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吴汇头千年楷模 赵宋朝一代名臣(下)

2019年05月16日 09:32:14来源:龙湾新闻网

  郑福云

  四、吴表臣的司法实践和组织路线

  吴表臣于北宋徽宗大观三年登进士第后,直擢为通州司理,即担任刑狱审理,勘查,判决的官员。不久,发生了一件让吴表臣初显果敢才干,不畏权贵,依法判决的清官品格的事情。通州府一个武官在市场上买得一婢女,作为家仆。不想一个叫盛章的通州官吏也中意这个婢女,叫武官出让,武官不予理睬。盛章一怒之下,指使手下爪牙诬告武官强夺民女,将其抓进监狱。此案到了表臣手里,审查了武官和婢女。婢女如实口供事情始末,吴表臣正欲判定武官无罪,按先来后到的约定俗成惯例,婢女理归武官。有属下官吏耳语禀告:“知有盛侍制乎?”“盛章者,朱勔党也!”吴表臣当然了解朱勔,乃是秦桧集团的重要人物,朝野称“六贼”之一,一贯气焰嚣张,骄横跋扈,有恃无恐的邪恶之人。但表臣权衡再三,还是秉公办案,依法判决武官无罪释放,恢复原职。

  在朝廷担任监察御史期间,遇上了侍御史沈与求被罢官贬出京城的案件。事情原委是:有一个高宗近侍(也可说是太监)受蔡京、王黼指使向高帝推荐一个官吏,让高宗提拔重用。侍制史沈与求责无旁贷,要求公布这个官吏的名字,让朝廷公议评论。当得知这个人是蔡、王集团中的猥琐小人时,沈与求当众贬斥谴责这人的一贯丑恶言行。这事匿得蔡、王及吏部当事人的不满,他们利用其他事情为借口,罢免了沈与求的言官职位。作为监察御史的吴表臣挺身而去,仗义执法而争曰:“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雍蔽、杜姦奸,若咎其切直而黜之,后谁敢言,非国家之福也,请还与求以开言路。”高宗深许表臣谠直议论,下诏沈与求官复原职并嘉奖。

  绍兴二月八日,侍御史江跻奏本高宗,言给事中胡安国不能胜任其职,求罢去。高宗没有直接采纳江跻意见。后征求吴表臣意见,表臣言“安国扶疾见君,亦欲行其所学,今无故罪去,非利以天下也。”替胡安国辩护,告高宗胡安国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尽平生所学报效国家,是一个良臣,若少有疏忽出现政事失误仍以告诫为宜,不可无大过就罢其官。帝深许表臣的言论,胡安国得以保留给事中一职。同年同月,还是江跻弹劾前宰相朱胜非都督江淮军马不能胜任,误失军机,请罢去。还是吴表臣向高宗进言:“胜非任前敌指挥,胜多败少,虽有败绩但仍以胜回,屡败屡战而终胜不足奇。朱都督不可罢。”最后,朱胜非以更大战果回报吴表臣,报效朝代。

  五、吴表臣的国防方略

  吴表臣在担任右正言期间,高宗还有发奋图强的初衷,曾召集台谏等大臣朝议国防事项,表臣乘机提出“措置上流以张形声势,安辑淮甸以立藩蔽,择民兵以守险阻,集海船以备不虞”的国防方略。南宋建都临安,长江是当然的天险屏障,在长江上游屯兵貯粮草,演练军士正是向敌宣示抗日决心的高明决策。巩固淮旬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显然是符合地理、战事形势的举措。还提出军民结合,用民兵来补充兵员不足的前进理论,是具有超前的战略家的思想和眼光的。同时,还提出了在海上操练水军的战略部署,水军若能绕海路北上,可直捣金兵老巢,实是最具大局观的一招棋。满朝文武臣工无不为表臣的论述所折服,高宗频频首肯其言。后来,表臣提出的方略多数被采纳颁布实施,也曾有一度抗战形势大好,军民士气大增,局部战役也获得一定胜果。

  面临金兵日益鲸吞蚕食之势,高宗曾也欲有所作为,但苦于无统兵之将帅,日夜焦虑,又不敢破格提拔基层出身的青年才俊。吴表臣引经据典,列举古人不拘一格举人才带来的全新局面。言“唐(代),萧复言德宗,陈少游任兼将相,首败臣节,韦皋幕府下僚,独建忠义,以皋代少游镇淮南。善恶著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初不以皋名贱官卑为疑。今取忠义不屈有已试之验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扞御方略,卑贱者也可担大任建大功的应验例子来说服高宗下决心提拔了陈敏等十数人。他们后来都经过实战磨炼,成了抗金名将。高宗曾向表臣曰:“卿言验矣,藉卿之力多矣。”

