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寒假“抢钱”计划
两年后,周珩的账上已经有2600元的收入了,算得上小学生中的“富豪”了,但平时只带一两元钱在身上,有时一个星期也不会花。
“我还会提供免费服务,比如爸妈生日那天,父亲节、母亲节时,我全天的服务都是免费的。”采访中,周珩给记者端过茶,如此待客、陪客人聊天,他也是要向父母收费的,费用为2元/次。
这个寒假,周珩打算把家里的家务活全包下来,挑战一个月400元的高收入。
为何要赚这么多钱?周珩只是觉得赚钱很快乐,很“过瘾”,而且一个小学生能赚到3000元的零花钱,他认为自己“无疑是了不起的”。
父母说>儿子没有乱花钱
面对孩子的寒假“抢钱”计划,冯女士表示“有压力”,但她称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她还是会按照合同约定付费。
周珩的父母直言,孩子做家务收钱目前并无不妥。他们的理由是,孩子从开始挣钱到现在,没有乱花钱,“我觉得儿子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了,做事不拖拉;他的作业总是在我们下班回家前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记者随机调查了10名家长,其中8人支持孩子“挣钱”,支持的理由如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生存的压力也在增加,挣钱是一种生存技巧,孩子们迟早要掌握这一技之长,从小培养挣钱的意识也不是坏事,最起码要让孩子们知道,钱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得来的。
而2名持反对意见的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收钱会惯坏他们的。
老师说>他把钱看得过重
周珩的班主任却不完全认同,在她眼中,周珩成绩中等,很独立、做事有主见,“别的同学去干一件事,非要结伴而行,可是他却能够一个人去做”。她提到,周珩喜欢口头“炫富”,比如自己每月能够从父母那里赚多少钱,“他以赚父母的钱为乐,不知道父母挣钱也很不容易。这样的想法,可能会让孩子少了感恩的心态”。
一次开班会,有学生开周珩的玩笑,说他把钱看得很重,不愿意和同学分享零食和图书,“也许这就是副作用。”班主任支持孩子做家务,但却不赞成收费,“长此以往必定弊大于利”。
喻平(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财商教育进入校园,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教育也要有度。正规的财商教育,绝不是将孩子们变成拜金主义者,而是让他们懂得正确认识金钱以及如何运用金钱的规律,让他们去创造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富足、自由的生活。据《楚天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