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民活动中心书法创作展示基地布展现场 苏黄 摄
嘉宾在王荣年书法陈列馆观赏书法作品陈出摄
王荣年书法陈列馆开馆仪式 陈出 摄

        我区“中国书法之乡”创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两年来,作为“文化强区”建设的一项大型工程,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财力扶持力度,围绕“中国书法之乡”的创建,着力推进硬件设施科学规划和高标准建设,一批书法基地相继建成……

  书宗故里遗踪永存

  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的双重植根、双重积淀,注定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的相互碰击、相互交融,更开阔了龙湾人的艺术情怀。龙湾的书法也如涓涓细流,从这条文化长河中流淌而出,而龙湾历代书法名人无疑是其最耀眼的明珠之一。书法名家遗迹得到妥善保护,更从一个方面佐证了我区政府近年来重视文化建设的力度。

  近日,笔者踏访了位于海城街道东溪村的明代著名书法家姜立纲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姜氏祠堂内。祠堂前,一对约半人高石虎蹲坐,双目圆睁,昂首鼓腹,前腿直立,后腿蹲地,曲尾。石虎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造型优雅,雕刻浑朴,明显带着明代的雕刻风格。沿着大门进来,便可见到姜立纲画像。在画像的东边走廊里,见到了十分珍贵的6方明代石碑,分别是《明天顺故冠带义士怡庵姜公墓铭》、《明天顺姜安人周氏墓铭》、《明弘治赐散官恒庵姜公墓志铭》、《明弘治姜赤崖祠堂记》、《明弘治谕祭姜立纲敕文碑》和《明嘉靖直庵姜公合葬墓志铭》。其中以姜立纲书篆的《明弘治姜赤崖祠堂记》尤为珍贵。这方石碑的书法凝重方正,是姜立纲的晚年力作,它与孝宗皇帝的《明弘治谕祭姜立纲敕文碑》两碑一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他4方碑刻也为当时的书法名流所写,在史料方面颇有参考价值。整个姜氏祠堂面阔七间,九架梁,属歇山式建筑,总占地700余平方米。

  而在今11月15日,天河街道王荣年书法陈列馆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筹备和建设,正式开馆。陈列馆室内展区书法作品图片史料与实物史料交相辉映。林剑丹、张如元、陈出新等书法界前辈出席参观,并召开王荣年书法书法成就座谈会。翔实的资料,盛大的场面,恍惚间有王荣年大师重回龙湾的“第六感”。

  张璁纪念馆坐落在永中街道普门村。祠面两进五间,左右厢房各七间,重檐悬山顶。天井中月台、甬道均用长条石横铺;还有照墙、牌坊,东、西仪门等与张璁文化公园共占地面积9亩。该馆坐落于省文保单位“张氏一品家庙”(俗称“张璁祖祠”)内,后者始建于明嘉靖初期,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665平方米。大门前有照望、石牌坊和石碑,石牌坊上书“对扬休命”、“三朝宠锡”八个大字,石碑前有张璁像,后为文忠公像。中堂上名人书写的匾额很多,是张氏族人跑遍全国,精心收集张氏后裔的书法作品,陈列在张璁祖祠。“大学士”、“中兴贤相”、“父子及第”、“龙光世美”、“黄阁元辅”、“青宫太师”、“四世一品”、“十一世大夫”等一个个匾额,不仅记录了张璁一生的丰功伟绩,更从一个角度应证龙湾书风的一脉相承。

  名人故居书风复兴

  龙湾不仅有闻名全国的书法大家,更有不少蜚声海内外的文化名流。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在今天也成为我区文化复兴书风重盛的基点。

  王瓒书院坐落于永中街道龙康社区坦头山,占地面积4.7亩。今年6月6日,我区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暨王瓒诞辰55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王瓒书院碑林工程”奠基开工。据王瓒书院与王瓒家庙的负责人王景弟先生介绍,王瓒书院是王瓒早年读书的地方。王瓒书院的“王瓒诗文”书法碑林项目推进迅速,短短两个月,累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的“王瓒诗文”书法作品40余件。在该处,笔者看到,沿路的碑刻,或古朴敦厚,或潇洒俊秀,或清新优雅,或空灵飞动,或酣畅淋漓,每一块碑刻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不时有游客在碑刻前驻足流连。一块块景观石镌刻着一位位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书法名人及其书法作品,耄耋老人手舞足蹈专注摹习,黄发小儿从点到线描摹不苟。

