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我与龙湾文联的第一个十年

2018年08月22日 14:37:01来源:温州日报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的文化大事记有奖征文

2010年1月,作者(右二)陪同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左二)游览洞头。余光中先生已于去年12月去世。 资料图片

  作者名片:

  龙湾文联首任主席

  关键词:

  龙湾文联

  曹凌云

  在瓯江入海口南岸,有一个城区叫龙湾,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宁馨儿。

  1999年10月,在龙湾工作的我奉命筹备成立龙湾区文联,而后在文联里工作了十余年,2010年深秋,当我要调离时,是那么的不舍。现在回首那些年,往事历历在目,我的内心充满着愉悦、温暖和美好。

  曾经的“文化沙漠”开始显现魅力

  1984年4月,国务院宣布温州为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温州市龙湾区,并在其境内规划建设“龙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龙湾出口工业区”。我1987年跟随父亲工作调动到龙湾求学时,见父亲所用的信封和信笺上,都印有“龙湾(开发)区”等字样。

  那时龙湾区区域不大,人口不多,文化工作更被说成“一片沙漠”。1999年,在我奉命筹备成立龙湾区文联之时,龙湾只有摄影和书画两个文艺协会。

  摄影协会是龙湾建区最早成立的文艺协会,书画协会队伍比较强大,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两个协会的作用,让他们共同参与文联的筹备工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法家王松龄先生,他中年中风,被病魔长期纠缠,却拖着病体为筹备文联奔走相告,寻找文艺人才。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许多文艺工作者虽然喜欢孤独,醉心文艺创作,却需要被认可,这也足见成立文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经过努力,龙湾区的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们走到了一起,组建了文学协会;音乐、舞蹈工作者和爱好者们走到了一起,组建了音舞协会。

  1999年11月12日,龙湾区文联顺利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至此,温州市11个县(市、区)都有了文联组织。

  2001年,温州市进行了区划调整,龙湾区地域扩大了,人口增多了,文艺队伍壮大了。龙湾地域文化丰富,可以做大文章,但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地域文化又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龙湾区文学、摄影、民间文艺等门类的文艺工作者们在文联的凝聚下,进行抢救性的工作,主要是把地域文化保存在书籍里,留于后世。我们首先把重点放在龙湾的老物件和老建筑上,算来花了3年时间;接着做龙湾的名人文化,算来也用了3年时间;后来又把重点放在龙湾的明代历史文化上。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举办的活动可以罗列一大串:项乔文化研讨会、张璁文化研讨会、王瓒文化研讨会、龙湾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首届温州·龙湾明代文化研讨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全国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龙湾,提出了一些“品牌效应”的观点,如“龙湾的明代文化是温州明代文化的中心与代表”。我们还出版了大量书籍,其书目也可以罗列一大串:《龙湾文化丛书》(五卷本)、《龙湾耕读文化》《龙湾老物件》《龙湾老建筑》《巍巍大家》《千年沉淀》《龙湾文献丛书》(五卷本)等等。这些书籍大多着眼于地域文化的事象记录与考究,以细致深入的民间调查,亲切而极具乡土气息的文字,丰富而珍贵的照片和图画,生动鲜明地展现了龙湾地域内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代表。

  龙湾文艺的魅力开始显现出来,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不仅是因为龙湾深厚的地域文化开始被挖掘和发扬,也是因为龙湾优秀艺术门类开始陆续发挥出强劲的作用。书法、美术作为龙湾文艺的排头兵,每年都有新的收获。

  精彩表演一次次让人赞叹

  2006年,由于会员队伍日益壮大,龙湾区的音乐协会、舞蹈协会从音舞协会里独立出来,朗诵学会也成立了。从此,龙湾的表演艺术蓬勃开展,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赞叹。