  六、吴表臣治平之道

  南宋建朝初期,赵构尚有富国强兵的宏远理想,曾“诏有官陈裕国缓兵之策。”表臣早有此类政见,平日多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拟定,成竹在胸。当朝“条十事以献”,曰:“蠲税役以垦闲田,汰懦卒以省兵费,罢添差以澄冗员,停度牒以蕃生齿,拘佃以防干没,委计臣以制邦用,奖有功以厉将帅,招方手以存旧籍,严和买以绝弊倖,简法令以息疮痍。”以上“十条”深刻揭露当时国家、社会存在种种弊端,其实也是造成北宋灭亡的症结所在。要想南宋痛改北宋前非,重振全民士气,必须实行彻底政治改革,这“十条”正是改革的总设计书。如果赵构真的能全面按这设计书规划的内容踏实地一条一条付诸实施,可以预见用不了三十年,南宋将迎来一个辉煌的“绍兴之治”,吴表臣也会获得一个南宋改革总设计师的美名。惜乎!以上“十条”有的实行了,有的被置之高阁,有的半途而废。从总的根源上来说,赵构不是一个文韬武略的雄主,而是一个苟且偷安的葸孱庸辈。以致吴表臣纵有经世纬国之宏漠大猷,终也壮志难酬,饮恨以终。

  绍兴七年八月,权礼部侍郎期间,表臣上书言:“科举校艺,诗赋取其文,策论取其用,二者诚不可偏也。然比年科举,或诗赋稍优,不复计策论之精粗,以致老诚实学之士,不能无遗漏之叹。欲望特降谕旨,今年秋试及将来省闱,其程文并须三场参考,若诗赋虽平而策论精博,亦不可遗。庶几四方学者知所向慕,不徒事于空文,皆有可用之实。”帝阅览奏本,赞其实用,并附言批曰:“文学、政事自是两科,诗赋止是文词,策论则须通知古今。所贵于学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专取文词,亦复何用。”这议后来得到落实贯彻,这段“君臣对”为凡南宋一朝的开科取士原则奠定了基调。

  七、吴表臣在今永中街道历代进士中的定位和影响

  据永中街道志研究统计,永中街道辖区内从北宋大观三年(1190)至清末,共考取进士29名。其中北宋、南宋9名,明朝17名,清3名。(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志(1940-2007)》P222)据笔者查阅吴汇头吴氏宗谱得知,吴表臣之子吴松年,于南宋绍兴年间赐同进士出身。上述考取进士应为30名,其中北宋、南宋10名。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这30多名进士中,吴汇头吴氏一族就占住8名。到此,吴氏家族始终不渝坚持的耕读传家信念终于绽开出绚丽夺目的花朵,结下的累累硕果令世人惊艳,令后人敬慕。端公在冥冥中一定能看到,他的孜孜追求终于得到丰厚回报。

  (永中街道)历代进士名言中吴表臣名列第二(其兄吴鼎臣名列第一,兄弟系北京大观三年同科进士),是永中街道历史上第一次考取进士的人之一。因此,吴表臣登进士第是开创永中街道士人获取进士功名的先河(即使从永嘉场范围来说,也是第二人。据《“永嘉场”地域文化研究》(浙工大方坚铭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P186)永嘉场(今瑶溪街道浃底村)叶温于元祐三年(1088)登进士第,曾任温州军州事、知州。吴表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吴表臣的成功,启发了永嘉场士人,让他们看到了即使在经济后进地区,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边缘地区,士人们只要努力进取,孜孜不倦地攻读,也有机会得以成就功名的。因而,在政治中心南移,南宋建都临安后,永中街道以致永嘉场士人登进士第的成功率大增,直至明代出现了井喷现象。于是,才有了浃底叶氏、吴渎(即吴汇头)吴氏、青山娄氏的崛起;以弘治九年王瓒榜眼及第、张璁正德十六年中进士、项乔嘉靖八年进士及第等人物的出现。到此,永嘉场高端人才呈现出规模效应,形成其颇其特色的地域文化,对温州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切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说其源头在吴表臣一点不为过,后世士人应该世代感念先驱人物、先贤楷模吴表臣。

  吴表臣身后,历代温州府志,永嘉县志对吴表臣的记述、研究不断深化,对其评价不断提升,对其历史影响的认识不断完善。万历《温州府志》卷四《祠祀志》载吴表臣入温州府乡贤祠和永嘉县乡贤祠。光绪《永嘉县志》卷七《学志乡贤祠》载吴表臣入永嘉县乡贤祠。

  《万历温州府志》评其“议论谠直,刚严鲠峭,不惑异说,不畏强御”。《景定建康志》卷三十八关于江防的论述:“大江之南,上自荆鄂,下至常润,其要紧处,不过七渡。下流最紧者,建康之宣化,镇江之瓜洲是也。当择官兵器械,以谨其防。”朝野评其勘查之详尽,大局观念之精当,论说之详备,效用之灵验非常人所可侔。