  永昌堡御史巷1号的都堂第,原为明隆庆都察院佥事都御史王诤的故居,始建于明隆庆年间(约公元1570年)。都堂第坐北朝南,有七间两进,中后院各有轩房三间,以木结构为主,辅以花岗石。整座建筑端庄巧雅,风格古朴,构件精致讲究,但不失朴实无华,被专家称作“典型的明清东南沿海水乡人家布局”。此处现为龙湾书协创作基地,设有展览厅、创作室等基本设施,先后举办地区书法比赛数十次。都堂第三面临水,四周绿荫环绕,文化气息浓郁,艺术氛围祥和,是激发书法家们创作的理想场所,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11月2日,永昌堡与台湾安平堡曾在此开展规模盛大的“两堡”交流活动。

  书法基地遍地开花

  在创建“中国书法之乡”过程中,围绕“大社会”,做深“大文化”文章。注重书法基地建设,努力构建区级、街道和社区(村居)三级书法创作基地网络。为扩大书法展示空间,满足各类大中型艺术展览、学术交流活动需要,更好地发挥艺术场馆为大众服务的公益性作用,投资兴建了高标准、高规格的现代化书法艺术展厅。这些硬件设施,加大了龙湾文化容量和氛围,为优秀文化的继承和龙湾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物质支撑。

  龙湾区市民活动中心书法创作展示基地总占地1500平方米,拥有书协创作室、书协办公室、书协会议室书法创作展示厅。作为龙湾区书法艺术创作的一个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龙湾区书法艺术的活跃与发展。

  海滨街道宁村历来享有“百家姓之乡”的美名,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村里3000多个村民中就有姓氏87个。宁村原村长徐顺炜自豪地告诉笔者,在创建宁村书法特色村时,考虑过许多方案,最后决定结合本村“百家姓”特色,在沿村道路边,取永嘉楠溪江景区石为材料,集中国历代书法家和现代温州、龙湾书法家字体,用历代金石阴阳刻工艺,设置了102块的“百家姓”篆刻石碑,打造一道全国罕见的“百家姓”碑林风景线。村民学习书法的热情高涨,涌现了许多书法创作人才,成立了宁村农民书法创作基地。宁城装饰城的诚信书法匾额也别具特色。

  而作为龙湾十大民生工程的温州红连文化创意园,开启了龙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门。笔者在走访温州红连文化创意园时看到,水泥、钢管、仓库、老厂房……这些浓缩了众多老龙湾的记忆,在蒲州街道正被插上创意的翅膀。园区主楼为框架结构,外观以地中海式欧陆风情为特色,极富现代质感。整体立面1至12层,错落有致。主楼四周由特色各具的大小广场环绕,异形水池、喷泉及其他各类建筑小品点缀其间,常年绿树竞茂、红花满园……设在红连文化创意园里的温州玉峰画院书法商业创作基地设备齐全、设施一流、书艺味浓,为书法作品展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为书法作品交易提供商业平台,拓展了书法作品的流通渠道。

  温州文化商品市场书法创作展示基地是近年来涌现出的现代化书法创作展示基地,馆内将瓷器艺术与书法展示相融合,让人在欣赏作品时更能感受书法的魅力。而龙冈禅文化书法展示厅拥有创作室、陈列室、藏经室等。临摹、抄写的经书结合了佛家书法元素,数量庞大,吸引了数万人次来访。在宣传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展现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另外,永强供电公司职工书法创作培训基地、状元桥社区居民书法创作培训基地、沙城街道农民书法培训基地等一批书法基地如春雨般涌现。龙湾区众多书法创作基地的设立,必将成为一个个书法艺术成果孵化器和新一代书法家的培育摇篮。

  龙湾书法文化与书法教育的普及,也有力地促进学校书法教育的蓬勃开展,呈现百花争妍的喜人景象。在永兴二小等学校,笔者看到有固定书法展示室供书法爱好者交流。

  各类书法展厅场所的立体架构和“遍地开花”,进一步推动群众性书法活动全面开展,为龙湾进一步强化和促进“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依托。我们深信,未来几十年,从龙湾必将走出一大批饮誉书法界的艺术家。同时,这些创作基地及展厅将为促进龙湾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竞争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的灵魂是文化,用文化提升城市品味,龙湾用书法塑造城市形象。一个热爱书法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绽放智慧的城市,一个演绎魅力的城市。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是书法艺术与城区品位的魅力结合,是书法艺术与山海文化的完美融合,对龙湾城市品味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相信,中国书法之乡会是龙湾的又一张“金名片”。龙湾,将乘着书法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未来。