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龙湾好人  ->  好人事迹 -> 正文

打不垮的“铁人”翁春美

2015年02月27日 11:39:49来源:龙湾新闻网

  人物名片:翁春美,女,1956年出生,温州龙湾人。

  因为丈夫的倒下,迫使她独自担起了整个家。面对家庭的不幸她从来都不认命,她永不相信自己就这样被上天打倒。对丈夫35年的不离不弃,不仅赢得了众人的赞誉,更炼就了她“铁人”的本领。

  突然遭遇人生“滑铁卢”

  20岁那年,翁春美嫁给了比自己大八岁的裁缝师傅王定华为妻。凭借丈夫精湛的裁缝手艺,两夫妻日子过得也算滋润。婚后第二年春美给丈夫生了个大胖小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充实又和美,偶尔别人还会抛来羡慕的眼光。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出生的第二年,丈夫王定华却因十几年前上山打柴摔伤腿,无钱医治落下的病根,导致下肢瘫痪,无法动弹,家庭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我当时就像晴天霹雳,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倒下了”翁春美万万没有想到丈夫会在自己最需要他的时候倒下。再加上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要照顾,婆婆又因丈夫的倒下而长日以泪洗面,直至双目失明,家里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翁春美一个人身上。

  倾心倾力扛起整片天

  “其实那时候我多想眼睛一闭,什么都看不见。但是事实却不得不让我睁开眼睛,因为我爱我的家人,我舍不得这个家,我必须为丈夫、为婆婆、为孩子挑起这个重担”。翁春美没有怨言,上天对她的种种磨难,她都以笑脸面对。因为没读过书,手里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手艺活,还得经常回家照顾丈夫,翁春美干脆就拿起锄头下地种田。于是她白天就种瓯柑、种水稻,因为支付不起雇人的工资,翁春美就自己给瓯柑施肥,插秧、收稻子,累了就在树墩下或田边坐下歇会儿或打个盹,曾多次因体力不支,倒在田里。出门前和回家后,她第一件事就是给丈夫翻身,擦身按摩,服侍丈夫的吃喝拉撒问题,睡前还必须收拾屋子。白天忙完了,晚上便去邻居家领了些手工活,挣些小钱贴补家用。就这样,时至今日,她这一做就是35年。她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咬紧牙关颤抖过来的,这一路的艰辛和凄苦只有她自己清楚。她从不向任何人诉苦,也从不向国家要过一分钱的补助。

  再遭挫折但仍满怀希望

  儿子是翁春美夫妻最大的希望,因当时家庭贫困导致孩子错过学习良机,翁春美便通过亲戚帮忙,将年仅17岁的儿子王曙阳送到意大利当劳工。因付不起孩子高额的出境费用,于是孝顺的曙阳就决定给老板白干三年来抵清自己的出境费用。这样一来,儿子的温饱问题也就解决了,虽说给老板白干,但偶尔也会发些补贴维持孩子的生计,懂事的王曙阳就把发来的大部分补贴积攒下来,寄回了家。但节检的翁春美舍不得花,一分一毫都积攒起来,终于用了8年时间给儿子建了一间四层楼房,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用。很快,乖巧的王曙阳不负母望,讨了媳妇还生了个女儿,这下翁春美心中的大石头可算是落了。几年过去,王曙阳在国外也赚了钱,就准备回国探望父母,但哪知“天公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让这位小有积蓄的后生儿血本无归,甚至负债累累,回乡梦自然也就破灭了。翁春美知情后,她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给儿子鼓励,依然抱着当初儿子出国时的那份期望静心地盼着。

  他们是独生子女家庭,按照现有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可以申请独生子女养老扶助金,而丈夫当前的情况也可以申请残疾人补助和城镇低保,但是夫妻俩异口同声地予以回绝。“我们虽然是独生子女家庭,但是老公瘫痪30多年没给国家做出过一点贡献。儿子17岁就去了国外,也没有为国家做点什么,已经是很愧对国家了,我们怎么好意思拿国家的钱。”翁春美说,“我们做人不能贪,粗茶淡饭将就过。我也不图家里多么富有,只要一家人平安就好。”

  在众人眼里,翁春美做事从不张扬,面对困难她永不低头,她虽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却一直在平凡中谱写着身边的传统美德。

[编辑: 林日丰]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