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 -> 正文

专访市人大代表、著名鼓词艺术家陈忠达:温州鼓词如何传承与发扬

2019年02月20日 08:18:22来源:温州网

  

  陈忠达(左)接受见习记者尹恬然(右)、小主播刘丁丹(中)采访。记者王人望/摄

  

  温州著名鼓词艺术家陈忠达

  

  2017年,鹿城区曲艺家协会举办首期温州鼓词培训班,十几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学习

  温州网讯昨天是元宵佳节,在温州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鼓词里,就有着许多关于元宵节的唱段。

  众所周知,温州是中国的“鼓词之乡”。鼓词艺人一边轻快地敲击着牛筋琴,一边吟唱细腻温婉的瑞安腔,成了温州人的共同记忆。然而,因为各种原因,温州鼓词传承乏人,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对鼓词几乎是零接触。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变化:温州鼓词渐渐走进了许多中小学校园,让师生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传统艺术。

  记者昨邀请到市人大代表、著名鼓词艺术家陈忠达来到直播室,聊聊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及发扬。

  15岁接班家传鼓词艺术

  在唱词中感受诗情画意

  记者:陈老师您好,今天是元宵节,在鼓词的传统唱段里,是否有和元宵节相关的内容呢?

  陈忠达:温州鼓词中有许多讲述历史、人文故事的内容,其中许多故事以元宵节作为背景。在这些唱段里,你能听到过去元宵节时,东门如何张灯结彩,南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其中一句“皓月当空,普照天下”,将天上的明月与地上的灯光相映照,描绘出一番热闹的景象。

  记者:温州是中国的“鼓词之乡”。当初您是如何接触到温州鼓词并走上这条艺术之路的呢?

  陈忠达:我的父亲陈志雄是温州鼓词老一辈艺术家、温州陈派鼓词的开创者,在我15岁那年,他将我领进温州鼓词的大门。在他的熏陶下,我成了温州陈派鼓词的接班人。那时的我,一接触到温州鼓词,就在其中发现了乐趣,温州鼓词不但有唱,有讲,有念白,有伴奏,对一个人的形体、心智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是那一年,我立志要将温州鼓词学好、传承下去。

  鼓词兴衰更迭有隔代

  贴近民众赢得大舞台

  记者:随着当代文化与人们娱乐方式的变化,温州听鼓词的人越来越少,会唱的人或唱得好的人更是不多,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陈忠达:温州鼓词一路走来,经历了从兴到衰,再到现在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早些时候,鹿城区四城门以内,共有27家鼓词词场,比如西门、康乐坊等地都有鼓词表演的场所。但随着时光流逝,这些词场慢慢地消失了,许多从业者也相继转行。这就使得城里年轻人不太有机会接触到鼓词艺术,与老一辈之间出现了鸿沟,也让温州鼓词的传承发生“隔代”,有所脱节。在乡下,鼓词的听众也多数在50岁以上。

  温州鼓词已经有300多年历史,表演者既要演唱又要演奏。全中国有400多地方曲种,许多曲种都是唱奏分离,像温州鼓词这样历史悠久又富有特色的并不多见。所以,温州鼓词如果在中华民族文艺大花园中遭遇传承断代,是非常可惜的。

  记者:陈老师,一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下能够真正地继承与传播,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变革。近年来,您在温州鼓词创新方面,做过哪些工作呢?

  陈忠达:每一项艺术活动,如果老是停留在原地,就会被时代淘汰;如果将一门曲艺改得面目全非,也是十分失败的。所以如何恰到好处地进行改革,从而将温州鼓词发扬光大,是我们鼓词艺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找到一个方向:尊重观众的心理需求,演绎让更多民众喜闻乐见的鼓词作品,让鼓词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温州鼓词载誉颇丰,尤其在2014年及2016年的两届全国曲艺节上,相继斩获了国家曲艺最高奖“牡丹奖”,为温州鼓词走向全国打下基础,也赢得了业界口碑。这些荣誉,是对我们在鼓词的创新与改革方面所作工作的认可。

  开展“鼓词进校园”

  传统艺术代代相传

  记者:“鼓词进校园”目前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与反响呢?

  陈忠达:“鼓词进校园”是我们温州曲艺家协会的一个计划,如果这个计划能圆满实现,对于温州鼓词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2017年,我和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联办公室副主任潘超超,以及温州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市政协委员陈晨,3人一起商量,如何让温州鼓词和温州的小朋友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出了一个主意:给中小学的音乐老师开设鼓词培训班,让音乐老师们把鼓词带进学校的课堂,教给小朋友们。我们觉得,这比由我们鼓词艺人直接给小朋友们上课更有效果。

  在我们当时召集的12位音乐老师中,实验小学的周晓秋老师觉得鼓词既优雅又富有本地特色,就在所任教的实验小学将“鼓词进校园”这个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效果很好。

  我希望,“鼓词进校园”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让温州鼓词在更多中小学校园唱响。

  记者:根据您在两会上的议案,您觉得将来如何让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继承与发扬呢?

  陈忠达:过去温州鼓词被当做一门营生代代相传,我的父亲曾对我说:“你学好了,你才有饭吃!”现在,对于年轻一辈,学习鼓词的意义则不仅限于此,还有利于音乐素养的熏陶。

  为了让更多孩子接触温州鼓词,我今年的议案紧紧围绕“鼓词进校园”。我建议由政府更加重视这项传统艺术的传承,给予更多支持,和温州曲艺家协会共同努力,搭建平台,把鼓词送进更多校园,让小朋友们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学习温州鼓词,从而一代一代地薪火相传。

  来源:温州晚报

  见习记者:尹恬然

  本文转自:温州网66wz.com

[编辑: 张漫韵] 
分享到: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