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张阁老助姑母起大宅

2013年03月29日 16:33:48来源:龙湾新闻网字体:
图为龙东村张家尖。

  

  乐湾(永强话“龙湾”)是瓯江口南边的一个古老的村庄,此地控江通海,水路交通便捷,是永嘉场通往外界的主要码头。历史上常年有“乐湾航船”通往温州朔门头、乐清磐石等地,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张阁老的姑母就嫁到乐湾的潘宅。

  微服私访夜探亲

  张姑母家同当地多数农民一样,靠种几亩薄地及涂头副业维持生计。虽然家庭不很富裕,但善良的她却经常资助侄儿张璁攻读功名。因此,张璁十分孝敬姑母。除过年过节外,有时去温州等地坐“乐湾航船”时,都会顺道探望姑母。

  但自从中了进士做了京官后,张璁好几年都没有去看望姑母一次。远亲近邻碰见张姑母都会打听:你娘家阿侄当大官了,有冇来看你啊?张姑母心想侄儿官越做越大,虽然当姑妈的脸面光彩,但多年都不来看望一下,别人一定会笑话她。

  姑母的怨言终于传到了张璁那里,他甚觉内疚。终于等到来温州省亲的时候,心想这一次一定要去看望姑母一下。那天晚上夜色朦胧,他悄悄进了姑母家门。姑母见到久别的阿侄突然而至,惊喜交加,赶紧泡茶烧点心,并嗔怪道:娒,你好几年没来看我,阿孃(阿姨)晓得你公务繁忙。但好不容易来了,为什么偏偏黄昏来,你当官了,是不是看不起阿孃啦?左邻右舍都晓得你当大官了,经常过来打听,都想见见你。哪晓得你黄昏来,阿孃都不好意思回别人的话么。张璁明白姑母的面子问题,说,阿孃有所不知,若要白天来,阿侄就要戴官帽穿官服,大批随从前呼后拥,场面会声势浩大,您家现有的条件怎么承受得起呢?我先给您一些铜钱作为垫底资金,再叫姑爷和表兄弟去借一些,把新屋宕砌起来,要气派,到时候我一定在白天热热闹闹地来祝贺。

  张姑母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侄儿资助一部分铜钱砌新屋风光迎接他,为难的是砌新屋宕还要借很多铜钱到时如何还债。张璁看到了姑母的犹豫不决,劝慰她说,阿孃您放心,砌新屋宕缺的钱我以后会补给你的。听了张璁的话,姑母心中的石头落地了。

  助资起屋显孝心

  隔日,张姑母就请来了亲房邻舍商量排阵砌新屋。屋基选中在潘宅后面的“老鸦坦”。此地坐北朝南,前有大路,后靠立志山,环境十分优美。亲房邻舍晓得张姑母家要砌新屋,纷纷都来帮忙择日起土培地基。姑爷、表兄弟外出借钱买木料、砖瓦,请老司(师傅)。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一座占地两亩多的三退(进)大宅终于完工落成。

  次年,张阁老知道姑母家已建好大宅院,到温州后即派人通知姑母家做好准备,选定吉日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上门探亲。张阁老见到姑母家的三退大宅自然高兴,姑母见到侄儿风光上门更是格外快活。一切礼节完毕,张璁问姑母:阿孃,为了阿侄的面子,这次砌新屋宕用了不少铜钱吧。张姑母不好意思叫侄儿还债,但自家的家境还债确实有困难。张璁说,阿孃,姑侄最亲,您勿用客气,我给您一些铜钱先拿去还债。另外,您和姑爷年纪大了,以后不要再干活了,好好在家享清福吧。我会托人给您买一爿山地供您有柴烧。买一块田种稻谷让您有饭吃,买一片滩涂供您有配配。张姑母不好意思地说,娒,叫你恁用大,用勿着的哪。张璁说,阿孃,孝敬您是我应该的哪。

  后来,张姑母就用张璁的钱还了债。张阁老也托人在乐湾买下一座山,取名“张家尖“(见图),在立志山边买下十几亩田及一口大池塘,取名“张公池”,在乐湾塘买下一条浦和大片滩涂,取名“张公浦”,供其姑母和姑爷养老用。

  名人旧迹今何在

  今天的乐湾(瑶溪街道龙东村)还沿用张家尖、张公池和张公浦等地名。遗憾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坐落在“老鸦坦”的张姑母三退大宅被毁坏了,地基被潘宅后人用来建房和办厂了,但张阁老孝敬姑母的故事却流传至今,其知恩图报的精神在永嘉场传为美谈。

  在潘宅七十多岁老人潘步贵和潘步连的带领下,笔者走访了这三处旧址。潘步贵回忆,自己年轻时,三退大宅还留有前面的七间房屋,还有左右各三间厢房。文革后便被拆除重建了。笔者看到,虽然古宅不见,但前面道坦的十余条三米长的条石仍整齐地排列着,似乎在默默诉说当年的气势恢宏。原来他们年少时经常捕鱼捉虾的“张公池”,已成为温州燃机发电有限公司办公用房的一部分了。而号称“九曲十八弯”的张公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龙湾扶贫工业区创建之初被湮没,潘步连还记得,当初浦口有一陡门,有陡闸。他们还带着笔者,找到附近与雷达山毗邻的窄桥山,找到张璁姑母的坟墓,规模宏大,有七近,但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数年前文物部门曾在此调研建议修复。墓碑上疑有张璁手迹,但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据老人介绍,山脚下原有巨大的牌坊,文革中被愚昧村民破坏。

[编辑: 李伟康] 
关键词:
分享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龙湾新闻网立场。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