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龙湾要闻 -> 正文

12年来他用农民的语言 义务上党课

——记民间的红色传播潘锋
2017年10月27日 14:45:00来源:龙湾新闻网

  记者陈智慧

  人生如何才有意义,怎样才算富有?对潘锋来说,答案非常明确:做一名扎根基层的宣讲员,向老百姓传递党委、政府的好声音,和他们分享对人生的感悟。

  潘锋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是龙湾区农民诗社的会长,潘锋文化大礼堂的创办人。凭着自己对党的满腔热忱,12年来他开展各种宣讲880余次,足迹遍布机关部门、企业学校、乡镇街道、农村社区、部队大院,听众达8.5万人次。

潘锋在写书法。陈智慧 摄

  一次偶然办起农民诗社

  认识潘锋,是在一次全区的宣讲会上,从第一场的宣讲中就对这个老人充满好奇,他站上讲台,拿着话筒开讲后,就能吸引人,讲到高潮部分甚至会唱起歌,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一些枯燥、干涩的理论讲得分外生动。歌声、方言汇成的那场宣讲,时时传来群众的掌声和笑声。“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老头子。”我在心里想。

  再次见到他,还是在一场宣讲会上,面对一群机关干部,他依然热情洋溢,理论浅显易懂。会后,他和我聊起他的农民诗社,“你去我们那里看看,我们都欢迎你们年轻人过来指导我们的。”他很谦虚。也正是他的这份热情,让我产生了好奇,一群“泥腿子”能做出什么样的诗歌?

  采访的那天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刚走近位于棋盘村潘锋的家,就听到里面传来“哈哈哈”的笑声和叽叽喳喳的讨论声。

  潘锋少年习武,当过农民,办过企业,还喜好诗文。退休后赋闲在家,常和学生、朋友们玩玩温州南拳。2005年底的一天,几个拳友在聊天时问潘锋:“你是龙湾诗词协会的社员,身边的农民朋友又这么多,何不搞个农民诗社呢?”潘锋觉得这主意不错,果真就开始策划申办农民诗社了。

  诗社首先要有社员。潘锋来到村里,开始动员。“我是农民,书没读多少,还来作诗,不怕人笑话呀?”起初,潘锋大多听到的是这种回答,甚至有村民笑他不务正业。

  这时,潘锋想到了自己的拳友,还有在村里号召力最强的村支书。不出所料,在村支书和拳友的支持下,一些村民开始主动报名参加诗社,远近16个村的村支书也加入行列。2006年5月,龙湾区农民诗社成立,最初会员81人。而如今已经有300多人了。

  大部分社员入社前,不知韵律、平仄,有的甚至连拼音都不懂。潘锋、王锷等几个诗词功底较强的社员,就把自己掌握的诗词创作经验,编写成一本薄薄的《古诗词入门》手抄本,复印后发给社员。

  “我们这一帮老年人聚在一起,聊聊诗歌,以前大家都没做过诗,你看现在这些写得多好啊。”说着潘锋就拿出了他们的诗刊《广阔天地》给我看,一翻开就被一首诗歌吸引了:春泥着意能为墨,黄土随心可作仓。莫笑农民非学士,洋芋土豆一样香。谁说“泥腿子”做不出好诗歌,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反驳吗?

潘锋正在文化大礼堂里宣讲。陈智慧 摄

  紧随政策“泥腿子”也办起文化大礼堂

  2013年,当全市各地掀起文化礼堂建设热潮的时候,潘锋也搭上了这班顺风车,他把自己的老房子改造成了一个农民文化大礼堂。

  进门的墙上刷成白色,写上歌颂祖国的诗歌,进房间的走廊旁订上书架,放上各类书籍和他们诗社写的诗歌集,再进去就是他们的大讲坛了,道坦里摆满椅子凳子,对面一层楼的厅堂上挂上横幅。

  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有讲坛,有书画活动室,也有阅览室、户外活动场地。“文化礼堂要打造成百姓的精神家园,这个理念触动了我。”潘锋说,于是他自己出资出场地,也建个文化礼堂。

  可是怎么建呢?一连好几天,这位老人跑到附近社区村居的文化礼堂考察取经,跑到村民家里了解大家的需求。“文化礼堂不能少了我们自己的味道。”想到自己的诗社,潘锋决定以诗文为特色,布置一个“庭院文化礼堂”。

  《共筑中国梦》《伟大的母亲》《人生价值观》……一首首自创的诗歌,歌颂着党的政策、文化建设、孝亲道德等内容。潘锋用毛笔写下这些诗,贴到庭院、厅堂的墙壁上,作为礼堂的文化宣传廊。“那段时间,每天早上从6点写到下午5点,中午稍作休息。虽然挺累,但看到亲手打造的文化礼堂一点点像样起来,心里还是很高兴。”根据大家的意见,他把家里的客厅、书房、后院等空间都腾出来,改建成活动室、图书馆、讲坛等场所。整个改建过程,除了请油漆师傅刷墙,其他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动手。

  “庭院文化礼堂”正式开放后,附近的街坊村邻,村里的党员干部,甚至其他县闻名而来的“取经者”络绎不绝。礼堂“开张”第一个月,就迎来了1800多人。为了让礼堂更好地为大家享用,潘锋结合自身所长,开设了南拳武术学堂、书画学堂等多种项目,周周都安排活动。村民张少波说:“老潘的文化礼堂既帮大家锻炼身体,又作文化交流的阵地。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也增强了村民凝聚力。”

  从建立农民诗社到创办文化礼堂,12年来潘锋一直走在政策理论宣讲的路上。“不觉得累,我还会继续,能讲到几岁就几岁,在宣讲中我觉得特别快乐,特别激情。”

  这不,十九大刚闭幕,潘锋已经在准备怎么宣讲最新的知识了。“我们要紧跟步伐呀,这几年我去过农村、社区,也去过政府机关,还去过军队大院,虽然地方不同,但是大家学习的热情都很高的。”潘锋高兴的说。

  付出就有收获,如今方圆几里说起潘锋都会竖起大拇指。

[编辑: 陈静]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