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 -> 正文

温州激荡40年系列之二:温州发展的“双重奏”启示

2018年09月05日 10:23:27来源:浙江在线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温州实现由贫穷到温饱的巨大变化,这是温州的第一次创业;

  以南方谈话为开篇,温州中小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产业集群成为特色,温州人走遍全国,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巨大变化,这是温州的二次创业;

  以浙江省委“八八战略”为总纲,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温州努力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这是温州的第三次跨越阶段。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政府支持引导——温州的发展之路经历三次跨越,经历过的坎坷,总结出的经验,足以让世人感受和体会到一座城市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

  而这三次跨越中,温州既有“先行先试”的突破喜悦,也有“先跑先累”的成长烦恼。

  

  经过四十年的创业创新,温州已经变得富饶宜居。

   “先行先试”,从来都是改革的播种机

  一组跨越40年的数据,带我们速览温州经济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长到5453.2亿元,增长412倍,是浙江省第三个进入“GDP五千亿俱乐部”的城市;人均生产总值从238元提高到59306元,增长248倍;财政收入从1.35亿元提高到778.3亿元,增长575倍。而开启这些百倍增长数据大门的,正是一把名为“改革”的秘钥。

  “温州从来都是改革的播种机。”澎湃新闻副总编辑、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一直关注温州的发展。他总结,过去几十年里积淀下来的改革经验,不仅是温州的改革遗产,更为中国的改革发展道路提供借鉴。因此,只要中国改革还在路上,那么温州的经验就不会过时。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温州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从第一份个体户工商执照、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到第一个实行金融浮动利率改革、第一个跨国农业公司、第一个民间异地商会、第一个境外中华商城等,创造出众多令人刮目相看的“第一”,形成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先发性优势,创造了赫赫有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温州从一个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资源小市,逐步发展成为富裕发达的沿海经济大市,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

  “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温州按照中央“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实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创建海峡西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先后承担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民办教育改革、社会办医改革、民政综合改革等3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以社会力量办医为例,温州市社会办医签约项目已有62个,计划新增床位约8000张,累计完成投资29.82亿元,项目投资规模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陈国权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陈国权认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温州制度创新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众多发展模式中最成功一种发展模式,为浙江的繁荣,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为全国各地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起到了非常宝贵的示范作用。

  “先跑先累”,率先突破提供有益启示

  40年来,温州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还要背着包袱过河。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

  在温州个私经济大发展的80年代,敢闯敢干的温州人,不惧意识形态的种种压力,在争论中出名,在不争论中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家致富。在发展提高阶段,面对假冒骗、偷漏税等问题,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大力建设“信用温州”。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印发通知,明确温州等12个城市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温州民营经济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无序到有序,逐步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

  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温州经济发展,就跟一帮人在操场上跑步一样:温州率先起跑,几圈之后,其他地方才出发。在那个阶段,温州占得先机;但先跑就会先累,温州率先遭遇“成长的烦恼”,进入发展平台期,开启调整模式。

  在他看来,面对发展中的要素性、素质性、结构性矛盾,温州的调整需要换一把标尺。如果说过去是竞速,那么现在要在“高质量”上做文章。增速、总量这些指标数据固然重要,但温州现阶段需要把握着自己的节奏,稳中求进。而这些在遭遇“成长的烦恼”之后做出的探索,也为其他地方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这些年,温州的改革步子也确实迈得更稳、更准:温州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出一套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面对金融风险“局部先发”,温州通过区域金融综合改革、中小企业升级、科技创新驱动和落后产能淘汰等途径,有效地化解了区域金融风险,被认为是具有“民间资本风向标”意义的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45.9亿元,比年初下降20.6亿元。不良率从2014年最高峰时的4.69%到现在的1.57%,创6年来新低,使民营经济实现“率先突围”,为全国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率先探路。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温州人”这一独有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大流动中彰显自身的活力。胡宏伟认为,评判温州的改革发展状况,不能仅仅从地域上的温州去看待,还应该从温州人群的角度切入。浙江改革经历了“1980年代的温州模式,1990年的义乌经验,21世纪的杭州现象”,这三个阶段其实都与温州人息息相关。

  

  浙南科技城效果图

  如今的温州,在外温州人数量达200万,其中有68.8万名温籍华侨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创业,他们在外创业经商,创办了数万家企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达到几十万户,每年的销售收入达数千亿元,相当于温州之外还存在一个“温州”。

  温州人不断走出去,在新的空间里开花结果。温商在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全面布局境外工业园,已建成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全国拥有国家级境外园区最多的地级市。

  温州人不断雁归来,让丰富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回归”。通过“以民引外”“以外促民”“民外合璧”等利用外资创新举措,吸引法国施耐德、美国通用电气等世界级产业巨头开展合资合作,突破了自身发展的瓶颈,依托外资品牌效应进一步做强做大了民营企业。通过设立“一带一路”温商产业基金,依托全国温州总商会和温州异地商会平台,以商引商,引进了先进管理经验,引进了高级技术人才,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卓勇良

  浙江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卓勇良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温州通过自己的不懈探索和实践,破除发展中的难题。不管是经验也好,教训也好,不断地为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从而在发展中少走弯路、降低成本。

  本文转自:温州网66wz.com

[编辑: 张漫韵] 
分享到: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