出现冰冻现象,所以一路上,我们都提心吊胆。

  车行了约半小时,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黑影,仔细一看是一辆大货车占着我们的车道超车,我赶紧提醒司机。这条公路是双向行驶公路,但宽度仅容两辆车并排行驶。迎面而来的是大货车,右侧是杜柯河,司机李伟赶紧变道,货车司机也急忙打方向盘。我想这下完了,要么撞上,要么翻到河里。全车的人估计和我一样的想法,有人甚至吓得高声尖叫。所幸,幸运之神眷顾,我们的车险险地避开了大货车,当两辆车只差几公分擦身而过时,我们全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虽然惊魂未定,但浦西村的村民在等我们,所以稍事调整,我们很快又上路了。

  11月11日

  来壤塘县已经110天了,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海拔和气候,熟悉了藏医院的角角落落,也熟悉了壤塘县的许多村落。我曾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村民义诊;曾在看诊路上惊心动魄地经过冰冻的盘山公路;曾在零下15摄氏度的夜里,披着军大衣准备教学课件……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我也收获了很多的感动,这些都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体验。

  援川的时间还剩下一年三个月,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发挥自己所长,为藏族同胞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油,海峰!

  何海峰

  7月下旬,温州市第一批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赴四川省阿坝州工作,为期一年半。在这批专业技术人才中,有一位来自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何海峰,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入川百天以来的点点滴滴。

[编辑: 孙晓敏 ]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