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龙湾要闻 -> 正文

政协提案件件落地有声

140件委员提案办复完毕

2018年02月28日 10:02:48来源:龙湾新闻网

  龙湾新闻网讯(记者 王策 邵晨晨 陈桐)记者日前从龙湾区政协获悉,截至2017年底,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收到的140件提案已全部办复完毕。其中,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79件,占56.4%;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57件,占40.7%;因条件所限暂时不能解决或留作参考意见的4件,占2.9%,提案办理成效显著提升。

  据了解,2017年召开的龙湾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共提交提案191件,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立案167件,立案率87.4%,未立案的24件作为来信送有关单位参考。闭会后,经提案委再次审查,将内容和建议相近的提案进行并案处理,最终确定提案140件。龙湾区委、区政府领导在牵头重点提案的同时,更是参与到领办提案的专题协商工作中,对办理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促使承办单位确保提案工作领导有分工、日程有安排、质量有要求、落实有时限、责任有追究,有力推动了提案涉及问题全面有效解决。

  去年10件重点提案内容涉及“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产业转型升级、五水共治等方面,在各方的通力协作下,提案办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大拆大整”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在全市率先提出历史古建筑“就地保护、迁移保护、采集信息后拆取构建保存”的保护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龙湾历史文物,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大拆大整”现场 部门供图

  “大拆大整”从落实好政策走向过渡期社会管理

  “城中村改造速度快、规模大,但存在老人周转房缺少、农民安置房建设周期长等问题。一些拆后的土地没有得到及时开发,导致大拆大整和大建之间的不对称,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王成福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政府应该将“大拆大整”作为相当一段时间的持续性工作来抓,而不是“一阵风”,应该建立和完善防控拆除长效机制,将“大拆大整”的惠民政策做成群众的喜事,做成“香饽饽”!

  据了解,围绕政协委员王成福的提案,龙湾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区工务局)采取上门拜访、当面座谈、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政协委员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交流情况、彼此沟通、互联理解”的目的,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把办理过程变成与委员交流沟通的过程,努力实现“提”与“办”的双向良性互动,切实增强了委员对办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始终把城中村改造作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规划编制、健全政策体系、抓好项目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强势推进城中村改造。去年,该区启动实施永中上湾、下湾等24个整村(区块)改造项目,拆除旧房15629户290万平方米。去年全省‘三改一拆各县(市区)城中村改造完成情况居全省第二。”该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区工务局)负责人说,他们还专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和文保进行调查摸底,依法落实保护措施。目前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28处历史古建筑、门台等,分别通过原址保护、异地迁移保护和拆除构件等方式予以处置。

  当记者提到今年的两会时,王成福说:“今年的政协会议上,我主要提《关于加强拆迁过渡期社会管理的建议》。”他认为,随着“大拆大整、大建大美”进程的加快,“拆村建居”或“拆村并居”,已经成为一种波浪推进的常态。在越来越多的村民转为市民,村民委员会管理模式改为城镇居民委员会管理模式的同时,引发了基层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拆迁的过渡期,“暂时性”的失序,亟待规范管理。

空港新区开发建设场景 部门供图

  空港新区迈步大建设大发展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空港经济已成为一个新兴经济产业,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空港经济区在未来必将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空港新区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龙湾区政协委员叶绿绿在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加快温州空港新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近一年过去,提案落实情况如何?

  温州空港新区,是我市航空大都市建设的核心区,也是龙湾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为进一步加强临空优势的发挥和临空经济的带动效应。叶绿绿建议将空港新区由推动块状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首先,区政府应完善要素支撑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强化资金保障。其次,要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发展软环境,推进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切实提升新区服务功能。

  随着提案的交办,龙湾区围绕全面提升空港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多项工作。据悉,去年该区积极推进空港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道路3条,续建道路10条,建成道路6条。同时,在配套住房方面,预计今年6月将会建成3182套安心公寓,为园区企业员工解决住宿要求。在教育设施方面,已将温州空港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温州空港新区一幼建设项目纳入市、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此外,为完善空港新区内公共配套设施,该区还进一步对接社会医疗机构,不断提升园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通过优化公交线路,合理安排运能,改善园区出行服务,切实提升空港新区在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功能。

  “今年,我们将继续提升空港园区要素保障,加速空港经济全面发展。”空港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还将着力盘活土地资源,加强各类闲置土地处置,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益。依托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实施“人才栖息”工程,强化招才引智工作。通过新建永兴街道小微企业党群服务中心,增设空港片区行政审批分中心,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高效助推项目建设,再掀空港新区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助推龙湾经济转型发展。

文物迁移保护安置现场 周凌慧/摄

  龙湾古文物保护工作见成效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城市改造中,频频出现毁坏文物、破坏历史文化遗存的事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了老百姓的热议话题。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瑰宝,是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更是一方人民不可忘却的记忆。”2016年,龙湾区医药协会会长杨向阳在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大拆大整”中加强文物保护的几点建议》。杨向阳建议,文物保护的意义重大,龙湾区政府应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尽快成立“龙湾区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协调机构和建立“龙湾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专门保护机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并做到专款专用,从而切实做好“大拆大整”过程中的历史文物保护工作。

  在该提案交办后,龙湾区不断创新城中村改造历史建筑保护的工作路子,有关部门纷纷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念好“摸、分、活、护”四字诀,最大限度的保护好龙湾历史文物,促进城市转型与文化传承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经统计,龙湾区城中村改造实施范围内的新联村、江前村、三郎桥村等26个行政村的“三普文物”中,共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文物保护点5处、三普文物登录点31处、三普文物信息点74处。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1处古建筑采取就地保护方式,24处古建筑将拆移搬迁,共3万余件文物采取拆取保存。

  此外,龙湾为切实做好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成立“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协调组”,并召开协调会十余次,抽调业务专家15名成立龙湾区历史古建筑保护专家库,组织现场评估走访6次。上至相关部门领导、下至街道拆迁干部,逐渐认识到历史古建筑之于龙湾的文化意义,从而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城中村改造历史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上来。

[编辑: 孙晓敏 ]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