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宣讲员的热血情怀
——记龙湾区“农民诗社”创始人潘锋
人物名片:潘锋,男,1943年出生,龙湾区“农民诗社”创始人。
他是龙湾区的一名普通群众,孝老爱亲、热衷社会公益事业,创办“农民诗社”自办文化礼堂,全身心的投入到理论宣讲工作中,每有新的理论热点出现,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主动宣传,多年来始终把有效宣传党的政策法规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靠的就是一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见义勇为扬正气
1987年秋的一个下午,原瓯海县公安局负责刑侦的娄青云局长找到练过南拳的潘锋,对他说,有一个凶残的杀人犯逃到蟾钟村的一户人家里,此凶犯身边带有手枪、匕首等凶器,严重威胁周边群众的安全,一般人都不敢靠近,想请他协作抓捕凶犯。潘锋二话不说,满口答应。
潘锋带了几个跟他学习南拳的学生,悄悄地靠近那户人家,听到东面谷仓有喘气声,知道罪犯就在里面,虽然公安人员再说告诫“凶犯身边有枪、匕首等凶器,要注意。”但是秉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念头,潘锋不顾危险,让别人躲到一边,自己用双掌劈开谷仓门板,一个箭步扑去,以“翻江倒海”之势将凶犯按住,后面几个人,也火速上来,一起将凶犯抓捕。后来公安局还送给潘锋一面“协助作战,活擒凶犯”的锦旗作为表彰,这锦旗他至今仍保持着,一直激励着他见义勇为,弘扬正气。
孝老爱亲树榜样
2005年秋,潘锋84岁的母亲,因不小心跌倒,造成右股骨粉碎性骨裂,虽经医院治疗有好转,毕竟年迈,一躺就是五年,潘锋夫妻两人一直围绕在母亲身边,毫无怨言地精心照管母亲的起居衣食。她的母亲常说:“人老了,不用吃得好,穿得好,心情好比什么都强。儿孙们都很孝顺,我就心满意足了。”潘锋精心服侍母亲的事迹,在社区群众中传为佳话,他用自己的孝心和真情演绎了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了解他的人无不对他竖起大姆指,潘锋由此也被评为龙湾区首届道德模范。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很孝顺。潘锋孝老爱亲的精神,给儿孙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来看望潘锋夫妇,为他们做饭,陪他们聊天。“如今我的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对我们很孝顺,他们经常买衣、裤给我们穿,还经常买补品给我们,现在孙女、孙子、外孙女辈也很孝顺我和老伴,我们感到很幸福”。潘锋说,人不能忘恩,要感恩父母、亲人,最起码的底线就是要孝顺。
自办礼堂颂党恩
潘锋一直热心于基层的文化建设,曾带头创办“农民诗社”出版诗集《广阔天地》多本。在参观了龙湾区建成的文化礼堂之后,想到村民经常跟他谈起村里没有专门用于文化活动的场地,他便萌生了自办文化礼堂的想法。他个人出资,将其位于永中街道棋盘村的原来用作农民诗社创作、交流的民宅改造成文化礼堂。文化礼堂按照全省统一标准,根据民宅结构,设有礼堂、讲堂,以及农家书屋、书画活动室、创作交流室、党员活动室、孝德文化展览室等多个活动室,屋内白墙作为“展示廊”,用毛笔书写党的政策、文化建设、孝亲道德和自创诗歌等内容。这也是我市第一家私人文化礼堂,温州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都作了报道了,受到了广大父老乡亲的称赞。
作为温州市市民宣讲员,他自编党课讲稿,在文化礼堂用方言为村民上党课。此外,他还充分发挥农民诗社300多名会员的特长,表演南拳、方言诗歌、三句半、口琴、京剧,把文化礼堂打造接地气、聚人气的“草根”文化舞台。
在问到为什么要创办私人文化礼堂时,潘锋说,我们当前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来自于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办“潘锋文化礼堂”就是要歌唱美好的生活,歌颂伟大的党。我要把学到的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在“潘锋文化礼堂”这个文化阵地上进行宣传,去传递,去感动亿万父老乡亲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出点力。到目前他的文化礼堂已开展各类宣讲62场,听众有26000多人,内容涉及“党建文化”、“孝德文化”、“健康与长寿”等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