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美丽龙湾 -> 正文

【高清】“寻美龙湾”第四集《龙湾·永昌堡》

2014年09月15日 16:44:44来源:龙湾新闻网

  龙湾新闻网9月15日讯连日来,龙湾区新闻中心《寻美龙湾》摄制组,走进龙湾永昌堡、国安寺、万达广场、黄石山公园、莲情谷等地,全方位多视角拍摄龙湾各地风光美景、人文风情、绿色经济、特色产业、传统工艺,助力“美丽龙湾”宣传。今天播出系列专题片第四集《龙湾·永昌堡》。

  永昌堡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俗称新城。在浙江省现存的两处抗倭城堡中,永昌堡是唯一一处由民间自发兴建的私家抗倭城堡。明代浙南一带倭患尤为惨烈。明嘉靖三十七年四月,英桥人王沛在瑞安县梅头抗倭战斗中牺牲(追认太仆寺丞,敕建“褒忠祠”于今温州市区铁井栏口)。同月,王德为解郡围,兵赴龙湾金岙,遇倭寇阻击,力战而牺牲(后追认太仆少卿,敕建“忠祠”于今温州市区康乐坊)。族人王叔杲、王叔果兄弟为防御倭寇保家安民,即倡议捐金,率众筑堡,作长期积极的防御。城堡呈长方形,南北长738米,东西阔445米,周长2366米,城墙高8米,基阔4米,顶宽3.8米。用石块斜垒,中夯土。城外环护城河,城内凿有二渠,居民分住渠之两岸,井然可观。城墙已部分残缺,1982年修复。

  据明侯一元《永昌堡记》:“……按方立门,水陆门各四,楼橹,周庐、桥道、靡不敕治、井、绳、屹为一方巨镇,咸谓县治无以过也”。永昌堡有敌台十二座,城垛六百余,负山面海,水陆畅达,堡内原有农田150多亩,危急时可生产自救,不怕久困,足使军民两安,可见当时经划之要善,谋深而虑远也。永昌堡从动工到完工,仅费11个月,银7千两,其工作难度、质量,速度是可以想象的,当时的筑堡计划深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堡筑成后,也的确使倭寇不敢轻易深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永昌堡座落在瓯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盐碱土遇雨一片泥浆,遇旱则坚硬如铁,建筑性能较差,尤不宜采用板筑,夯土等方法。施工是先深挖沟,填以巨石,再铺以横直条石,再以块石斜垒筑墙体,边筑边充填片石,再以黄沙灌填,再用大量的水将黄沙冲至每个石隙,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城头,才用粘土、瓦砾、黄沙拌和封顶夯实。这样的方法,实属罕见,他们利用大罗山的花岗岩和迎川楼沙河里的黄沙资源,就地取材,既提高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本。故此城历500年风雨而雄姿犹存。

  城墙上有空心敌台十二座,突出城墙3米多,空心敌台分二层,上层设了望孔,了望室、雉堞,可了望、射击,可贮存薪柴,遇有敌情,日间焚烟,夜间举火,作为联络,相互救援;下层空心处能容纳数十人,设有了望孔,炮窗,可以休息,日夜观察敌情或出奇不意地击杀敌人。造型亦威武雄壮。

  永昌堡的迎川、镇山、通市、环海四座城楼都用青砖建造。特别是环海楼,面向东海,首当其冲而筑有瓮城,设有夹墙、暗道、了望孔、炮窗、城门上筑有城楼。当年曾在环海楼瓮城与倭寇苦战,第一道城门下部犹存倭寇攻城时火烧城门、石阶断裂的痕迹。

  永昌堡雄伟壮观,漫步永昌堡,四百多年前方方正正的布局清晰,环海,迎川,镇山,通市四座陆门雄风依旧,沉淀着历史的气息。城墙上登高远眺,微风吹拂,别有一番风味。古朴厚重的城墙之内,有静静的河流点缀、柔美如虹的石桥镶嵌,两岸垂柳婆娑悠然间派生出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现今,这里重点受到保护的项目有:城墙、城楼与城河、上下河,王氏宗祠,世大夫祠、都堂第门台,状元第门台,布政使祠,青石门台,花园古井,明代石桥等。

[编辑: 王兴] 
下载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