  纵览吴表臣公一生,少年时勤奋向学,饱读子史经集,历代兴替史实烂熟于心,修养成忠君报国的高远志向。在人生每个关口都把握住了机遇,直至晚年归故里,还自创“湛然之学”,为家族子孙学业、事业长盛不衰奠定了牢固基础。并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与乡里融洽相处,“自奉无异布衣时,乡论推其清约。”于绍兴廿年(1150)病逝,享年六十有七。表臣公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忠君爱国恤民,已做到鞠躬尽瘁。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光明磊落,不畏权贵,不亏布衣平民,一身浩然之气长留青史。后世士人读《宋史》,读《吴表臣传》,百感交集。假如赵构不存私心,有雪耻复国,迎还徽、钦两帝的宏愿;假如岳飞不蒙“莫须有”之冤喋血风波亭;假如奸臣、卖国贼秦桧不两度为相;假如主战派占了上风,全国军民慷慨共赴国难;凭着江南富饶财力,养精蓄锐,凭着武有岳飞、家泽、辛弃疾,文有吴表臣、赵鼎、陈瓘;金兵何所俱?南宋岂能灭亡?那么,就不会有元朝统治中原,奴役汉族人民百年之久,中国历史就会改写,吴表臣也将取得更高的历史成就。但是,历史无情,不允许有假如。后代士人盛念吴表臣,为吴表臣壮志未酬唏嘘不已,他们敬吴表臣之德,慕吴表臣之才,惜吴表臣之识,哀吴表臣之遇。笔者敬慕正仲公才德,欲一睹公之诗文风采,四处搜寻公之墨宝遗著两不得,真是遗憾不已。后经专家指点,在互联网上查到“《湛然居士集》——北京图书出版业——上、中、下三册——书册封面照片”等吉光片羽般信息,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往深处追寻。更有待吴氏后裔、专家学者进一步的挖掘钩沉。

  表臣公逝世后,备受哀荣。永嘉场士人、布衣百姓无比沉痛,为其默哀,停止红喜事节庆活动一日。出殡之日,温州府知州、永嘉县知县、永嘉场官员乡绅百人为其执绋扶柩,几千百姓为其披麻送丧。送丧队伍绵延一里,一路哀乐齐鸣,天为之低,云为之暗。送丧队伍直至黄岙山脚才依依舍别。表臣公墓葬茶山舜岙南柳村(今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南柳村)。据记载,墓园占地约1000平方米,有神道,有墓志铭,有墓道碑。墓志铭,墓道碑的撰文者,手书者今已难以查考(但必出于当朝名臣擘之手当无疑)。神道上翁仲、赑屃、石像生成列。移植高丈余松柏于墓园,使墓木成拱,浓荫匝地。墓园按唐朝旧制,坟丘中部有径三丈,高五丈的砖砌高台一座,底座为莲花须弥石雕。墓丘正面是高丈余的旨颁墓碑,上书“大宗吏部尚书吴表臣之墓”。经近千年的沧桑巨变,历年兵燹,墓道失守失修。不知何年,神道遭毁,翁仲石雕被窃运,以致墓丘倾圮,墓碑文被凿饰铲毁。吴氏后人葬先祖表臣公于茶山南柳,是因此地风水优异,坐北朝南,有大山可凭靠,有溪水绕墓而过道直通郡城,登高眺望,滚滚瓯江奔流不息,郡城楼宇历历在目,真是气象万千,物华天宝。南柳离吴汇头有廿几里山路,吴氏后人追念先祖,宁愿费工费力及翻山越岭,需花近全日跋涉,亦要葬表臣公于物华天宝之所在,一慰先人亡灵,二祈后世子孙事业有成,功名有份。

  现在墓园系瓯海区文保单位,于2002年重修,仅近100平方米面积,为传统椅子坟款式,分上下两坛。上坛为半圆形墓室,宽同下坛,半径仅约5米,方砖对角铺面,稍斜,内高外低。形式上按旧制,顶部为高出墓室的圆形土丘,正面高约0.95米,背面高约0.7米。花岗石围圈,圈沿叠出。下坛为祭坦,宽约6米,进深约4米。墓丘前立新刻墓志石碑,上书“宋吏部尚书吴公表臣墓”,高约2米。墓园背部高凸,中部嵌原墓志铭青石碑一通,高约1米,宽约0.6米,但碑文被后人磨平、铲毁,不知其人出于何旨,残忍或无知以致如此。碑上只依稀辨认出少数几字,如篆额中的“故”“臣”;前三行中的“天”“制”;序中“赐进士及第”“文”“备”“立”“道”“永嘉荆川”;正文中的“学易于经,终生死生”等等。

  吴氏后人仍有夙愿,早日恢复表臣公墓园宋代旧制,以慰表臣公在天之灵,以策子孙慕先贤遗志,使吴氏家族赓续绵延万世,发扬光大。

[编辑: 孙晓敏 ]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