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办批文·浙新办[2008]17号

  • 龙湾区唯一具有新闻发布资质网站

  • 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

  • 温州市网络文化协会理事单位

  • 市级青年文明号参赛岗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闻热线:0577-86966000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湾新闻网  ->  专题专栏  ->  人文龙湾 -> 正文

访温籍画家潘罗敏:在画架上思考生活

2013年01月31日 09:16:26来源:温州日报字体:

  画家潘罗敏。赵用摄

  潘罗敏作品《悟》。

  温州网讯 人物名片:潘罗敏,1981年1月生于龙湾区。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硕士毕业。现为上海523艺术中心签约画家。

  当被人介绍为“当代艺术家”的时候,从温州走出去的“后生儿”潘罗敏,则自称是“架上激进派”。他说,他现在的工作是画画,生活也是画画。最极端的时候,常常每天要画上十几个小时。为了赶2月22日在温州市图书馆举办的“师承”经典与当代-曾维华、潘罗敏师生油画作品展。

  高、瘦,干干净净的潘罗敏,不像人们想象中另类的艺术家形象。而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布尔克哈特·赫尔德教授则对他做如此评价:“潘罗敏的作品非常有意思并具个性化。他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年轻艺术首先意味着艺术家的年龄,同时也让人期待一种新的东西,一种之前没见过的东西。”看潘罗敏的绘画,色调浓郁,但是画人的五官常常忽略掉很多东西,只留下一个脸部轮廓,或者,只留下一双眼睛、一张嘴。因为他说,他想展现的是某个客观的群体,而非特定的个体。这和传统的现实主义油画有着根本区别。

  从画圆开始学画

  第一次正式学画,是从画圆开始的。潘罗敏回忆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参加了学校里一个绘画班,第一节课老师就让他们画圆。他画了很久,还是画不圆。不过,他的人生却从此与画较上了劲,有了一个画家梦。

  读了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当过美术老师之后,那个想要成为画家的梦想,却一直执着在心底。于是乎,凭着年轻,凭着性格里的一些不安分,他在温州市区的一个高复班里读了两年书。然后,如愿考入了西安美院。对潘罗敏来说,大学经历是自己从事绘画经历上一次飞跃,绘画的世界在这里变得更广,接触到的人更多。然而,很快,潘罗敏又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感。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但是,知识量还是远远不够。

  于是,本科毕业后,潘罗敏远赴重洋,考入了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美术学院。他还记得,美术学院里有个大师班,老师第一节课上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潘罗敏当然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画作拿了出去。这时他才发现,同学里有个擅长画涂鸦的人,柏林大街上很多经典涂鸦都来自他的手笔。而潘罗敏的作品太过于按部就班。于是,他将更多的心思转向了对创作理念本身的领悟。一次课后,他还因此而跟他的一个德国年轻老师有过一次愉快的思想摩擦。他大着胆子对那位老师说:“你的作品看起来大部分都像建筑效果图。”崇尚绘画个性的老师很快就如此回答他:“你的作品呢,看起来更像张贴的海报。”这次“交锋”过后,两人交流更多,潘罗敏也渐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很多艺术家都不希望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商品,但是,当自己的画作第一次被收藏家看重并出高价买走的时候,潘罗敏说,自己的心情从来没这么愉悦过,因为那是一种认可。那是在2011年,他毕业不久之后。一位台湾老板买走了他的画,他也成为了这位老板在上海经营的画廊的签约画师。从此,至少在经济生活上,潘罗敏不再感到压力。

  像诗人一样创作

  “我最崇拜的就是诗人的语言,因为诗的表达最接近于客观真实。而我也想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用架上的画去表现客观真实。”潘罗敏如是说。

  他在思考,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架上绘画开始式微,慢慢退出了主流艺术的世界舞台,而作为边缘艺术存在。但是很多架上艺术家也因此开始反思,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在潘罗敏的眼里,他所从事的当代艺术是完全直视生活的:“我们去大博物馆看以前的经典油画,它们都是挂在墙上的,需要我们去仰视。但是我们现在创作的东西,很多作品不会装框,甚至有时不会把自己的签名写在作品上,有时只是写在背面。因为我们要观众看的是画作本身,那是一种完全平等的交流。”

  也因此,潘罗敏表现的主题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又把纯粹的个体剥离了出来。比如他的油画作品《浓妆》,描绘的是巴黎蒙马特地区的红磨坊酒吧中一个演员在化妆的情景。在作品里,人物的面部是用大面积白色来描绘的,省略了某一部分的五官,让一部分五官单独出现,更加强调了面部的趣味中心。省略了面部具体细节,使得原本人物没有了个体的特指性,“留空”的面部指向了某一类型人群。镜像构图使得戏剧性画面有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意境,同时也给画面增加了对比的趣味性。也许这正和红磨坊酒吧中演员的内心有某种契合。

  在创作进度上,潘罗敏谈到了“温州精神”。他说,虽然他从事的是绘画而不是像很多温州人一样去外地经商,但他的骨子里也有着那种温州人的勤奋和创新力。从毕业到现在,他已经完成了数百幅作品,算是高产画家。“要让自己高产,又要让一幅画都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于是,创作的间歇,潘罗敏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人坐车到全国各地安静的小城镇走走,或者生活几天。在他眼里,像在硬座火车上坐上20多个小时的经历就是很好的经历。那些时间对于人的脑子是一种沉淀,可以慢慢梳理很多想法。所以,潘罗敏喜欢用这种最质朴的旅行方式来给自己解压,或者说,寻找创作灵感。而旅行过程中很多时候,温州人身份也给他带来了不少便利。“比如某次我在北方一个城市的机场过安检,前面的那位被检查得很严厉,但是我出示了身份证之后,对方发现我是温州人,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这或许能说明我们‘温州人’这个品牌经营得比较好吧。”记者翁卿仑 

[编辑: 张漫韵] 
关键词:龙湾籍 画家 潘罗敏
分享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龙湾新闻网立场。

龙湾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

参与龙湾新闻网微信、微博进行新闻互动

微•龙湾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