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指尖传神 化腐朽为神奇

——龙湾“泥塑大师”叶芳林
2018年02月08日 09:48:04来源:龙湾新闻网字体:

  记者 余平

  “今年是狗年,我也想通过自己的手艺给新春贺个喜。”叶芳林拿着一件名为《戊戌旺祥》的泥塑狗作品对记者说。

  学艺五年,一摞摞手绘平面草图,江心屿精雕细琢的日日夜夜,直至有了自己的泥塑工作室,28年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叶芳林都没有停止对泥塑艺术的追求,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拜师学艺

  叶芳林是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泥塑,俗称彩塑,又名泥玩,是以泥土为材料用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从瓯海白象塔出土的北宋彩绘泥塑佛像和近期在平阳宝塔寺双塔发现的17尊宋代泥塑佛像可知,泥塑在温州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当记者走进叶芳林的龙湾区双溪艺苑泥塑工作室,立即被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吸引了。书架上到处堆满了美术专业书籍和作品集,而几案上,神仙、美人鱼、猪八戒、济公、弘一法师……在叶芳林家里的各个角落,摆着许多木箱子。这些木箱里面放着的都是他的泥塑作品,每一件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也凝聚着他对泥塑艺术的热爱。

  “1989年,我拜了雕塑艺术大家周如章为师,开始了系统的学习。”叶芳林告诉记者,经元明清至民国,一代代温州泥塑艺人,用聪明的才智,改良传统泥塑艺术,创造出融瓯越文化的泥塑作品。而其老师周如章,便是其中的代表。

  “做泥塑,一定要有绘画功底。画得好了,泥塑形象自然就出来了。”在周如章家中习艺的五年,从最初的平面草图到创作构思,以及拉、搓、揉、捏、压、插、接等一系列工序,叶芳林学习钻研一丝不苟。

  “现在我看到所有东西都是立体的,一看到平面图,他们的动态效果就出现在脑子里了。”叶芳林28年来的精雕细琢,让泥塑这门古老的技艺成了自己的本能。“泥塑是所有雕塑的最基本手艺”,泥塑延伸出的木雕、石雕等技艺都成了叶芳林的“拿手好戏”。

  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创作,成就了龙湾泥塑大师叶芳林。他制作的关公、屈原、李白等塑像屡屡在全国获奖,声名鹊起。2000年,叶芳林造的《玄奘法师》像被安放在西安大雁塔下的大慈恩寺内;2006年,中印文化交流年,重新复制的玄奘法师像作为国礼赠送印度;2007年,一只十米多高的雄鹰翱翔在江西省鹰潭市作为城市标志;2012年,温州《东瓯王》木雕创作大赛中获金奖,作品入选《温州艺术一百年》《中国民间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民间文艺家名作选粹》等。

  传承发扬

  2009年7月,温州市“彩泥塑”项目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叶芳林对泥塑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更有信心了。这些年,除了自己搞泥塑工作室外,他还担任永兴一小、沙城二小、温州十四高泥塑指导师。

  看到一团团泥巴在学生手里变得活灵活现,叶芳林觉得特别欣慰。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紧跟时代,让泥塑创作在学生手中变成了有趣的事。“在我的课堂上,都尽量让学生捏自己喜欢的东西。”如福娃、机器猫等卡通人物,让学生们对泥塑这一项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更多的孩子亲近非遗项目,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泥塑,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非遗课程之一。同时,叶芳林认真教授学生泥塑技艺,为工艺美术事业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并积极组织学生泥塑作品参加各种活动、比赛和展览,多次获浙江文化馆颁发的各种奖项。

  叶芳林认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除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外,叶芳林作为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更是致力于传世精品的创作和优秀作品的收集,传承和发扬温州传统工艺美术事业。

  龙湾实验中学《非遗馆里面孔子讲学》、龙湾博物馆《文姬思汉》《永强寺前街追踪图》浮雕,状元文化公园《赵建大》石雕像,宁村汤和庙《汤和》铜像……古老泥塑,在叶芳林的手中,不断被赋予创新活力。这些原本没有生命的泥塑作品,有了和观者眼神的传递、心灵的沟通,成为龙湾的标志和特色建筑,这正是叶芳林孜孜追求的,用泥土凝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编辑: 孙晓敏 ] 
关键词:
分享到: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