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 -> 正文

白塔巷13号民居启动修缮 为“两线三片”历史建筑保护探路

2017年11月13日 09:15:59来源:温州网

  

  市区白塔巷13号民居正在修缮中

  

  该座民宅于2014年被列为温州市历史建筑

  

  工人正在对老宅里精美的灰雕构件进行修缮

  温州网讯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活的记忆”。如何保存好温州这些独有的“记忆”,对于“两线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位于鹿城区松台街道庆年坊历史文化街区白塔巷内的历史建筑——白塔巷13号民居已经开始修缮,计划春节前完成。昨天,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该民居是温州首个落架修缮的历史建筑,将为我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探索路径。

  采用落架修缮,完工后将成民间博物馆

  白塔巷13号民居位于市区信河街与珠冠巷交叉口附近,处于庆年坊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是古城内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式传统民居。

  该民居院落坐北朝南,北临白塔巷,西、南两侧均为传统民居,东侧为新建高层建筑欣翔大厦。院落南北总长约20米,东西总宽约16米,现状总占地面积约2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378平方米(包括违建及改建建筑面积)。

  2011年,白塔巷13号民居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2014年5月,被公布为温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但是该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居住密度过高,使用不当,缺乏维护,导致建筑破损日益严重,2016年被鉴定为D级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白塔巷13号民居也记录了一段历史。据了解,该建筑始建于民国,原为张姓卖炭商所建,为张家新宅,位于张家老宅西侧,两院互通。上世纪40年代,张家新宅转售于陈姓油行商人。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房屋转变为公房。本世纪初信河街沿线进行改造,张家老宅拆迁,张家新宅东北角耳房被拆。

  白塔巷13号民居为中西合璧式传统合院民居。建筑布局呈中轴对称形式,由南至北依次为南院、正屋、北院及北门台。现状建筑北立面、正屋南立面等均为西式风格,在照壁、额坊、檐柱、门窗等位置留存有大量花样繁多、雕刻精美的灰塑。

  2016年由市名城集团对该历史建筑进行了腾退回收工作,并于2017年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这次白塔巷13号民居采取了落架修缮的办法,于今年9月底启动。落架修缮是指当建筑构架中主要承重构件残损,有待彻底整修或更换时,先将建筑构架全部或局部拆落,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的维修方法。

  从现场看,民居南面的照壁,保存情况较好,北门台为砖石结构,与厢房山墙共同构成建筑北立面,西式风格,设有大量抹灰雕塑。参与此次修缮工程的施工方现场负责人李景远说,该民居抹灰雕塑的工艺非常精细而且复杂,是较为少见的。灰塑是用牡蛎等贝壳烧成灰,多用于建筑立面的建筑雕塑。修缮完毕后,这里将成为一处民间博物馆。

  首次应用BIM技术,建立历史建筑三维档案

  “白塔巷13号民居的修缮、保护,特别是前期政策处理、审理等工作,对于今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有着重要意义。8月底,我们拿到了温州第一个历史建筑原址修缮审批规划许可证。”市名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玉飞介绍,温州的历史文化街区内,类似白塔巷13号民居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历史建筑涉及历史违建、破损、产权恢复属性以及审批流程等问题,需要各部门协力打通这个“路子”,作为今后其他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参照范例。这次白塔巷13号民居的修缮保护,他们借鉴学习了杭州的不少经验和做法,也用上了一些新技术。

  林玉飞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包括虚拟保护和现实保护。虚拟保护是把现有旧房及空间肌理利用BIM技术先装到虚拟空间里,这次白塔巷13号民居的保护用上了这个技术。这个技术的意义在于,建立历史建筑精确的三维数据档案,通过定期的数据采集实现对历史建筑的长期监测,为历史建筑的修缮、复原、异地重建提供精确和完整的数据资料等等。

  “除了虚拟保护,现实保护的关键在于明确保护什么、拆除什么。”林玉飞说,以这次白塔巷13号民居的修缮保护为契机,他们也在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现实保护应该如何具体实施。他认为,首先,对于文保单位、历史建筑,要先选定一个时代的老城空间肌理,拆除该时代以后利用庭院或巷子胡同空间搭建的建筑糟粕,而拆后留下的建筑及空间就是要严格保护修缮的对象,并建模研究。第二,采用不同方式和技术进行科学规划保护,并完善配套设施。第三,保护好后再进行业态利用规划。第四,保护改造的主体以原住民为主、政府为辅。历史街区的活力在于邻里关系生活方式的世代延续。第五,政府要配套出台针对历史建筑修缮的相应政策和审批流程,并确定一个组织实施机构。

  “四字诀”保护历史建筑

  为其他建筑修缮提供参照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我市做了不少工作。2014年5月13日,市政府公布温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白塔巷13号民居等83处历史建筑榜上有名。2015年6月2日,市政府印发并实施《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温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三个文件。

  目前,我市规划部门正在编制《温州首批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首次对这83处历史建筑进行系统性归档,力求通过“保”、“整”来实现历史建筑美丽容颜的保护,通过“控”“引”来达到历史建筑内核的利用和提升。

  这项工作主要包括在传统历史建筑测绘平面化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增加空中影像采集(工作照),并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建立空间数字模型,从三维层面上展示历史建筑风貌,更加直观地反映历史建筑现状;对各个建筑历史沿革进行访谈调查,明确建造年代、历史功能与户主事迹,根据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以及存续年份、完好程度等,确定历史建筑保护级别和相应的保护要求,实行分级保护;规划整理出大量的最具历史风貌特征的门台、檐柱、门窗、门套、窗罩、栏杆等构件细部尺寸大样,按照其建造时间进行年代分类,为街区内其他建筑的修缮改造提供真实参照。

  在城市建设变迁过程中,人们又如何判定历史建筑?正在编制的《温州市历史建筑评估标准研究》可提供参照,该规划从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环境价值、实用价值等五个方面,对建筑价值进行评定,各地可根据该标准测算得出较为科学的综合评分结果,对历史建筑进行定级后,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分类改造利用、保护其外部风貌与特征等方面进行保护。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吕进科黄小玲/文郑之越/摄

  本文转自:温州网66wz.com

[编辑: 张漫韵]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