  2007年10月,龙湾区推出首届文化艺术节,举办“滨海之路”大型广场文艺晚会,以庆祝十七大召开和展现龙湾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们经过筹划,确定晚会分“龙的港湾”“龙的成长”“龙的腾飞”三个篇章。那次演出虽然伴随着绵绵秋雨,但每一个节目都很精彩。文化广场上黑压压的满是观众,有人说起码3万多人,也有说达到5万人,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龙湾区举办了以“龙湾的故事”为主题的文艺精品汇报演出。经过筹划,确定以“画、情、诗、意、歌、韵、颂”七幕来讴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演出的两个小时里,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喝彩声。很多观众不相信这是龙湾艺术工作者自编自排自导自演的节目,所有的演职员都是业余的。那一天是2008年12月19日,一个隆冬的日子,却显得那么热烈,我记住了这一天。

  同样让人难忘的是2009年初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龙湾的表演人才又一次组织编排《祖国颂·家乡情》。当时温州城正“甲流”肆虐,说实话,那时候我心情忐忑,充满了焦虑。离演出只有5天了,导演跟我说女子小组表演唱《龙湾,可爱的家乡》排练遇到了麻烦,节目的“指导”与小组唱的演员们闹起矛盾,主唱被气哭了。原因是“指导”认为这个节目是“表演唱”,就一定得“表演”,必须加入大量优美的舞蹈元素,而演员们认为自己是歌唱演员,应该把精力花费在唱好歌上,不应该用舞蹈演员的要求去苛求她们。我了解情况后支持“指导”的做法,不管是唱歌还是跳舞,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要努力把每一个节目都做得漂漂亮亮。导演与演员们做了思想沟通,我也与主唱交换了意见,目标一致起来,劲就使上来了。演出也再一次圆满成功。演员谢幕之后,许多观众不愿离开。我自然收到许多祝贺的电话和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说“龙湾的节目竟然与cctv节目相媲美,你们了不起。”

  冷雨中迎来了诗人和温暖

  2009年,龙湾区文联引来了成立10周年的日子。为自己的文联搞周年庆,龙湾文艺家们激情四溢,有文艺协会又提出邀请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前来讲座。文联10周年纪念大会和余光中先生的讲座时间选定在2010年1月12日。临近这个日子的前几天,温州阴雨连绵、寒气逼人。然而,余光中这个名字仿佛与阳光有不解之缘。在他来到温州的当夜,天气转晴,而后他在温州的7天,基本上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余老的讲座不同凡响,台下掌声一次次响起,他在台上讲得兴起时,还起身朗诵自己的诗作,手之舞之,那么的酣畅淋漓,打动人的心灵。

  和许多城市一样,温州也有太多喜欢余老的读者,考虑到余老的安全和为了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亲近温州的山山水水,我们无奈地保密了余老在温州的行程,甚至为避免一批“粉丝”的跟踪,两次临时改变行程。余老热爱山水,痴情山水,一路行来,先后游览了南雁荡山、北雁荡山、洞头和江心屿。置身大自然间,他时而吟唱诗词时而对天长啸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凝神不语时而连连赞叹时而仰望远方,游兴颇浓,逸趣横生,又时而做着笔记。

  余老回台湾一个月后,就寄来了他洋洋洒洒近万言的《雁山瓯水》,而且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手稿。我拜读了《雁山瓯水》,感叹大师出手就是与众不同,这无疑是一篇精美绝伦的散文。我马上把稿子交给《温州日报》副刊部,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了一个半版面发表,之后。《江南》杂志也要求发表这篇作品。

  “雁过留声”,我们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可以撸起袖子、迈开大步加油干,龙湾的文艺队伍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从最初的4个文艺协会到后来的12个文艺协会;从开始的200多位文艺工作者发展到后来的800多位文艺工作者。那些年里,我们紧张、繁忙却无比充实;那些年里,我疏忽了自己的写作,停笔十余年但没有遗憾。

  3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龙湾,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滨海城区,已经出现了异彩纷呈、活力十足的文艺生态。我亲眼看见了它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很多都化作了我的记忆。

  温州市文联联合主办

  温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联合承办

[编辑: 张漫韵]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